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tlight探讨丨不管多丢脸,都请站在孩子这一边!
∨
SPOTLIGHT
>
掌握父母之道
Be In The Spotlight
Start Living Your Dreams
<
∧
曾经遇到一位妈妈,问我:
我儿子读小学一年级,注意力不集中,多动,贪玩。上课爱讲话,做小动作,在家里总是有讲不完的话,老师说他在学校也是话多!这才上一年级,我就在家长会挨批评了,真是恨铁不成钢啊!
这位妈妈跟我讲述的时候,孩子也在身边。孩子当时自己用稚气的声音,补充了一句话:
我的缺点是:爱疯跑、爱打人、爱说话,我还打了妈妈。
从妈妈的描述可以看到,家长会上被老师批评,着实让人觉得丢脸,没面子——面子可是中国人最看重的。
妈妈接连给孩子贴上了很多标签。孩子后面的反应也很微妙。显然这里头有一个微小的循环存在:老师认为孩子“讲话、做小动作”是有问题的。老师着急了,把这个讯息传递给了妈妈→妈妈也着急了,认为孩子有问题,然后把这个讯息传递给了孩子→最后,孩子认同妈妈,说,“我的缺点是……”
孩子是这里头最弱的一环,也是承受压力最大的一环。他很容易被暗示,被催眠成一个“有问题”的小孩。接下来的结果可能就是,孩子不负众望地按照问题模式行事。而老师的最初评判则得到了验证:这的确是个让人操心的问题孩子。
相反,若妈妈能够站在孩子这边,去接纳孩子,情况可能就完全不同。每个个体都是不同的。好动的孩子并非问题,相反,这样的个性特点有它的好处,譬如,可爱,活泼,愿意和别人玩,想要的敢去表达,聪明,等等。但是,若妈妈一直跟着老师的评价走,持续焦虑并且不接纳孩子的特点,孩子的特点就很容易变成“问题”。
我们注意到,这个小孩他有“打妈妈”的举动。“打”其实是孩子跟妈妈建立链接的方式。翻译一下这个行为,潜台词就是:妈妈不接纳我,所以,我需要通过“打”的方式,把真正能够无条件爱我的妈妈找回来。
聊到后面,这位妈妈自己也承认,“孩子特别喜欢吸引别人注意,获得别人称赞。”所以,你看,这是个有些孤单无助的小孩,他在通过自己的方式,很用力地想要被接纳、被看见。
现实中,我见过很多家长夹在孩子和老师中间左右为难。比如,一位妈妈这样告诉我:
我家孩子最近和一帮朋友玩疯了。老师反映他学习成绩直线下降。我跟孩子又没法沟通,他老嫌我啰嗦。我现在都怕接到老师的电话。
这个妈妈的孩子已经读中学了,当然,是个青春期的孩子。妈妈显然还未适应孩子长大的事实,不知道长大了的男孩最怕听的就是妈妈的啰嗦了。妈妈越啰嗦,其实就把孩子推得越远。
不仅如此,妈妈面对老师的时候,也像是回到了孩子的状态。妈妈说,怕接到老师的电话。就像老师有一个考核的标准:孩子没有完成,妈妈也就不合格。这时妈妈变成了被老师考验的学生。
于是,只剩下孩子,不仅要面对发展阶段特有的心理困扰,还要面对来自老师和家长的双重压力。
经常听家长说最怕接到孩子老师的电话或者孩子回家说:“我们老师请你到学校去一趟。”因为老师找家长一般没有好事,不是孩子纪律出了问题就是孩子学习出了问题,所以一想到要见孩子老师,家长就感觉头疼。
其实这是由于家长对这个问题认识不全面而产生的一种错觉。一般的情况下,老师要找家长确实是因为孩子在哪一方面出了问题,否则的话也一般不会找家长到学校里去。
既然孩子是因为那一方面出了问题,老师才请家长去一趟,那么老师和家长这次见面谈话的主要内容肯定就会以孩子的问题为核心,由于受时间和职业习惯的影响,老师和家长谈话一般不会拐弯抹角,他会把孩子出现的问题迫不及待的告诉家长,那么家长从老师口里所听到的也就是孩子破坏纪律了,不做作业了,和同学打架了等等和孩子有关的坏消息,等老师把自己要说的话说完了,这次谈话也就接近了尾声,老师的目的就是要想这让家长知道孩子最近犯了什么毛病,以便得到家长的配合。
所以从老师办公室里走出的家长一般都是紧紧握着老师的手,口里连连说着“谢谢”,脸上却一片红色,一片紫色,心里一腔怒火,一肚委屈。
回家后对孩子轻则罚站,批评教育,重则鞭打棍敲,见一次老师家里基本上就要搞一次阶级斗争,打完后,孩子受罪,家长伤心。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结局,因为家长感觉听老师讲了这么多孩子的毛病,基本上就没有点好处,自己辛辛苦苦的培养孩子,到头来净听人家老师讲了些孩子的缺点,你说当家长的能不恼火吗?还有些家长,说不定自己为工作从未被别人指责过,今天却因孩子的问题,被人家老师叫去,当着办公室那么多老师的面,被孩子老师像批孩子似的数落了一顿,你说能不委屈吗?所以说见老师回来这场家庭风波是必然的,长此以往,这就使一些家长一听孩子老师叫就感觉头疼。
