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彦强乡情乡愁系列其他传统节日(一) 补天补地与龙抬头
补天补地节与龙抬头
一.补天补地节。
除过年外,坡刘村人过得最为热闹的节日是正月二十的补天补地节。因为坡刘村有个戚山寺,相传是汉文帝时期祭祀高祖爱妃戚姬的戚姬祠演变而来。农历正月二十,相传是中华始祖女娲娘娘炼石补天、割苇填地的日子,到这一天大家都要庆祝,纪念女娲娘娘的功德,这就是补天补地节。至于何时把这补天补地节与戚姬祠联系起来形成戚山寺庙会,已经无法考证。但正因为有这个庙会,就让补天节变得特别热闹。
补天补地节这天,为纪念女娲娘娘功德,坡刘村人每年都会在戚山寺耍社火,逛庙会。戚山寺庙会由戚山寺和坡刘村共同主办。这一天坡刘村的转芯子和柳木腿肯定是要在庙会上表演的,其他还有秧歌,走竹马旱船、耍狮子、舞龙等等,远近各县甚至西安都有人过河来参加,所以三天庙会戚山上人山人海,卖各种小吃和小商品的商贩沿路和庙会活动场地摆摊叫卖。坡刘村人一直以此为骄傲。
补天补地节这天,坡刘村人会“烙合合”吃。“合合”就是用两张面皮中间夹着菜馅烙制成的大饼,上边的面皮象征“天”,底下的面皮象征“地”,中间的菜象征“人间万物”。合合烙熟之后,先由家里最年老的女长辈 掐一块扔向天空,代表着补天,再掐一块扔到地上,代表着补地,而后全家一起吃合合。吃合合寓意着天地圆满,阖家安泰。
二。龙抬头节。
“二月二日龙抬头,三姑娘飘彩上彩楼”,这句戏文里的二月二,就说的是龙抬头节。
古人认为在农历二月初,东方苍龙七宿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故称“龙抬头”。龙抬头表示龙离开了潜伏的状态,已出现于地表上,崭露头角。标示着阳气自地底涌出,天气转暖、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春耕由此开始。人们就将二月二日定为龙抬头节,认为这一天是祈福纳祥转运的日子。
在坡刘村,二月二的民俗活动主要有三个。
第一是开始春耕,农谚曰:“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第二是“炒豆豆”,炒豆豆分两种,一种是原粮炒豆豆,豆豆的有玉米豆、黄豆、豌豆、小豆、扁豆等。一般是给锅里倒进事先冲洗干净的粗沙,烧热,再将要炒的豆类放进去与热沙子一起翻炒,直到劈啪声响,豆子爆花,再倒出来过筛即可。另一种是“馍豆”,学名萁子。做法是用面粉、鸡蛋、牛奶,再加一点儿盐和糖和面。和好的面放十多分钟,这叫醒面。之后再反复揉匀,擀成适当厚度的一层面皮,烙到半熟,再切成菱形或方形小块,给锅里搽点油炒熟。现在人有钱了,直接将皮切成小块下锅炸熟。村中流传有“二月二日龙抬头,家家户户炒豆豆”的说法,而豆豆也成为老少咸宜的零食。
第三就是理发。相传正月里是不许理发的,理发会妨害亲人。只有正月过后才可以理发。二月二这天龙抬头,理发就是“理龙头”,剃光头就是剃龙头。“剃龙头,走好运”,这也代表着人们美好的企盼,所以二月二这一天理发的人特别多。2020年的二月二正在疫情防控期间,但坡刘村村委会依然遵照传统习俗请了几个理发员到村里为村民理发,得到村民的赞许。
还有一个现在已经不可见的习俗,就是“二月二”这天也是一个企盼学业有成的日子。过去父亲会在这一天送孩子到私塾去,私塾先生也多在这一天收学生,谓之“占鳌头”。私塾先生还会教孩子们念叨:“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