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哥廷根大学教授朱晨畅:女性将给数学注入新风格 | 女科学家去哪了

2014年,数学家Maryam Mirzakhani成为第一位获得菲尔兹奖的女性。2019年,Karen Uhlenbeck成为第一位获得阿贝尔奖的女性。如今,越来越多的女性投身于数学研究,为数学这门古老的学科注入新的特质,朱晨畅便是其中一位。曾经从Uhlenbeck那里获得鼓励,选择数学作为终生志业的朱晨畅如今已经成为近代数学的圣地——哥廷根大学的教授。每日踏着前辈数学家高斯、黎曼、希尔伯特、诺特的足迹,那是怎样的人生体验呢?请看《返朴》专访朱晨畅。

受访人 | 朱晨畅

采访、撰文 | 张潇

朱晨畅:本科毕业于北大数学系,在UC Berkeley 师从陈省身先生的弟子Alan Weinstein取得博士学位 (2004),2004-2006年在瑞士ETH Zurich 跟随 Giovanni Felder 做博士后,2006年在法国Fourier Institute, Grenoble做Maitre de conferences,随后到德国哥廷根大学数学系做tenure track (2008),2013年成为终身教授。高中时曾获得IMO(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金牌。现主要从事泊松几何(Poisson geometry)、高阶微分几何(higher structures in differential geometry)研究。高阶微分几何致力于将高范畴理论、同伦理论运用到微分几何中来。

5月21日的挪威奥斯陆,迎来了阿贝尔奖创立以来的第一位女性得主Karen Uhlenbeck。这是一个让世界各地的女数学家感到振奋的消息。

2019年,Karen Uhlenbeck成为第一位获得阿贝尔奖的女性。Uhlenbeck曾说:“数学的结构、优雅与美丽让我一见倾心,我对它痴迷不已。” | 图片来源:Andrea Kane,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

此时,隔着波罗的海,在德国哥廷根的女数学家朱晨畅,更是难掩心中的激动:

“我为Karen感到高兴。学生时代我参加了两次她组织的WAM(女性与数学)会议。在那之前我对自己的未来想得不多。Karen和其他女数学家、女博士后向我展示了一种新的可能性:我也许可以选择数学作为终生志业,即便是女生,也是极有可能的!”

朱晨畅在参加WAM时与Karen Uhlenbeck合影留念 | 照片由朱晨畅提供

而今,这位昔日的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金牌得主、哥廷根大学教授,正努力把当年从Uhlenbeck那里获得的鼓励,传递给更年轻的女性数学研究者。“虽然一直以来数学都是一个男性主导的学科,但情况正在发生改变。”越来越多女数学家加入到这个社群中,不仅带来了诸多突破性的数学成果,也在缓慢重塑着数学本身的“气质”。

在朱晨畅看来,数学界这个有着两三千年历史的复杂系统,正向着“刚柔并济,阴阳调和”的新平衡态演变。而这也势必会催生出全新风格的数学。

朱晨畅出生于武汉的一个普通家庭。在偶然的机缘下,这个少女与数学结下了缘分。

返朴:你从小数学就很好吗?

朱晨畅五年级的时候我转学到了新的小学,成绩一直在中游,是个很普通的孩子。有一次,不知怎么误打误撞,我在数学考试中得了满分,被选进了竞赛班。那时班里的小男孩都特别聪明,特别有灵气,和班上别的同学不一样,我挺喜欢和他们一起玩、一起做题的。

返朴:之后你就一路顺利进入了IMO(国际数学奥林匹克)?

朱晨畅:哈哈,倒也不是这样。中学时候我是Beyond的粉丝。93年夏天,Beyond的主唱黄家驹在日本意外重伤去世,我当时真的是万分伤心。后来,我得知94年的IMO会在香港举办,我觉得这是我当时唯一的机会,可以尽快去香港,祭奠家驹。我制定了一个计划,决定首先在一个暑期内,将高中余下的数学全部自学完。于是我每天从早上8点到晚上10点,顶着40度的高温,学习数学、做习题。后来回头看去,那有可能是我这辈子最努力的一段时光了吧!😄

返朴:但那一年你最终没去成香港。

朱晨畅:对啊,差一点就去了。不过,我倒是真的感到自己的潜力了。从竞赛成绩一般到国家队队员的层次,这些我经历了一次,就知道深浅了,觉得进入国家队也是有可能的了。这个也得感谢当时我们武钢三中的刘诗雄和钱展望两位老师。他们陪我一起培训,对我的支持与信任,让我不光是数学,在心理素养上也成长了很多很多!第二年我入选了国家队,然后去了加拿大参加IMO比赛。在那里还认识了后来得菲尔兹奖的Maryam Mirzakhani。我们俩当时是满分金牌,又都是女生,自然就惺惺相惜地自我介绍了,合了影,她还给了我她的电子邮箱,只是我当时还没见过email,还问她,这个地址为什么没有邮政编码,呵呵😄。想起来,数学竞赛的少女时期是多么可爱的一段时光啊!

