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水入疆,到底是利在千秋?还是工程黑洞?

来源:西域都护,作者: 苏子,自由撰稿人。

上世纪80年代初,民间学者郭开提出,南水北调“大西线”工程:从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雅砻江、大渡河取水,通过筑坝挖洞,将水引入黄河,支流通往新疆。但两院43位院士,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该工程无技术可行性。

2018年,“大西线”升级版——“红旗河”调水工程,又成全民关注热点。构想从雅鲁藏布江中游,沿着青藏高原边沿,连通中国大江大河上游,输水至新疆等缺水地区。输水渠长6100公里,几乎等于长江长度;预计年调水量600亿m³,相当于黄河年径流量,可新增2亿亩农田;预想形成20万平方公里绿洲,相当于一个陕西省大小;骨干工程总造价4万亿,相当于2008年金融危机刺激计划。这是天方夜谭,还是科学可行?

而2002年,国务院已经批复,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只计划连通长江、黄河,规划年调水170亿,总投资3040亿元,2050年完成。与“红旗河”相比,调水量为1/4,投资为1/10。缺点是无法入疆,只能服务黄河流域。

看上去很美好,但也引来质疑。比较集中的,有三个方面:

一是调水量多少?各河流取水口以上,才是我们能调的水。雅鲁藏布江634亿m³,怒江241亿m³,澜沧江164亿m³,加上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等,共约为1444亿m³。计划调水超过总量42%,恐怕会改变生态环境,并影响下游地区用水,尤其是云南和四川。而且流量年际变化很大,丰水年枯水年相差2倍,不能保证每年都有1444亿m³。而受水区需求很稳定,如农林灌溉、工业生产、生态等等,如果一年水多一年水少,会造成灾难性后果。如果留出余量,又得加大投资。

课题组组长也承认,他们才研究两年多。相信随着研究深入,各个问题会逐步明朗。到底是利在千秋?还是工程黑洞?大家总会搞明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