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小矮人”,如何逆袭成为笔直的“大长腿”?
现如今,拥有一双“大长腿”是无数人的梦想。
严格来说,在解剖学上腿长的学名是“全腿长”,定义是股骨与胫骨的长度,下肢全长是狭义的下肢长、真正的下肢长 。
但在活体,股骨头位于髋臼窝内,难以测量。因此,实际工作中通常使用一些更易测量的数据间接表示腿长,即广义的腿长,如髂高度、坐骨下腿长,也可以通过大腿长和膝高度来估计。
这些数据都可以转化成比率,一般采用坐高/身高来反映身体比例。
从审美的角度看,以肚脐为界,上下比例5:8是符合“黄金分割定律”的比例的,只说到腿的话,那90-93mm的腿就很标准了。
那么该怎么获得一双梦寐以求的大长腿呢?
我们得从头讲起。
人类的生长类似于其他哺乳动物,遵循头-尾发展规律,胎儿至婴幼儿期头部领先生长,而躯干、下肢则生长较晚,生长时间也较长,因此,头、躯干、下肢长度的比例在生长过程中是变化的。
通常以坐高与身高比值,即身材匀称度反映下肢生长情况。人体比例的发展是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目前并不知道具体特定的基因。
美国第1次全国健康和营养调查结果显示,18~74 岁的白人和黑人的平均身高无明显差异,但是两组人群的身体比例不同,同样身高的黑人与白人相比,躯干相对较短而下肢相对较长,这可能与黑人和白人的基因组对腿长的影响不同有关。
相对于基因和遗传因素而言,腿长与健康、社会经济状况、生长环境之间有着复杂的联系。对儿童和青少年来说,矮身材通常是由于腿相对较短,即坐高/身高较大造成。
大量关于腿长与早期生活环境的研究显示,儿童生长发育时期健康状况欠佳、饮食不足、不良的家庭环境和母孕期吸烟等均会减少腿部的长度。
由于儿童早期是腿部增长最快速的时期,因此,腿长对儿童早期的环境和饮食因素特别敏感。
Frisancho研究发现,2~17岁的墨西哥裔美国人腿长与他们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显著相关。在同等身高条件下,较富裕家庭的孩子腿更长。
女性较早的初潮年龄和男孩较早的青春期会使终止生长的年龄提前,进而影响腿长。
对于成年人,身高已经不再增长,那么如何在下肢绝对长度不变的情况下,尽可能地让腿看起来更长呢?
当然是腿细一些看起来更长了。
这张图片是英国一名体重接近900斤的胖哥在决定手术减肥前的X光片。
他的BMI高达155,是正常人的6倍左右。其实他的下肢绝对长度并不低,但臃肿的下肢让他的双腿不仅看起来不舒服,更难以承受这么大的重量。
我们知道腿的断层解剖由外向内大体上说依次是皮肤、皮下组织、肌肉、骨骼。
想要腿长,股骨、胫骨和腓骨当然要够长。处在生长发育期的婴幼儿要保证营养和睡眠;少年儿童通过跑、跳等有氧运动,给骨骺一定程度的垂直应力,刺激骨骼生长。
我本人有两个女儿,我和孩子妈妈个子都不高,因此特别希望女儿们能不“重蹈覆辙”。因此我从她们3岁左右,就督促她们每天慢跑,一方面锻炼心肺功能,另一方面我坚信发育期给予骨骼一定的应力刺激,能够促进下肢的发育。
小女儿刚上小学一年级,还看不出来,大女儿上四年级,一直在学校校队踢足球,虽然身高绝对值在同龄人里并不算特别高,但已经能看出“大长腿”的潜质了。
不过也有苦恼,就是考坐位体前屈的时候,脸都贴上了膝盖,还是只能推15cm,拿不到满分。
对于不在发育成年人,还有一种号称骨科手术“禁术”的肢体延长术,是前苏联的Ilizarov医生根据治疗大量战场伤员的经验,于1951年报道用一种新的外固定架延长肢体的方法,并介绍到意大利(1981),随后推广到欧美各国,成为目前矫正肢体短缩畸形的最佳骨延长方法而广泛应用。
Ilizarov装置是一种复杂的环形支架系统,通过多平面的水平穿透骨骼和肢体的克氏针与支架相连,它包含许多组件,在延长的同时可以矫正成角和旋转畸形;由于骨延长部位具有张力-应力效应,可刺激组织的生长的和再生,从而在骨延长部位中央形成所谓的“骨生长带”,促进骨与软组织的再生。
这项技术只用于先天性或后天性所致肢体短缩畸形,肢体短缩>3cm者,手术适宜年龄为10~12岁,如果采用骺板延长者,则应在接近发育成熟时进行,即骨龄达14岁左右,且下肢髋关节、膝关节功能良好,肌力在Ⅳ级以上或者下肢骨延长后,有条件调整肌力平衡者,并不适用于一般人以整形为目的。
因为除了治疗时间长、花费高之外,还有感染、骨不连、腿部皮肤瘢痕等并发症。
当前,髓内钉技术已经基本取代了风险较高的外固定式手术,但仍无法避免其极高的术后风险:轻则神经受损、关节病变,重则感染导致骨髓炎、甚至致残。
成年人骨骼无法继续发育,肢体延长术对健康人也不适合。那么只有通过有氧-无氧运动结合,增肌减脂,才有可能让腿部看起来更纤细、修长。
本篇文章由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沈松坡 主治医师 供稿
由唯医骨科 唯小骨 编辑
你“在看”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