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拍,中国古画最新拍卖纪录诞生——4.6亿港币(折合人民币4.1亿)的《木石图》。它的作者,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大文豪、书法家、画家、诗人、名臣苏轼。除以上这些身份之外,苏轼还是知情识趣精通烹饪点茶的全能选手,他的传世诗文,是后人考据宋代风物习俗的重要来源。那么苏轼与建盏,又有怎样的交集呢?
2018年11月26日晚,在香港佳士得“不凡—宋代美学一千年”晚间拍卖专场上,苏东坡的一幅《木石图》水墨纸本手卷以4.636亿港币(折合人民币约4.1亿元)的天价,创造了中国古画最高、书画第二的拍卖纪录,仅次于以4.368亿元人民币成交的黄庭坚《砥柱铭》手卷。
苏轼的诗词我们传诵至今,但他的传世画作却屈指可数。目前所知仅有两幅,一幅是珍藏于中国美术馆的《潇湘竹石图》,一幅是抗战时期流入日本的《枯木怪石图》(一说《枯木竹石图》),即《木石图》。
苏轼自谓“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难求”。在《木石图》中他力图以一种简淡干练的笔法,传达出创作者在精神上与自然的对话与交流。《木石图》开启了文人画的先锋,展现了文人简朴的精神。
画长 26.3 x 50 cm;画连题跋长 26.3 x 185.5 cm;全卷连裱共长 27.2 x 543 cm这是一次宋代文人独有千古的不朽美学风格的重现,是一次对文化与传承的深情告白。透过画卷,似乎隐约可以看到一个那样刚正不阿,那样放任不羁,那样令人敬仰倾倒又令人望尘莫及的高士,跨越千年,遗世独立。
▲苏轼(1037—1101),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时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艺术家、医学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铁冠道人。
除去文坛、政坛的“高大上”头衔,生活中苏轼也是一个颇有情趣,对吃喝玩乐都极有心得的妙人,诗文中也常有体现。央视《苏东坡》纪录片中,甚至对此也作出了还原。
苏轼不仅是个“吃货”,还嗜茶,这件事很多人都知道。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老龙团,真凤髓,点将来。兔毫盏里,霎时滋味舌头回。唤醒青州从事,战退睡魔百万,梦不到阳台。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
——《水调歌头·尝问大冶乞桃花茶》
道人晓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手。忽惊午盏兔毫斑,打作春瓮鹅儿酒。
——《送南屏谦师》
以上诗词,仅是冰山一角。其中不仅点到兔毫盏、龙凤团茶,还描写了点茶和白色的茶沫,宋代文人茶客的生活图景,尽在其中。
有些朋友还是有疑问,这些诗文中的兔毫盏就一定是建盏吗?首先,年代稍早于苏轼的蔡襄(1012-1067年),已经在《茶录》中点明,建安所造兔毫盏,“出他处者,皆不及也”。此言受到宋代皇室、士大夫阶层的公认。
其次,苏轼是个讲究人,他对美食有兴趣,也有自己的标准和追求,甚至发明新菜品,比如“东坡肉”。
对茶当然也很讲究。比如他在另一首诗中,就写道“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所谓小团月,和上文所引“老龙团,真凤髓”,说的是同一件东西,那就是龙凤团茶,而且是经过蔡襄改进的“小龙团”。小龙团之珍贵,文献中例证如云。小龙团为与建盏一样产自建州的建茶,也毫无争议。欧阳修:“其品精绝,谓之小团,凡二十饼重一斤,其价值斤二两,然金可有茶不可得。”所谓“第二泉”,就是无锡的惠山泉。因为被茶圣陆羽称为“天下第二”,又名第二泉。
▲惠山泉,位于今江苏省无锡市惠山,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苏轼这么一讲究人,点茶用最好的茶,最好的水,用的兔毫盏不是建盏的概率有多少呢?
▲宋代建窑银兔毫盏,2011年伦敦苏富比,1174.8万人民币成交另外,都知道苏轼和黄庭坚是互相唱和的好友,黄庭坚的诗词中,直接点出茶盏产地的就有如下文:苏轼与友人小聚的时候,不选建盏的概率又是多少呢?所以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央视的《苏东坡》纪录片也作如是想,故而在道具细节上,体现出了这一点——
截图场景为,苏轼从黄州被召回京师,途中前往金陵探望已经退隐的王安石。二人将曾经政见上的不和抛诸脑后,他们一同唱和诗文、谈佛伦道、下棋品茗,而在饮茶时所用器具就是仿宋建窑束口盏。※该纪录片在2017年入选中国优秀国产纪录片,在细节上的用心便是加分项。近年来,一些宋代背景的古装剧也开始用建盏做茶具,也是一种进步。
苏轼从政期间,既抵制王安石变法中一些过急、激进的措施,又反对司马光旧党尽废新法。于是在几十年间,新旧党派各有得势之时,而他在新旧两党之间均受排挤,宦海几度浮沉,屡遭贬谪。
▲东坡赤壁,位于今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时曾在此留下《赤壁赋》等千古名篇。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年少时的狂放不羁渐渐沉淀为一种乐观旷达与深厚广博,从刺世转为自嘲与自强,作品中的块垒不平,也逐渐转变为人性中的宽容与温暖。他犀利吐槽自己不合时宜,但没有因此悲观厌世,而是依旧不改对生活的热爱,这也是他的人格魅力所在。不仅才华横溢,还率性有趣,在宋代和当代,他都是诗词界国民偶像级的人物,也很好理解。▼1089年,时任杭州知府的苏轼主持疏浚西湖,以淤泥和葑草筑成联系西湖南北的长堤,后人命名为“苏堤”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他是这么写的,也是这么做的。
连王安石也说,“不知更几百年,方有如此人物”。王安石与苏轼政见相左,尚直言佩服其人,更何况当时的民众。直到现在,依然如此。
与苏轼有关的遗迹,都成了后人凭吊敬仰的对象,他的国民度可见一斑。
▼苏堤春晓在南宋时成为“西湖十景”之首。2013年3月5日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正如林语堂所说:
“我们未尝不可说,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可是这些也许还不足以勾绘出苏东坡的全貌。我若说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也许这话最能概括苏东坡的一切了。”
▼下图这只建窑鹧鸪斑盏,拍出7800万人民币,创造建盏拍卖纪录。其实宋代建盏,还有更优秀的传世品,尚未释出。
苏轼的画作《木石图》能拍出4亿的天价,如果他亲手用过的建盏,能流传至今并上拍的话,能以多少价格成交呢?可惜饮茶习俗在明代遭遇巨变,许多宋代名人使用的盏即使得以保全,其来历或也早已湮没在时光中,难以稽考了。但苏轼的诗文与事迹,与从中体现的不屈旷达、热爱生活的精神,穿越千年,屹立不朽,即使真迹与器物万不存一,也依然会流芳百世。▼雪堂,位于今湖北省黄冈市。因雪堂建成时正逢大雪,遂名“雪堂”,东坡作《雪堂记》
※图片来自央视纪录片《苏东坡》
器物要完好保存,极为难得,若有缘得见,自是喜事,如果缘分尚浅,从苏轼本人倾荡磊落、乐世爱人的作品中,依然可以一窥当年他用建盏与建茶与友人相酬的欢乐图景,与拳拳爱茶爱盏之心,也不失为一桩幸事。“此心安处是吾乡”。对于爱盏之人,能从千年前文人的诗作中寻找共鸣,便是心安之处,便是得见知音。“建盏人物”系列栏目持续更新,喜欢请关注收藏分享。点右下角「在看」
送本文到朋友们的「看一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