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余漫谈——刘明:我艺术创作时的状态

在日常的艺术创作时,您是一种怎样的状态(包括创作时间、环境、心情等)?

在进行一些尤其是尺幅比较大的作品之前,都会进行认真的思考:创作的思想表达,具体的景物的安排等。有时的创作是一个时期思想的总结,想要表达一个什么精神。但是作品的构图不是很固定的。我会用草稿不断思考、改变。或者变换画面的结构,或者内容,或者形式。但是到真正画的过程当中,这个稿子也不一定能用到。

创作局部之一 刘明 2020年

草稿是创作前的备战,这个过程会促使我的创作体会凝聚在一起,使得创作的思路更加清晰和明朗。在创作过程当中出现很多偶然性的时候,我会联想到这些草稿中有用的内容。

创作局部之二 刘明 2020年

创造开始前,我不打炭笔稿,起稿会对我的用笔用线产生束缚。而是从画面的一个点上起笔,就好像故事的开端一样。那么这个点呢,就是我进入整个绘画意境的一个门户。我会从那个点上开始把其他景物慢慢而推理出来。 在这个过程当中,可能很大程度上和刚开始设计的构图是不一样的。因为创作有时候会持续一个周两个周,甚至是一个月。

创作局部之三 刘明

那么在整个过程当中,我整个的思考会有一些变化,会有一些新的思考,或者融入了新的想法。这就是绘画中的偶然性。这种偶然性是十分关键的,能使我的作品保持一种灵性和纯真。

春山祥云 刘明

240×150CM 2018年

在创作的过程中,有时我感觉压力特别大,或者特别的累。我庆幸自己有这么一种压力,因为我每一张创作都想和以前的作品拉开距离,要表达出不同意境和思想。也就是说,从整体来看,我每几年会产生一个大的变化,今年和明年的作品也会产生些小的变化。这是艺术家艺术创作的轨迹。

飞天梦 刘明

226×186CM 2019年

具体到每幅画当中,我不愿意重复以前的作品。这种创作习惯阻止着我在绘画过程中不产生一种套路。套路对艺术创作是有害的。

畅游图 刘明

139×69CM 2019年

艺术家风格的形成不应该是固定的路线。风格形成就像滚雪球一样,雪球的内核就是艺术家要表达的核心思想。但是随着你的各方面的阅历和经验的不断变化,雪球的外延是不断扩大的。因此艺术创作应该是开放性的,不断能吸收其他的一些艺术或者是事物的优秀因素,使艺术创作不断的向前走。

心神无俗 刘明

137×69CM 2019年

那么我们再回到刚才的创作过程中,我有一种绘画的陌生感。这种陌生感就使我认真的去对待每一张画的创作。让我能够有一种新的激情开始每幅画。

青岛胜境图 刘明

49×179CM 2020年

创造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那么这不顺利的过程就是绘画创作真正的意义所在。用你的思想,用你的智慧,和用你的灵感去把一幅画拯救出来。最后创作完成后的效果不一定和开始预见的完全一样。他可能有30%和草稿一样,另外70%都是你想象不到的。我觉得这70%就是创作的乐趣所在,也会成为艺术作品一种提高,或者站在这次的70%上来再进行下一次的创作。那么最后你再回过头来看时,艺术就会丰富了,提高了。每一个阶段,都有思考在里面。我觉得这才是一个艺术家真正的创作过程。

泰岳祥云 刘明

124×245CM 2017年

具体到创作的环境,我画案上会放一杯清茶,把自己置于一个安静环境中思考。尤其是刚开始进入绘画语境时,让自己沉浸在你所想表达的内容之中。一个动物,或者一个花,一棵树,一个小河作为开头。我就会把我自己融入到这些景物中去观察周围的事物。那种陌生,那种空旷,那种神秘,就会涌现到我的头脑里。使我产生充沛的、向上的力量去进而转化为绘画激情的爆发。这或许就是绘画的庄重感和职业感。

沧海 刘明

139×69CM 2016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