画外音:在1995年第36届IMO上,来自中国的朱晨畅和来自伊朗的Maryam Mirzakhani双双斩获满分金牌。2017年,首位女性菲尔兹奖得主Mirzakhani因患乳腺癌去世。谈及这位年少时有缘相识的姑娘,朱晨畅倍感唏嘘:“她真是很棒的,只是天不假年,令人惋惜啊!”

2014年,伊朗数学家Maryam Mirzakhani(1977-2017)成为第一位获得菲尔兹奖的女性。她对动力学、黎曼表面的研究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 图片来源:Beyond Curie project

返朴:所以你大学读数学专业,是一个顺理成章的选择?你的大学生活是怎样的?

朱晨畅:因为有奥数经历,我们当时可以选择专业与学校。我父母对我是相当放松啦。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的待遇还是不高的。很多小伙伴都读工科、计算机、金融等现实意义更大的专业。我还是挺感恩我父母的,我的家境算是很普通的,但是我爸妈对我也没有任何强求。去哪个学校,留不留在武汉,进哪个专业,以后怎么发展,都随我。我于是就选择了北大数学系。我现在自己为人父母了,真正体会到,有这份笃定,给予儿女的这样的自由去做自己,其实特别不容易!

进了北大之后,除了数学方面,我还遇见了许多其他方面有趣又有才气的同学老师,各类的社团,很多的大师,古典音乐、民谣、油画、太极拳宗师、女性文学、国学、feminist、俄罗斯文学、法国文学,我对那些都特别感兴趣。印象最深的是朱青生老师的油画小组,以及戴锦华老师的女性文学,给我的启蒙与启发很大。在北大的日子里,一个色彩斑澜的世界向我展开!对人生、世界的观念也慢慢形成。我觉得,我要走出去,到外面的世界去看一看😊。

返朴:之后你去了UC Berkeley,跟Alan Weinstein念几何。Weinstein是陈省身先生的学生,您选择他做导师也有这方面的考虑吗?

朱晨畅:是有一些这方面的缘分的。北大的钱敏先生去Alan Weinstein那里做过一段时间的访问学者,Alan对来自中国的学生与学者很友好,也许也是源自他的导师Chern的原因吧。这之后,钱先生便推荐了好些学生去Alan那里。我在北大的时候,出入钱先生的讨论班,钱先生又介绍我跟随他的学生刘张炬老师做本科论文。然后自然就接着由钱先生介绍去Berkeley和Alan认识。后来我也就自然而然选择Alan做了我的导师。

我记得刚刚到Berkeley,就感到这里的学术气氛当真是相当活跃!除了Alan和Chern,还可以遇见别的好多之前只在书上读到的传奇性的数学家,比如和费马大定理有关的Ken Ribet、做拓扑的Rob Kirby。Terry Tao(陶哲轩)也来过,因为他当时和我的第二导师Allen Knutson合作。同学中也是神人辈出,其中有后来创建几何中的高范畴结构的Jacob Lurie,他后来年纪轻轻就被哈佛聘请做终身教授,之后又得了突破奖(Break Through Prize)。我记得在tea time的时候,大家都是热火朝天地聊数学的。每周还有精彩的colloquium和其他各类讨论班。这么多绝顶聪明又思维活跃的人聚集在一起,研究数学,探索真理,成为一件很开心、很放松、很惬意的事情!互相讨论与学习,开诚布公地提问和不加保留地回答,做学问才会进步得快。很感谢Berkeley和Alan,带我入了一个做学术的正道。

返朴:博士毕业后,你在瑞士苏黎世和法国Grenoble进行了4年研究工作,最后辗转来到德国,成为哥廷根大学的教授。你在美国和欧洲的几所数学名校里都学习工作过,可以比较一下美欧数学研究风格的差异吗?

朱晨畅:我个人感觉在美国,每几年都有一些热门的方向与潮流。大家喜欢追着热门的题目做,因为之后求职也比较容易一些。正所谓‘站在风口上的猪也可以飞起来’哈😄。法国呢,比较强调个人有自己的品味,即便你做的东西不是很时髦,但是只要有你自己的一个体系,自成一体,便是好样的!于是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多个人风格鲜明的数学家,专注做自己感兴趣的题目或发展自己觉得重要的方向,像格罗滕迪克(Grothendieck),像在中国那年的ICM上得菲尔兹奖的Laurent Lafforgue。而在德国,德意志民族思维严谨、思想深邃,同时又讲求效率、统一作战、行为低调,德国大学的研究和教学也有这个风格与倾向。可能机制上有一些需要改革的地方,比如每年的基金申请的文书工作,实在太耗时间了!

