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书香能致远——读朱光潜的《谈读书》
当再次展读朱光潜先生的《谈读书》时,较之先前所读又有新的感触。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形象的比喻说出书籍在人类文明演进史中所发挥的作用。诚然,从目不识丁到识得文字,并觉解文字之意,这是人类从蒙昧走向开化的质的飞跃。人类的进步史,书籍之功无可替代。但是,万不可因为这一点就完全赋予书籍百利而无一害之意义。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朱光潜先生谆谆告诫我们说:“许多书都没有一读的价值,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便丧失可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和精力。”就是说,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世界里,不是所有的书籍都是精粹,都是经典。书籍的良莠不齐为读书增加了很多困难。读书之前,要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要甄别,要去粗取精。读有益的书,是开卷有益;读无价值,甚至有害的书,会让读书者变得愈加庸俗鄙陋。
读书是精神的修行。既然是修行,就是人生的境界不断地提升与完善。言及此,并非意味着只要读书就能够实现这样的目标。一个人的一生要读三种书:专业的书、生活人生的书和放松消遣的闲书。当然,不论是什么样的书,首先要保证所读之书不是精神垃圾,而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精华,而非糟粕。阅读经典,就是与高尚的人对话。基于此,读书时应戒除附庸风雅的虚荣之心。客观地审视自我,并从自身的实际出发,从驳杂的图书世界中精挑细选,选择适合自己的,并能够读下去的,从中能够获得精神给养的书。这样,在书籍世界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才会有真正的益处。这里自然就涉及读书多与少的问题思考。虽然书籍中不乏垃圾,但精品、经典毕竟占大多数。再者,与一个人紧密关联,能够给人带去积极意义的书籍很多。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即使皓首,也无法穷经。所以读多少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与其水过地皮湿的蜻蜓点水,不如精思傅会于少量的图书中,懂得取舍,才是大智慧。诚如朱先生的劝诫,读书在精不在多。一个人专业是否精进,不是看你读书的量的多少,而是看你对所读书籍精专的程度如何。“人生有涯,学海无涯。以有涯之身,探无涯之海,惑矣!”不得不说,先贤的此语还是切中肯綮的。
明确了读书多寡的问题,下面就是如何读书的问题。在所有关于如何读书的论述中,陆九渊的话当是最为中肯的:“读书且戒在慌忙,涵泳功夫兴味长。”读书的过程不是用认识多少文字作为衡量的标准,而是以从书籍中汲取多少有益的东西为评价的系数。读书的过程是与站在文字背后的人进行思想情感沟通对话的过程。要真正实现开卷有益,读书时除了眼到、思维到,手还要到。就是说,除了读,还要思考,更要有所悟、所得,并把读书的体会记录下来。虽然做不到毛主席批二十四史那样,但是做读书笔记是不可或缺的读书工作。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录下读书的所获,不仅仅是一种精神行走的留存,更是一种成长的标识。再者,读书时还要用辩证的思维对待书籍里的内容。古人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不论是什么样的经典,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都烙上鲜明的历史印记。不论是思想性,还是艺术性因为特定历史境遇的涵养,多少带有一定的局限性。阅读时只有带着批判性的思维甄别遴选,才能真正从书籍汲取有益的东西。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固然不错,但是真正具体到个体身上,就会有不同的情况。好读书,不求甚解是一种读书的方法;好读书,必求甚解也是一种境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不能用一刀切的标准加以框定。不同的书蕴涵不同的价值,对生活和人生产生不同的影响,有轻有重、有大有小。什么时候该精读,什么时候应泛读,什么情况下只需浏览当因人而异。朱先生说:“各人天资习惯不同,你用哪种方法收效较大,我用哪种方法收效较大,不是一概而论的。”
