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女人》之丹花(81):俺这有两个好消息要告诉大家
107
开业那天,钟祥市、大柴湖镇的主要领导为度假村剪了彩。仪式结束后,与会的客人一起,参观了白家庄移民度假村。
度假村的大门两侧有两个手握铁锨的农民雕塑站在那里。两旁,是青青的芦苇荡。进了大门,众人坐上电瓶车,沿着水泥路往前走。
先是茶园。说是茶园,其实还是两排青砖红瓦的房子。房前的白杨树还是当年栽的,高大,威武,遮天蔽日。树下,建有石凳,石桌。茶社的名字,用的是淅川老家的地名:三官殿茶社、李官桥茶社、埠口街茶社、花园茶社、魁星楼茶社。石凳、石桌上,还刻有地名介绍。茶是淅川老家板山沟的铭茶。有几位艺人,在茶社里唱淅川三弦书、淅川哈蟆翁。
众人坐下,喝几口热茶。听听几首淅川名曲,特惬意。
顺阳领着大家,坐上电瓶车,继续再往前走,看到的是度假村餐饮部。前后二排房子,开了七家餐馆。分别是“栓子家”、“丹花家”、“家周家”、“家财家”、“九叔公家”、“老队长家”、“中文家”。家家的样式,饭菜的类型,大同小异。主要是淅川名吃,移民风味小吃等等。
后面是展览区,住房部等等。展览区分人物厅、淅川厅、木瓜厅、柴湖厅。陈列有垦荒时的铁锨、镰刀、挖镢、草帽、蓑衣,还有老家的小船,不同时候的衣服等等,真实地再现了白家庄的搬迁历程。
人物展览厅展览的在白家庄搬迁过程中做出过突出贡献的人和事。第一个位置,展出的是毕国宝。挂有毕国宝放大了的照片。有毕国宝记的日记本。用宋体书写了毕国宝夜救乡亲英勇献身的故事。第二个位置,展出的是老队长白中举。白中举没有留下照片。顺阳根据记忆,画了一个初稿,让学校的美术教师做了修改,一个光头、白胡子、白绸布汗衫的白中举的形象,便跃入纸上。第三个位置,展出的是一个黄色柴狗的形象,叙述了小黄千里追亲的故事。第四个位置,展出是白永和、白云飘。叙述了两名儿童死去的原因,经过。领导们看了展览,眼里都含着泪。移民,淅川移民,发展到今天,确实不容易。
再往前走,便是住宿部。外看,是青砖红瓦的低矮房子。走入房内,铺有地毯,建有卫生间,放有电视、电脑等,其装饰不亚于星级饭店。
村外,几百亩芦苇,碧绿葱葱,展示着无际生机。
领导们看后,觉得白家庄移民度假村不仅是一个度假企业,更重要的是一个移民村落的缩影。
白家庄移民度假村一开业,立即在周边县市引起了轰动。有来考查的学者,有来采风的艺术家,有专门度假的都市人,也有专门来检查的领导。顺阳的办公室,整日电话不断,游客爆满。
108
2006年农历5月10日,吕栓子到镇上开了个会议,会议是安排移民补助问题。所有移民,每人每年补助600元,连补20年。这补助,是中央财政直拨的。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说:“这些水库的移民过去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很大牺牲,现在,我们工业发达了,经济发展了,财力增强了,应该把他们的付出和牺牲弥补起来,扶持一下!”
吕栓子开完会,回到白家庄,当晚便召开了社员会。会议在度假村的会议室里召开。吕栓子把会议精神传达后,社员们激动了。问题不在于补助多少钱,而在于移民的地位提高了。移民付出的牺牲党没有忘记,政府没有忘记。
梅花脸上挂着泪,她想起了为救儿子二狗牺牲的移民干部毕国宝,想起了在木瓜公社被村霸王烈驹强暴的耻辱,想起了初到柴湖的艰辛,想起了因为穷而娶不起媳妇的儿子……
丹花清了清嗓子,道:“俺这有两个好消息要告诉大家!一是公司决定成立白家庄旅游客运公司,开通发往老家的旅游客车。二是端午节,咱们全庄人回淅川老家旅游,费用全部有公司出。以后,形成一个惯例,每年举行一次,一是回咱家乡看看,看看老家现在的俊模样。二是祭祭祖。咱白家庄的祖坟,虽然沉没在几十米深的水底,但咱们的根在淅川,在丹江,在白家庄!要让后辈们记住,咱们是淅川人,是淅川移民!”
丹花的话音一落,会场上响起了长久的热烈的掌声。(未完,待续。图片摘自于网络,与内容无关)
作者简介:田野,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五四文艺奖获得者,南阳市五个一文艺工程奖获得者,淅川县文联副主席,淅川县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在全国各大报刊杂志刊发作品3000余篇,《读者》、《意林》签约作家。出版有散文集《放歌走丹江》、《坐禅谷禅韵》;长篇小说《泪落水中化血痕》;参与主编《魅力淅川》丛书(六卷),撰写的《北京,不渴》微电影剧本拍摄后荣获国家林业部“十佳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