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新论,袁绍太过险恶,故意把董卓这头野牛赶进首都瓷器店
三国新论,袁绍太过险恶,故意把董卓这头野牛赶进首都瓷器店
袁绍出身东汉名门,自袁绍曾祖父起,袁氏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他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称。早期看袁本初有勇有谋,在十常侍乱政和董卓霸京师时期对时事判断非常准确,也属于有勇有谋,表面看来是对汉朝尽忠职守的忠臣。
袁绍恐怕不会想不到外兵入京带来的危险。即使他意识不到,他身边的人也会帮他意识到。曹操也说,大将军想扫除宦官,只需杀了元凶即可!何必尽数杀灭,扫除宦官只需一狱吏足矣!既然知道危害,袁绍却依然热衷于帮助何进召外兵入京,为什么?袁绍引董卓入京,背后有更大的阴谋。
袁绍的野心,恐怕是要结束这长期以来困扰朝政多年的顽疾。他想要的,是利用何进铲除宦官,然后,矛头一指,再除掉何进!他故意把董卓这头野牛赶进首都瓷器店,把那些瓶瓶罐罐砸个稀巴烂,然后由他来主持全局。
因为当时来看,袁绍最有威望。建立一个真正由自己主导的大汉朝廷,或者取而代之,这才是作为四世三公门阀世家的袁绍想要的结果。袁绍引董卓进京,借助董卓壮大袁氏一族在朝中的影响力,借机控制朝廷。
武威古称凉州,主要是今天的甘肃武威凉州区,古代最大版图的时候,疆域把大半个甘肃占了,还扩延到周围几省,史称"凉州大马,横行天下"。凉州,汉代十三刺史部之一。先设雍州、后改凉州。因在中国的西部,故又称西凉,治所姑臧。因为地理位置的重要,凉州便成为丝路重镇和经济交流的大都会。西夏辅郡西凉府(如今的武威)"善水草、益畜牧",素有"凉州畜牧甲天下"之誉,以"凉州"为代表的河西右厢地区是西夏最大的官营马场。马在西夏政治、军事、经济、交通等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西凉兵作战彪悍、凶狠,尤其适合沙漠戈壁的长距离持久奔袭作战,这也与人的特质和他们的高头大马特质有关,从凉州东汉出土的方阵看,确实如此。但是因为天高皇帝远,西凉成为法外之地,西凉兵所处之地补给困难,烧杀抢掠也就成了家常便饭。西汉末年,董卓掌控西凉军。
董卓字仲颖,凉州陇西临洮人,末年军阀和权臣,其种种的暴行使之成为中国历史上总体评价极其负面的人物之一。董卓生性凶残,犯下诸多罪行,是《三国演义》里一个臭名昭著的人物,他生性残暴,嗜血好杀,将东汉王朝弄得乌烟瘴气,同时又将老百姓虐得朝不保夕,纵容西北军烧杀抢掠,屠戮平民,甚至残杀俘虏以恐吓文武百官。
桓帝末年,董卓跟从中郎将张奂做军司马,一起去攻打汉阳叛逆的羌人,打败了他们,被封为郎中,赏捆绢九千匹。董卓说:"记功的是我自己,立功的则是将士们。"于是全都分给将士,一点不留。董卓拉拢人心的手段关键是豪爽,让人感到你很重视他,可以倾囊相助别人。正是董卓这种性格,才使他在羌族人中有了极高的威望,这为他以后的崛起奠定了很大的基础。
韩遂、边章起兵凉州,董卓利用敌方因出现流星萌生退意而主动出击,斩杀数千人。董卓是个有很强应变能力的将领。据史书记载,有一年,在西北,董卓被围困,眼看着外援无助的时候,将撤军必经之处的渡口,围起来做一个水坝,让敌人误以为东汉军队粮食不足,正在围网捕鱼,于是放松了警惕,"卓伪欲捕鱼,堰其还道当所渡水为池"。等蓄水成功之后,就悄悄从水坝下面撤军,敌人醒悟追过来时,数十里都是大水,敌人的骑兵被阻碍,根本无法追击。在军中唯一全师而还,封斄乡(雍州武功)侯邑千户。中平五年(188年),韩遂、边章再度来犯,封董卓为前将军,与左将军皇甫嵩大破韩遂等。
控制中央政权后,经常派遣手下士兵四处劫掠,残暴百姓。董卓"性,遂以严刑协众,必扳,人不自保"。率军初次进兵洛阳时,见城中富足贵族府第连绵,家家殷实,金帛财产无数,便放纵手下士兵,实行所谓"收牢"运动。这些士兵到处杀人放火,奸淫妇女,劫掠物资,把整个洛阳城闹得鸡犬不宁,怨声载道。
许多有志之士出于对国家危亡的考虑,联合讨伐与董卓,董卓虽奋力反抗,但最后已无济于事,当场被杀,并诛连三族。
袁绍的野心,是利用何进铲除宦官,然后,矛头一指,再除掉何进!他故意把董卓这头野牛赶进首都瓷器店,把那些瓶瓶罐罐砸个稀巴烂,然后由他来主持全局。但人算不如天算,袁氏家族先是兄弟反目,后兵败官渡,他的如意算盘也就被扫进了历史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