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5,和有趣的灵魂聊聊天,是专属于这个时代的享受!

我们的理想是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

而不是躲在一边看这个世界如此糟糕!

——《一日谈》

文丨旧故麻袋

有多久没有好好静下心来和朋友或者亲人聊聊天了,那种从白昼到黑夜的滔滔不绝,甚是久违。
快节奏的生活,将我们的时间打碎,然后重新拼凑成一些可支配时间,抽空去逛个商店、抽空去见个朋友、抽空打个慰问电话……前提是有空,没有人愿意把时间浪费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更何况是无比宝贵的一天,即便对面坐着的可能是你的挚友或是至亲,静静聆听,并深入交谈,好像还是做不到。
在所谓的闲暇,我们不再追求生活有质的改变,只求一整天电话、微信不响,窝在沙发煲剧、发呆、午睡能不被打扰,如此,才觉得没有辜负闲暇时光。
但同时我也好奇,一日之内,除了这些麻痹自己的娱乐和休闲,到底还能带给我怎样的一种感受?
最近,看理想与百度App联合出品了一档新节目,继《一千零一夜》、《局部》、《听说》、《圆桌派》之后,又一档发人深省的节目,节目名叫《一日谈》。
这档新节目的内核很纯粹:我们的理想是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而不是躲在一边看这个世界如此糟糕。它的口号也很接地气,叫“谈论另一种可能”,就好比生活有无数个棱面,你看到的是一面,别人看到的或许是另一面,而另一面的生活,就是所谓的“另一种可能”,也就是俗称“别人的眼界”。
这不是一档《圆桌派》式的论调型节目,而是更偏向于轻松的聊聊天。主持人李厚辰我并不熟悉,翻了看理想的页面我才知道原来他是《李想主义》的专栏作者,他经常质疑一些问题,也常提出自己的一些犀利观点,但他没有高高在上的姿态,也不会讲什么大道理,他只是一个对生活有日常思考的人。
在《一日谈》里,他会向梁文道、青山周平、周轶君、梁鸿、陈丹青、周奇墨,六位思想者发出提问,听听他们眼中关于生活的“另一种可能”。
就目前更新的几期,我挑选了一位自己较为熟知的嘉宾观看,是纪录片《他乡的童年》的导演周轶君。
一日谈:李厚辰与周轶君谈教育
看过纪录片《他乡的童年》的人对周轶君都不会陌生,她跑遍各个国家,从教育出发,让我们看到了各个国家之间教育的不同之处。
在国内,教育逐渐“内卷”,从00后这一代开始,甚至可以说是走进了一个“死胡同”,人均教育培训班,就好像孩子不去学点啥,都不好意思和同龄人玩耍。“赢在起跑线上”成了家长最为焦虑的根源所在。
大部分家长都希望孩子能比自己拥有更好的生活,而更好的生活需要接受更好的大学教育,只有接受了好的教育才能找到更好的工作,最终做到所谓的“阶级跃迁”。所以教育的本身并不是什么大问题,但问题在于教育成了改变人生的唯一性。
应试教育的缰绳几乎捆绑着每一对家长,大部分家长身上有着不如意、低学历、低工资、差环境等忧虑,他们希望孩子不要再承受一次,但一本大学的录取率是6%,高考会让94%的人成为这场“竞争”的失败者。
周轶君说了一句话,戳中了现实的残酷,她说教育应该是有目的的,这个目的是为了不让孩子的心灵枯萎,她还说自己身边其实、不缺学霸,但你会看到,他们对任何事都提不起兴趣,心灵在枯萎。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参与,是家长和孩子的共同参与,只有孩子参与其中,而不是感觉被支配,才能更好的遵守规则,生活对他们而言,一开始就像是游戏,只有成功闯关,才能有更好的下一关。
不要害怕失控、不要给孩子设限、不要逼孩子读书,教育意味着“哺育和成长”,应试教育有残酷的一面,素质教育有温柔的一面,然而它们殊途同归。
孩子的成长没有套路,更没有参考书,教育的存在,是辅助孩子更好得去看待这个世界,更好得去理解这个世界,让他们在未来的成长道路中,心中有快乐可寻。
《一日谈》这样的节目是有趣的,李厚辰很大程度上并没有问出自己的要点,但周轶君仍能输出密集的观点,感觉两人一直没聊到一块儿去,但最终还是要有一个落脚点。一天的谈论,剪辑成35分钟的节目,或许会错过很多优质的对话,但对可能性的解读并不少。
至于网上有网友称节目的谈话不深入,内容很跳跃,这些问题或许需要剪辑来背锅。不过新节目,就是不断的试错,最终能做出自己的风格,希望《一日谈》会越做越好,成为一档有思想的节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