附原文
书是读不尽的,就读尽也是无用,许多书都没有一读的价值。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便丧失可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和精力;所以须慎加选择。你自己自然不会选择,须就教于批评家和专门学者。我不能告诉你必读的书,我能告诉你不必读的书。我所指的不必读的书,是谈书的书,是值不得读第二遍的书。走进一个图书馆,你尽管看见千卷万卷的纸本子,其中真正能够称为“书”的恐怕还难上十卷百卷。你应该读的只是这十卷百卷的书。在这些书中间你不但可以得到较真确的知识,而且可以于无形中吸收大学者治学的精神和方法。这些书才能撼动你的心灵,激动你的思考。其它像《文学大纲》、《科学大纲》以及杂志报章上的书评,实在都不能供你受用。你与其读千卷万卷的诗集,不如读一部《国风》或《古诗十九首》,你与其读千卷万卷谈希腊哲学的书籍,不如读一部柏拉图的《理想国》。
你也许要问我像我们中学生究竟应该读些什么书呢?这个问题可是不易回答。你大约还记得北京《京报副刊》曾征求“青年必读十种”,结果有些人所举的十种尽是几何代数,有些人所举的十种尽是《史记》、《汉书》。我特地去调查了几个英国公共图书馆。他们的青年读品部最流行的书可以分为四类:(1)冒险小说和游记,(2)神话和寓言,(3)生物故事,(4)名人传记和爱国小说。其中代表的书籍是幽尔??(凡尔纳)的《八十日环游世界记》和《海底二万里》,德孚(笛福)的《鲁滨逊飘流记》,大仲马的《三剑侠》,霍爽(霍桑)的《奇书》和《丹谷闲话》,金斯莱的《希腊英雄传》,法布尔的《鸟兽故事》,安徒生的《童话》,骚德的《纳尔逊传》,房龙的《人类故事》之类。这些书在外国虽然流行,给中国青年读,却不甚相宜。中国学生们大半是少年老成,在中学时代就欢喜煞有介事的谈一点学理。他们――包括你和我自然都在内――不仅欢喜谈谈文学,还要研究社会问题,甚至于哲学问题。这既是一种自然倾向,也就不能漠视,我个人的见解也不妨提起和你商量商量。十五六岁以后的教育宜重发达理解,十五六岁以前的教育宜重发达想象。所以初中的学生们宜多读想象的文字,高中的学生才应该读含有学理的文字。
谈到这里,我还没有答复应读何种书的问题。老实说,我没有能力答复,我自己便没曾读过几本“青年必读书”,老早就读些壮年必读书。比方中国书里,我最欢喜《国风》、《庄子》、《楚辞》、《史记》、《古诗源》、《文选》中的《书笺》、《世说新语》、《陶渊明集》、《李太白集》、《花间集》、《张惠言词选》、《红楼梦》等等。在外国书里,我最欢喜溪兹(济慈)、雪莱、考老芮基(柯尔律治)、白朗宁诸人的诗集,苏菲克里司(索福克勒斯)的七悲剧,莎士比亚的《哈孟列德(哈姆雷特)》、《李尔王》和《奥塞罗》,歌德的《浮士德》,易卜生的戏剧集,屠格涅夫的《新田地(处女地)》和《父与子》,妥斯套夫斯克(陀斯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福洛伯(福楼拜)的《布华里(包法利)夫人》,莫泊桑的小说集,小泉八云关于日本的著作等等。如果我应北京《京报副刊》的征求,也许都把这古董洋货捧上,凑成“青年必读书十种”。但是我知道这是荒谬绝伦。所以我现在不敢答复你应读何书的问题。你应该请教你所知的专门学者,请他们各就自己所学范围以内指定三两种青年可读的书。你如果请一个人替你面面俱到的设想,比方他是学文学的人,他也许明知青年必读书应含有社会问题科学常识等等,而自己又没甚把握,姑且就他所知的一两种拉来凑数,你就像问道于盲了。同时,你要知道读书好比探险,也不能全靠别人指导,自己也须费些工夫去搜求。我从来没有听见有人按照别人替他定的“青年必读书十种”,或“世界名著百种”读下去,便成就一个学者。别人只能介绍,抉择还要靠你自己。
关于读书方法,我不能多说,只有两点须在此约略提起:
第一,凡值得读的书至少须读两遍。第一遍须快读,着眼在醒豁全篇大旨与特色。第二遍须慢读,须以批评态度衡量书的内容。
第二,读过一本书,须笔记纲要精彩和你自己的意见。记笔记不特可以帮助你记忆,而且可以逼得你仔细。各人天资习惯不同,你用哪种方法收效较大,我用哪种方法收效较大,不是一概而论的。你自己终久会找出你自己的方法,别人决不能给你一个方法,使你可以依法炮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