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生白《湿热条辨》气分 湿滞阳明
十二湿热证∶舌遍体白,口渴,湿滞阳明。宜用辛开,如浓朴、草果、半夏、干菖蒲等味。舌白者言其苔,若苔滑而口不渴者,即属太阴证,宜温之。
自注:此湿邪极盛之候,口渴乃液不上升,非有热也。辛泄太过,即可变而为热,以其属阳明湿邪,开泄则阳气升而热透,而此时湿邪尚未蕴热,故重用辛开,使上焦得通,津液得下也。阳气升则津液化,而得上输下布也。
雄按∶苔白不渴,须询其便溺,不热者,始为宜温之的证也。又按∶此与第十条证相似,吴本无此条。杨云∶湿盛热微之证,初起原可暂用此等药开之,一见湿开化热,便即转手清热。若执此为常用之法则误矣。注内补出审便溺一层,尤为周到。
青龙提要:伤寒论有阳明腑实证三承气汤,阳明湿热茵陈蒿汤。独缺阳明湿邪,今薛生白,提出舌白,口渴,湿邪未化热,为湿滞阳明,药用厚朴草果菖蒲辛开湿邪。不渴苔滑属于太阴为鉴别要点。
对比湿伏中焦本证不兼热邪故而辛温开泻,应属于寒湿类,对应吴鞠通四加正气散恰好符合。藿香厚朴茯苓陈皮草果山楂曲等。另如金不换正气散也可参考应用。
薛生白《湿热条辨》气分湿伏中焦湿大于热
薛生白《湿热条辨》第三条暑湿郁表
薛生白《湿热条辨》第一条阴湿伤表
薛生白《湿热条辨》第二条阳湿伤表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