spotlight想提醒所有父母:当有一天,孩子的老师告诉你,你的孩子哪里哪里有问题,一定要沉住气。若你完全拜倒在权威脚下,尽信老师所说,是无法看见孩子的。其实孩子被老师批评,也并不轻松,哪怕他们在你面前表现的无所谓。
这个时候,做父母的,一方面有必要接住老师的焦虑,认可老师的工作,并了解孩子在校的具体情况。但是转过身,回到了孩子面前,依旧要保有信任和尊重。总之,哪怕孩子让你再丢脸,你也需要笃定地站在孩子这边。
下面这些小建议同时也送给大家。不管你的孩子现在多大,相信下面这些常识很快就会用得上。
辩证看待老师的评价,不盲目相信,也不要充耳不闻
通常来说老师有着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在观察孩子、评价孩子方面一般也能做到客观、准确。
这对父母来说,其实是另一个角度了解孩子。但我们也应该想到,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老师也是普通人,也会受很多因素的制约,比如孩子太多,对每个孩子的观察和了解难免不到位,在评价孩子时同样可能出现偏差或过于片面。
我们做父母的应该是最了解孩子的人,而不是跟着老师、同学以及其他人随声附和,有时还为别人对自己孩子评价的偏离而感到难过。作为父母,我们仍要针对孩子近段的表现,重新评估老师对孩子的评价,并且通过更多时间的观察去验证这个评价。从这个意义上说,父母要充当好孩子的“保护者”,避免孩子被恰当的评价误伤。
不盲目对孩子复制老师的评价
有些父母听到老师对孩子的不好评价时,缺乏冷静、理性分析,回家后不分青红皂白就把老师的话一股脑儿转述给孩子,或者干脆去训斥孩子,把责任全部推到孩子身上,并且不容孩子辩解。老师反映的情况可能是真实的,也可能有不当的地方,完全复制性的反馈给孩子,或者只相信老师不相信孩子,这样很容易挫伤孩子的自尊心,打击孩子的积极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律,就象有的人早睡早起,有的人晚睡晚起一样。有的人吃一碗就饱了,有的人吃三碗才感觉满意了。学校希望每个孩子都是同一种花,在同一个花期开放,好管理。家长在家里养的一盆花,知道腊梅、荷花、菊花不会在同一时间开放。要按照这一盆花的花期来养育。
当老师按照统一目标要求孩子的时候,跟不上大部队的孩子在学校就是受歧视的对象,如果家长不分青红皂白也训斥打骂孩子,就是告诉孩子,不仅老师不喜欢你,父母也嫌弃你。如果是我们成年人,在单位没有被领导赏识,回家又被老婆数落,你会有什么样的心情呢?孩子比我们的承受能力更弱,我们忍心吗?
不忽视老师对孩子的评价
有些父母听到老师对孩子的评价后,不放在心上,认为无所谓。无论对错,老师的任何评价都会是有原因的。所以,只不过这个时候,父母不是去批评孩子,而是需要去陪伴孩子,倾听孩子,并且有必要询问孩子,是否遇到什么问题,是不是需要帮助。
同时,也需要自查,最近家庭环境、夫妻关系是否有一些变化。须知,家庭环境和父母最容易影响孩子的情绪状态。在一个不安稳的家庭里,孩子充满了不安全感甚至是愤怒。这样的小孩是没法腾出精力去好好学习。
为老师的评价正错
老师是人,当然也会犯错。如果真是老师误解了孩子,还要想办法给孩子疏解郁结。当孩子觉得很委屈,做父母的就有必要去委婉地告诉老师真相,帮孩子去跟老师澄清。
同时,父母的态度对孩子是很重要的,父母的鼓励安慰能给孩子以很大的精神力量。有人说:“既然我不能阻止别人不对我做任何不公平的批评,我却可以做一件更重要的事:决定是否要让我自己受到那不公平批评的干扰。”这是成年人可以为自己做的。但是对于孩子来说,父母就要充当这个角色,通过你的陪伴和倾听,尽可能降低老师对孩子错误评价带给孩子的伤害。
spotlight成长规划
用最平实、最走心的方式
指导父母更懂孩子
助你成为更好的父母!
在教育孩子的路上
愿我们一同成长
携手同行!
SpotLight资深教育顾问
双语教育、亲子教育研究专家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双语教学博士
《世界日报》《亲子天下》专栏作家
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兼任美国福特汉姆大学助理教授
美国纽约HudsonWay Immersion School等数所国际双语学校顾问
十多年美国中小学英文实务教学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