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到了开花结果的时候吗?

上世纪90年代,美剧《霹雳游侠》在央视播出。剧情已经记不清了,但男主角Mike对着手表呼叫那台黑色跑车“KITT”,这台智能汽车便自动启动赶来救男主角的画面令人印象深刻。时隔多年,那种震撼还在。

彼时的科幻,正一步步变成现实。这几天,北京通州、上海嘉定的市民有福了,他们也能在“萝卜快跑”App叫来一辆属于自己的“KITT”,一台无人驾驶(驾驶位有安全员,但全程无操作)的出租车。萝卜快跑是百度在上个月刚推出的无人车出行服务平台。

从设想中的美好场景到触手可及的真实体验,自动驾驶的梦想照进现实还是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壹du财经咨询身边多位朋友,尤其三四线城市的亲戚,他们的反映大多是,“真的吗?”、“这么快就可以叫无人驾驶的出租车?”不出意外,也有一些人担心“安全吗?”、“不会出交通事故吧?”

既期待又担忧,这是大众对自动驾驶的真实情绪。不论怎样,我们都在见证一个自动驾驶时代的揭幕。

要认识萝卜快跑,就不得不提大名鼎鼎的百度Apollo。2013年,百度开始布局自动驾驶,2017年,正式推出自动驾驶开放平台Apollo。Apollo是百度自动驾驶技术的集大成者,也是一个可以让车企和投身自动驾驶的相关公司,快速搭建一套属于自己的完整的自动驾驶系统的开放平台。

萝卜快跑的前身是Apollo Go,它是百度Apollo 推出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主要使用共享无人车(Robotaxi)开展自动驾驶甚至完全无人驾驶运营。如果说Apollo是关于自动驾驶宏伟大厦的设计蓝图,那么,萝卜快跑就是从图纸变成现实的第一步。

萝卜快跑是如何一步步“蹒跚学步”的?至少有以下几个关键节点。2016年11月,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18辆百度“云骁”无人驾驶车亮相乌镇;2018年7月,全球首款L4级量产自动驾驶巴士阿波龙量产下线;2019年9月,百度在长沙试运营45辆“红旗EV”组成的Robotaxi;2020年9月,百度在北京开放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Apollo Go;2021年6月,百度Apollo携手ARCFOX极狐同发布量产共享无人车Apollo Moon,成本仅为48万元。
在这颗“萝卜”破土而出之前,它已经在“地下”积蓄足够的力量。比如,Apollo的技术积淀,汇聚全球65000名开发者 ,开源代码数70万行,获得专利数2900件;规模化的前装量产L4级自动驾驶车——红旗EV;过去两年在北京、广州、长沙、沧州等地的自动驾驶运营实践,在萝卜快跑正式推出前,百度自动驾驶服务已累计接待乘客40多万人次,路测里程已经超过1400万公里。
根据百度的规划,萝卜快跑未来将覆盖30城、300万用户、3000辆车。这颗“萝卜”还承担着百度Apollo商业变现的重任。李彦宏曾在全员信中,明确提出百度Apollo业务的三种商业模式,除了为主机厂提供自动驾驶技术解决方案,自己造车外,就是共享无人车。

未来,萝卜快跑有望从出行市场这块不断长大的蛋糕中切走一大块。知名数据公司IHS Markit预测,整个共享出行市场的市场规模在2030年将达到2.25万亿元人民币,其中,Robotaxi将占到60%以上,市场规模超过1.3万亿。它认为,10年后,Robotaxi的主要参与者将集中在2-3家服务供应商,头部玩家市场份额预计达40%。而萝卜快跑是头部玩家的有力竞争者。

在百度加速自动驾驶商业落地的时候,还有小马智行、文远知行、AutoX、元戎启行、滴滴出行等企业也在上海、广州、杭州等地开展与萝卜快跑类似的Robotaxi落地运营项目。不同的是,这些企业的运营车辆多为100、200辆量级,萝卜快跑则超过500辆。

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的背后,是资本市场对自动驾驶赛道的热情。专注L4 级别无人驾驶卡车技术的图森未来今年4月在纳斯达克上市,号称全球自动驾驶第一股。近日,L4自动驾驶技术公司元戎启行(DeepRoute.ai)完成了阿里领投的3亿美元B轮融资。IT桔子的数据显示,2021年1-9月,国内汽车交通领域共有199起融资事件,其中自动驾驶至少有71起融资,融资总规模超300亿元人民币,创下历史新高。

在自动驾驶领域,中国与美国同处第一梯队,技术储备、测试运营、产业链完整度较高。在这个汽车制造、电子芯片、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等多产业交叉的领域,已经汇聚了主机厂、科技巨头、互联网公司、Tier1(车企一级供应商)、共享出行、初创企业等各领域、各类型的玩家。

