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白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重在防控!
南美白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俗称“偷死病”,是目前在全球对虾养殖中危害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对虾的急性肝胰腺坏死病一般在放苗的20~30天发病率最高,可导致高达80%以上的排塘率。此病往往发生比较突然,前期没有明显征兆,发病后病程发展快,几天内就会出现非常高的死亡率,造成的经济损失极其惨重,目前还是以预防为主。
发病症状
体色发白,虾壳变软,活力减弱,行动迟缓;肝胰腺颜色暗淡苍白或糜烂发红,部分对虾的肝胰腺明显萎缩或异常肥大,发生坏死、空肠空胃。
发病原因
1、虾苗携带病原数量多,导致投放池塘的虾苗死亡。
2、养殖前期池塘发生有毒藻类或者大量藻类死亡,导致对虾大量死亡。
3、养殖中后期(有时也发生在养殖前期),池塘水体有毒有害的理化因子超标,导致对虾中毒,随后继发病原性疾病。
4、养殖中后期,池塘发生有毒有害藻类或藻类大量死亡,随后继发病原疾病。
防控措施
1、苗种选择
选择优质健康的苗种,不要选择低质量的苗种,尤其是放使用过抗生素育的苗,因为这种虾苗的肝胰腺及肠道已经受到了伤害,到了后期管理会非常困难。
2、水质管理
毒素(尤其是藻毒素)会影响对虾的肝胰腺、肠道健康,从而影响对虾的健康生长。养殖期间应适时优化水体环境,增加池塘的自净能力,解决毒素残留问题。可选择使用乾界“优水菌” “多元有机酸”快速调整水质,有效降解水体毒素,另外在活菌或肥水剂使用前2-3小时使用多元有机酸,可提高活菌活性并促进藻类的生长。
3、底质管理
池底是南美白对虾主要活动区域,很多寄生虫(纤毛虫)感染、亚硝酸盐等指标超标、缺氧、硫化氢产生、毒素积累,都与底质管理不善有关。采用“少喂多餐”的投喂方式,这是一种人为控制的投喂管理,保证饲料投喂后1小时内吃完,严格避免残饵。
定期改底,同时也需要合理使用乾界“底净片”等底改产品迅速改善池底环境,全池均匀抛洒,日常使用300g每亩每米,底质严重恶化时用量增加到500g每亩每米,次日再使用一次。
4、定期消毒
养殖过程中好定期消毒,可以选择刺激性小的产品进行消毒,减少细菌数量,尤其是副溶血弧菌,细菌数量过多有可能会导致对虾发病。
5、保肝护肠
南美白对虾养殖全程都需要做好保肝护肠工作,其最主要是减少肝胰腺中毒和细菌感染,尤其是在对虾转肝期的时候。可拌料使用乾界“复合丁酸梭菌” “光合菌”维护有益微生物菌群,促进水生动物的免疫系统发育,增强其免疫力。
6、弧菌问题
南美白对虾发生急性肝胰腺坏死病的主要是由于副溶血弧菌、哈维氏弧菌、坎氏弧菌等多种弧菌引起的,是养殖环境(包括藻类)胁迫和病原作用的结果。乾界“蛭弧菌”对副溶血弧菌、哈维氏弧菌有特效,可通过外泼、内服有效抑杀水体及虾体内的弧菌,使未染病虾保持健康,发病但仍吃料的虾逐渐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