返朴:在数学圣地哥廷根工作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朱晨畅:真的是连呼吸的空气都不同(笑)!离我家不远的地方,便是诺特(Emmy Noether)、高斯、黎曼、希尔伯特那些大数学家的故居,每天都会经过他们住过工作过的地方。而我们系里,也有希尔伯特、柯朗(Richard Courant)的足迹。图书馆里,有他们当年讲课的原稿。是他们在百年前开创了一个现代的数学系,从而开枝散叶到世界各地。打个比方,就像爱好字画的人住在故宫博物院里一样,有一种和活生生的历史生活在一起的感觉。每次人生不顺意之时,看看黎曼,看看诺特,他们住着比我们现今平凡低调得多的公寓,虽然一生短暂,却做出了影响深刻、意义远大的数学,我又有什么可以抱怨的呢?对吧!😄

Noether room现在成为了数学系学生的讨论问题的common room | 照片由朱晨畅提供

返朴:由大型科技公司出资奖励数学人才、举办数学比赛似成为一股风气。去年你作为顾问,参与了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数学家似乎开始越来越深入地参与到公众事务中。你比较认同数学家参与这样的公众事务吗?

朱晨畅:是的,我个人很同意同时参与合作的田刚院士的观点,马云老师有这样的初心去为比较纯粹的自然学科(比如数学)做一些事情是一件很好的事儿。我觉得,马云希望通过他个人的影响力与阿里的支持,以互联网的特殊方式,给数学这样比较严肃而抽象的学科带来一定的流量与关注,是一个很新颖的思路。科学精神的普及也是一样,这次的竞赛也是在寻找一种新的方式,来提高大众对科学的参与度。我觉得这和《返朴》的理念也有相通的地方。也是我参与《返朴》与阿里大赛的一个初衷。其实我挺同意马云老师在阿里大赛闭幕式上所说的,数学以及与之相关的逻辑思维、逻辑表达能力,也许和音乐、体育等等一样,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的一项基本素质。阿里通过大赛或者其他的一些形式,希望更加普遍性地提高中华民族这方面的素养。这的确是一件有意义而且有远见的事情。我由衷希望,马老师和阿里从阿里大赛而起,长期往这个方向做下去。

返朴:身为女数学家,你很关注女性在数学研究中的参与度。传统上,女性数学家一直比较少,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状况?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女性参与进来,这会对数学这门学科产生什么影响?

朱晨畅:比较年轻的学科,比如说生物学,它出现于男女都可以接受教育的年代,女性研究者的比例就相对高一些。数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在数学诞生的时候,男性相对于女性是主导参与社会活动的。女性可以普遍性地接受到高等教育其实也是很近代的事情。一百多年前的女数学家诺特在哥廷根的教职都不是终身职位,即便她是受到了希尔伯特的大力支持(参看《一百年前,她成为德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数学讲师》)。所以也不奇怪,两千多年来,数学家几乎都是男性,于是“阳刚”的风格早已融入经典数学的内核。什么是好的数学,哪些人是聪明的人,什么是突破性的idea,其实是主观的,是从事这一行的人自己定义的。

直到最近一百多年,才出了像Kovalevskaya、 诺特这样有影响力的女数学家。未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女性投身数学研究,数学这个学科本身也会发生变化。女性一定会带来新的研究风格,会给什么是好的数学一些新的特质、新的定义,改变人们对此的观念。比如说,这种风格可能会比较细腻,也可能会给整个社群带来更多母性和关怀。“阳”是一种充满建设性、竞争性的能量,“阴”则是支持性的,哺育、生发万物。“阴阳平衡”,这是中国的古老哲学,我想也会是数学发展的一个新境界。

俄国数学家Sofia Kovalevskaya(1850-1891)。1874年,在导师 Karl Weierstrass 的支持下,她向哥廷根大学提交了三篇博士论文,从而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位获得数学博士学位的女性。

返朴:对有志于从事数学研究的年轻人,特别是年轻女性,你有一些建议吗?

