正确掌握解题的步骤——学法系列指导(六)
中学时代是人生发展最为宝贵的一段锦瑟年华,是育理想、育精神、育性格、育习惯,长身体、长知识、长能力、长智慧的青春时光。人贵有志,学贵有恒,在成长的道路上,要有刻苦勤奋、坚毅坚持的学习精神,要有激情挑战、顽强钻研的学习品质,要有正确认识作业价值的意识,要学以致用、大胆实践,提升应用的能力,要正确掌握解题的步骤、揭示解题的规律,努力提高解决问题的智慧,要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豪迈追求,不断促进自身更好地成长。
认识作业的价值
作业是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以提高学习能力的手段之一。美国学者瑞夫在《对学生的忠告》一书中告诫说:“你先试图很好地理解简单的基本概念,然后去做许多习题,包括书中给出的习题和你自己提出的问题。只有这样,你才能鉴别自己的理解情况。”有时候,自己总以为课本和老师所讲的全懂了,拿起作业却做不出来,这叫做“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做就错”。这种状况既不利于把书本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也不利于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相应的技能。
学生做作业不同于其他学习方式,它是学生每天都要由自己进行操作、动手分析问题和理解知识的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做作业可以对所学的知识加深理解、增强记忆、加以巩固;可以检验听课的效果和掌握知识的程度;可以发现所学知识的缺漏并加以弥补。同时,学生做的作业,给教师提供了教学的反馈信息,教师通过批改作业、评讲作业、有针对性地辅导同学,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因此,作业在沟通教与学双方的过程中起到了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和教师了解学生的作用,是学生学习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学生学习的目的在于,不仅要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创造、审美、评价、表达等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作业。作业中提出的问题,有大量是课堂上或课本中没有出现的问题,学生要用自己的知识去分析作业中的“新情况”以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不断地把知识转化为技能。例如:高一语文教材中的习题就明确地分了三个层次,即理解、分析,揣摩、运用,积累、联想,从而训练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的能力。写作业就能训练观察、想象及表达能力。所以说,作业是从知识通向能力的桥梁。若不做作业,知识就不可能转化为能力。
学生在长期做作业的过程中,必然会养成一定的习惯。当然,我们倡导的是良好习惯,例如:先看书、思考,再下笔做作业的习惯;查对、请教、改正、总结的自我完善的习惯;遇到难题时,勇于进取的习惯;抓紧做作业的时间,养成善于调整节奏、速战速决的习惯。与此同时,坚强的意志、专心的注意力、严谨的作风等良好的品格也会形成。
正确掌握解题的步骤
准备
做作业不是一项孤立的学习活动。预习、上课和课后复习,就是做作业的准备工作。通过预习、上课和课后复习,学生领会并巩固了知识,这才有条件在做作业时,独立地应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有的同学做作业迟迟完不成,究其原因,就是在做作业之前的学习环节上有欠缺,结果是欲速则不达,甚至还要返工,成了低效率的作业。
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若在前面的学习阶段偷工减料,必将在后边做作业时受到“惩罚”。
当作业做不出来时,要认真检查一下前面哪个学习环节出了问题,原因是什么,并及时加以解决。
审题
审题过程中要解决三个问题:
首先要看得准确。题目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以及每一个符号、每一个数据都要看清楚、看准确。
其次要分得清楚。要善于把一道题分解成几个部分或几个方面,把题中的已知、未知和潜在的各种条件等都分析出来。
再次要连得起来。就是在对题目进行分析之后,能把有关的“旧”知识和当前的知识联系起来,能把题中的各个部分联系起来,把过去类似的题目所用过的方法联系起来,因为联系相关的“旧”知识的概念和原理,对习题的分析非常有帮助,可以引发新的解题方法。
解题
解题的过程,也就是按一定的思路对习题进行解答的过程,这是既用脑又动手的过程。解题首先要求正确,包括解题思路正确和答案正确,其次是速度快。
做作业时,要求自己一次就做对。这要靠自己做作业前做好充分准备,知识结构牢固,审题没有误差,思维正确,运算能力强、细致入微和在解答的过程中没有错误。
理科题中的问题往往出在运算这一环节上。造成运算能力差的原因有两种:一是平时不重视运算,认为这是简单的问题,不值得下太大的功夫;二是做作业的独立性差,依赖性强,常见的现象有跟同学对答案,自己懒于动手而使用计算器,或抄袭答案。
考试要靠自己独立去解题,因此,我们平时在做作业时,就要养成依靠自己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复查
作业做完之后要独立检查是否有错误的地方。复查的方法很多,可以顺着解题的步骤一步一步地检查;也可以重做一遍,看答案是否一致;或者把结果代入题中,检验是否跟原题的数据一样等。
解题的原则
目的性原则。解题需要明确出题人的意图,考虑如何完成题目的要求,是解题的首要问题。要根据要求抓住关键,逐步转化变形,以使问题顺利解决。
全面性原则。解题时要善于全面思考,抓住问题的各种情形、特点和联系,弄清问题内在实质,应用多方面的知识,设计出多种解题方案,进行科学选择。
熟悉化原则。在解题的过程中不断变换问题,把问题划归为基本的、易于解决的问题和熟悉化的模型。
简单化原则。把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或者考虑它的简单情形,从而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具体化原则。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将文字条件图像化。
正难则反的原则。从正面进行思维遇到困难,甚至不可能时,则应该考虑从问题的反面去解决。
摸清出题的规律
在做完题后,要思考命题者为何这样命题,命题人可能的想法是什么。只要细心观察,很多题之间都有联系,时间一长,我们便能找出规律。一道简单的题再加一些其他条件,就变成了一道难题,而规律却是一样。另外,要多思考某题是要考察什么能力,在解答此类问题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应吸取哪些教训……经常这样思考,就能推动我们的思维发展,同时我们也能慢慢找到命题的规律,从而提升解题和应考的能力。
钟不敲不鸣,人不学不灵。学习是一条有起点而无终点的人生旅行,学习是一种零存整取的人生财富积蓄,学习是一种精神的滋养与修炼的过程。学习需要用心体验、用心练习、用心解题、用心实践,学习让我们认识世界、明白道理、发现规律、提升能力。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只有不断地去创造性学习,去探寻自然的奥秘,去提升自我综合能力,才能走向卓越的未来!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