在壹DU财经看来,这些企业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技术外溢型,主要是科技巨头和创新型科技公司,代表企业有百度、华为、文远知行、元戎启行等。在汽车产业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的趋势下,原本的技术储备和研发实力,支撑它们顺势而为切入汽车产业,从事自动驾驶研究,属于技术路线的自然延伸。它们主要向主机厂、Tier1企业等提供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在汽车百年未有之变局中获得机遇。

另一类是业务外溢型,主要是车企和互联网公司,代表公司有蔚来、滴滴、美团、京东等。它们基于原本主营业务,比如造车、共享出行、配送等业务场景,在无人驾驶的未来趋势下,或基于产品迭代,或基于竞争,或基于降本增效的考虑,走上自动驾驶的研发道路。

这两类企业未来或将殊途同归,共同在以下几个潜力市场展开竞争:三个万亿市场——Robotaxi(无人出租)、Robotruck(无人卡车)、智能驾驶Tier 1(一级供应商);两个千亿市场——无人配送和Robobus(无人公交);数个百亿市场——港口、矿山、机场、园区等封闭场景的无人驾驶。

在业内人士看来,自动驾驶拼技术、拼数据、拼测试里程的上半场基本结束,正在进入规模化商业运营的下半场,在下半场,成本、运营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相比上半场,下半场难度更大,赛程也更长。

在自动驾驶的诸多应用领域中,Robotaxi(无人出租)被认为潜力最大,也难度最高,虽然萝卜快跑正在加速Robotaxi落地,但要真正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选择,它还面临多重挑战。

无人出租规模化遇到的第一个挑战是成本。目前,行业L4级自动驾驶车型平均成本也超过百万,是一部豪华车的价格,用这样的车投向市场跑运营,成本极高。不过随着“摩尔定律”发挥作用,激光雷达、芯片、传感器等事关自动驾驶的硬件成本也在显著下降。英博超算创始人&总经理田锋接受采访时表示,3年前1个激光雷达约10万元,现在基本上几千块钱,甚至800块钱。

另一个思路是,提高道路侧的智慧程度,降低单车智能改造成本。比如,有了车路协同V2X(车对外界的信息交换)技术的发展,可以通过增加道路两侧智能设备来实现车路协同与自动驾驶,避免单车“堆料”的行为,进而降低成本。

一旦成本降下来,其替代性和普及度将进一步放大。百度智能驾驶事业群(IDG)副总裁、首席安全运营官魏东表示,百度推出Apollo Moon成本约为行业L4级自动驾驶车型平均成本的三分之一,按照5年摊销,月成本仅8000元。而在一线城市,不考虑车辆成本的情况下,每月仅网约车司机成本就要8000元以上。从成本角度考虑,Apollo Moon已经具备了对现有专车的替代性。

第二个挑战是,道路的智能化。目前,自动驾驶存在两种技术路线——单车智能自动驾驶以及车路协同自动驾驶技术路线。从目前趋势看,两条技术路线并行发展、相辅相成的趋势愈发明显。对于落地的自动驾驶来说,道路设施的智能化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尤其在我国道路环节复杂、多元的情况下。

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AIR)与百度Apollo发布的《面向自动驾驶的车路协同关键技术与展望》报告指出,车路协同是自动驾驶规模商业化落地的必然趋势。车路协同像路灯,单车智能像车灯,在两者协同作用下,自动驾驶规化商业模落地门槛能够大大降低,加速单体智能向协同智能的转变。

第三个挑战是用户对安全的担忧。前不久蔚来车主开启自动驾驶功能(NOP领航状态)高速路车祸身亡的事件引发高度关注,这是国内罕见的自动驾驶相关恶性交通事故。在国外,因自动驾驶相关的交通事故数量更多,在该蔚来车主身故四天后,美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NHTSA)宣布,将对特斯拉Autopilot自动辅助驾驶展开安全调查,涉及11起事故、76.5万辆车。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安全是人们对汽车的基本需求,安全不存在了,再高级的智能也都失去了意义。在现有条件下,百度、元戎启行等提出5G网络下远程接管的方式来提高安全性。

正如元戎启行合伙人兼副总裁刘轩所说,“用户对自动驾驶的接受过程肯定也是渐进式的。如果一个人没体验过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自动泊车、自动变道等功能,让他一下子去接受无人驾驶,我相信他其实也比较难接受。”

除了上述挑战,自动驾驶感知算法等技术层面的完善,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范,也有待进一步发展。

萝卜快跑将乘车用户称作志愿者,而且还得符合条件,才能在每天9:30至23:00体验自动驾驶出行。“志愿者”和相关规定反映了百度的谨慎态度,也反映出当下自动驾驶规模化落地的真实状态——在安全和速度的平衡中全力奔跑。

图片来源于公开网络,侵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