朱晨畅: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follow your heart,遵从自己的内心。首先你得确认数学的确是你喜欢的、值得你去追求的事情,你才能在这条路上走下去。其实无论是谁,不分男女,在事业初期的时候,还在探索中时,都会遇到很多的批评与阻力。有时候反而是你的观点越新颖、越推陈出新,越发是困难重重、阻力层层。女生相对于男生,有时候可能会更偏向于说,“哎呀,我这方面不行吧。”我们行还是不行,外在的反馈的确不可避免地会有影响。更何况对于女性来说,可能还会面临一些额外的困难,比如家庭与事业的平衡、社会的舆论等等。

因此,我觉得如果你是女数学家,这个是你内心的选择,那么投入更多的坚持和专注,学会吸收消化外在对你的批评。你身边已经有了那么多出色的女性同行,她们会给予你鼓励和支持。比如Uhlenbeck、Mirakhani都是一些很好的榜样!持之以恒,假以时日,我想一定会有一些成绩的。尤其是对于中国新一代的女生们,现在更是好机会。国家有着雄厚的经济实力,对学术界很重视且投入很高,甚至相对于欧美都是多的,所以中国现在的学术氛围很活跃,有各种机会与可能性。

我在这里衷心地祝福大家!女性可以做出非常漂亮的数学,可以用“阴”去改变整个数学界的能量场。

版权说明:欢迎个人转发,严禁任何形式的媒体未经授权转载和摘编。

(0)

相关推荐

  • 福利【那些[遇见数学]制作海报】- 合集 01

    获取方式:  扫描左侧二维码加好友, 联系 [遇见数学] 助手- 公理免费获取. 哥廷根数学天空的闪烁群星 哥廷根数学学派的兴起是在在 20 世纪的前 30 年, 哥廷根这座小城成为了世界数学的中心, ...

  • 猜猜几位数学家(2)

    为了加强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互动,我们特别设计了一套看图识别数学家的题目.一方面希望帮助大家认识更多的数学家,同时也起到推介他们的工作的目的.这是一个尝试,我们希望今后能推出更多的问题.希望读者积极参与. ...

  • 哥廷根大学的历史考察

    内容提要:1893年,世界著名数学家费利克斯·克莱因出席芝加哥世界博览会归国后,提出了"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这一原则的提出,使哥廷根大学的自然科学突破了"纯科学与 ...

  • 从高斯、黎曼到希尔伯特,看世界数学中心哥廷根学派200年兴衰史

    2019-07-11 19:35 提到数学的发展,哥廷根数学学派是无法忽略的,哥廷根数学学派在 200 年的时间里为数学界贡献了半壁江山.而哥廷根学派的兴衰除了标志着数学中心的转移,也标志着从工业革命 ...

  • 探寻德国红色足迹——哥廷根篇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编辑:梁靖雪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阮佳闻.余鹏):德国是马克思的故乡.共产主义的发源地.上世纪20年代初,包括周恩来.朱德在内的中国老一辈革命家曾在德国长期生活.学习.进行革 ...

  • 哥廷根群星闪耀时

    量子力学的开端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世纪二十年代德国的哥廷根大学.这所大学培育出了众多家喻户晓的科学家,有超过45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这所学校有关. 而今天我们要带来的,就是一则关于这所历史上颇具影响力的学 ...

  • 100多年前,德国哥丁根大学医学院的亨利...

    100多年前,德国哥丁根大学医学院的亨利教授迎来了他的新学生.他隐约感觉到这届学生中将来应该能出现一些杰出的人物,因为成绩普遍都不错.但是,他要采取一种非常规手段,看看到底哪些人是值得重点培养的.开学 ...

  • 哥廷根家庭聚会感染已造成80人感染,370人隔离,市内及其附近区域学校停课

    下萨克森州哥廷根市爆发新冠病毒疫情已造成80人感染,州政府的危机小组现在已向潜在的隔离检疫人员发出指示,任何不遵守隔离要求的人都将构成犯罪,依法转移到封闭的设施中. 危机小组副主任施罗德(Claudi ...

  • 哥廷根一凶犯杀人后在逃,附近追捕行动还在继续

    哥廷根,52岁的男子Frank Naaß 于周四和前女友(44)吵架后将其杀死,目前在逃.警方在80km外发现了他的踪迹,并发出通缉令.有消息称嫌犯在私营火车Metronom中砸碎火车窗户逃走. 警方 ...

  • 哥廷根曾群星闪耀,可惜二战后“不再有数学家”

    量子力学的开端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世纪二十年代德国的哥廷根大学.这所大学培育出了众多家喻户晓的科学家,有超过45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这所学校有关. 而今天我们要带来的,就是一则关于这所历史上颇具影响力的学 ...

  • 专访武汉斗鱼NBW战队教练刘晨畅:路人战队如何逆袭职业赛事舞台

    在顶级职业联赛成为电竞代名词的当下,还有自成一派活跃在各类大众赛事的队伍正在不断拓宽电竞产业的边界. 在夺得"第三届王者荣耀全国大赛"冠军后,教练刘晨畅向陀螺电竞表示从两个多月前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