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两天!5大万能金句、6个通用答题模板打包放送!
今天是平安夜,铎铎子给大家整上一期热乎的干货推送。
答题金句+万能答题模板。不管用不用得上,考前瞟一眼保准安心上考场。
话不多说,开整!
在资讯娱乐全球蔓延的表象下, 实质上是政治经济结构的变化媒体日益增长的私有化趋势新闻生产对公司新闻源的依赖逐渐增多, 公共新闻源则相对减少越来越多的新闻资源关注公司、个人的利益而非公众利益。 当一切公共话语都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一种商业意识;当我们的政治,新闻,教育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地附庸,结果就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致死的物种。 来源:刘璟.新闻娱乐化研究的轨迹与问题——SSCI核心期刊新闻娱乐化研究述评[J].国际新闻界,2011,33(10):65-71.
没有一种媒介具有孤立的意义和存在,任何一种媒介只有在与其他媒介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自己的意义和存在。 任何技术都倾向于创造一个全新的人类环境。环境并非消极的包装用品,而是积极的作用过程。 正如狄更斯在《双城记》中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媒介技术的变革带给我们一个耳目一新的新环境,传播信息接收信息的体验感更丰富了,这让我们乐在其中。良莠不齐的信息轰炸消耗着我们的耐心和信心,这让我们迷茫。技术变革这把双刃剑,使用方是我们责任方也是我们。 著名传播学者保罗·莱文森曾说过:“任何技术都是刀子的翻版”。VR技术带领受众以第一视角去真正感知新闻发生的现场感,VR新闻不仅是技术工具的进步更是叙事方式的革新。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它模糊了现实与虚拟的边界,这种虚拟真实如同蒙蔽大脑的易容术让“公众”退化成“群众”。 如果物质生产本身不是从它的特殊的历史的形式来看, 那就不可能理解与它相适应的精神生产的特征以及这两种生产的相互作用。 来源:孟建,赵元珂.媒介融合:粘聚并造就新型的媒介化社会[J].国际新闻界,2006(07):24-27+54.
5G 技术的革新,为现实社会以及虚拟网络空间中的人机传播以及传播机制、传播效应带来了新的挑战,也带来了物联网、移动互联、人工智能、云计算、流媒体视频等技术的新发展,并将深刻改写人的社会性连接、认知与决策行为。 在 5G 时代,“人与人、人与物和物与物之间原有的互联互通界线将被重新整合”,所有的“人”和 “物”都将共在于一个技术所建构的有机数字生态系统之中,内容与信息将通过最优化的方式进行传播。 来源:喻国明,曲慧.边界、要素与结构:论5G时代新闻传播学科的系统重构[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9,26(08):62-70+127.
正如麦克卢汉所言:“ 任何媒介(即人的任何延伸)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 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曰任何一种新的新的技术), 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 传播媒体的形态变化,通常是由于可感知的需要、竞争和政治的压力,以及社会和技术革新的复杂相互作用引起的。受众想获得新闻便能方便获得的信息需要、传媒间的竞争、媒体政策的日益宽松以及社会的进步、技术的发展等因素使得当前中国媒体形态的改变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广度和深度在进行着。 来源:许颖.互动·整合·大融合——媒体融合的三个层次[J].国际新闻界,2006(07):32-36.
“后真相”作为一种植根于西方政治土壤中的社会现象由来已久,新媒体的兴起则将它从幕后推到了台前。以认知科学为依据的专业化政治传播的发展,意味着幽默和说谎策略的使用只不过是一种宣传的幻术,以此来割裂人们的知觉和信念,达到预期的政治目的。 在“后真 相”语境下,事实和真相并非消失了,而是成为被故意歪曲和竞争的对象。这表现为客观的、可量化的事实与自我确认的偏见(confirmation bias) 所塑造的主观现实之间出现脱节,而“认知放松”(Cognitive relaxation)的心理学体验令人类倾向于避开那些会迫使自己付出艰辛的脑力劳动的事实,通过选择性接触来维持自我偏好的一致性。 来源:许颖.互动·整合·大融合——媒体融合的三个层次[J].国际新闻界,2006(07):32-36.
更多答题金句,请戳我们的前期专栏↓↓↓
答题金句02 | 论述题必考的“媒介融合”考点,25个得分要点给您备好啦!
答题金句专栏 | 5年考了260次的“舆论”!哎你们太难了…
“移动传播的本质是基于场景的服务,即对场景(情境)的感知及信息(服务)的适配……场景成为了继内容、形式、社交之后媒体的另一种核心要素”。请谈谈新闻媒体为什么要进行“场景化应用”,以及新闻传播业是如何进行场景化应用的。
结合疫情期间的传播现象,谈谈你对网络谣言的认识,以及应当如何规制网络谣言。
谈谈你对算法推荐的依据的认识以及其对新闻传播业影响
简述网络直播火爆的原因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
1、请对“标题党”的传播规律进行分析(2020中央民族大学)
2、从新闻伦理角度分析大数据算法在“后真相时代”扮演的角色。(2019苏州大学)
解题思路:
如果是分析某个社会事件,可以按照事件每一阶段发展过程中,新闻事件相关主体(如消息源、专业媒体、自媒体和记者、网民)的各自表现来分析。
如果分析某一现象,最好是理论和事件分开,分析会比较清楚,好得分。分析现象总体按照:理论阐释(定义、主要内容、理论特点、评价或后续发展)+结合案例或现象的模式进行分析。
对于分析“某主体如何做某事”类题目,遵循从“小‘到“大”的原则,首先,”小“即题目中的限定,不管是限定的经典案例也好,还是某种现象也好,一定要先从限定处发散思维,如第一题“运用微视频案例.....分析主流媒体”就是首先聚焦“微视频”其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优缺)、属性总之脑子动起来能调用的都给我写。
再是高分必备,上升到“大”了,即“主流媒体”这里了,对于主流媒体来说微视频是一种怎样的存在呢,是一种信息传播“方式”/"手段",结合这个角度再发散出去又有可以写的啦。
答题示范:
分析网络短视频的传播特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网络短视频是继文字、图片、传统视频之后新兴的一种互联网内容传播形式,最初以UGC等形式出现。近两年随着移动互联网普及、大数据以及智能编辑、人脸识别、动作捕捉等新技术加速应用,网络短视频发展迅速,以下简要概述网络短视频传播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 网络短视频传播特点:
1.传播主体平民化,UGC传播盛行
2.精准定位推送,匹配用户个性化需求
3.“模板”米姆复制逻辑,同一话题的火爆性延续
二、网络短视频未来发展趋势:
1.平台化发展
2.“短视频+”模式发展,提高传统行业发展动力
3.行业整体趋向稳定,短视频金字塔初见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