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来电盈利模式不可复制 充电桩运营企业仍需探索更多商业模式
作为第一家公开宣称充电桩业务开始实现盈利的企业,特来电的充电桩运营数量一直遥遥领先,至今已经超过10台公共充电桩的规模。是否是因为充电桩规模超过10万,产生了规模效应之后,特来电才实现了盈利?特来电的模式又是否可以复制呢?
近日,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特锐德)业绩快报显示,公司2018年实现营业总收入58.06亿元,同比增长13.73%;净利润2亿元,同比下降27.8%。虽然净利下滑,但这份业绩数据意味着,特锐德旗下从事充电桩业务的子公司特来电终于结束了连年亏损的状态,实现了盈亏平衡。
特锐德在业绩快报中表示,盈利主要得益于充电量的快速增长及该板块其他业务的增长。根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的统计数据,截止到2019年1月,34.2万台公共充电基础设施中,特来电运营12.2万台、国网运营8.8万台、星星充电运营6.3万台、上汽安悦运营1.5万台、中国普天运营1.4万台,这五家运营商占总量的88.4%,其余的运营商占总量的11.6%。
作为第一家公开宣称充电桩业务开始实现盈利的企业,特来电的充电桩运营数量一直遥遥领先,至今已经超过10台公共充电桩的规模。是否是因为充电桩规模超过10万,产生了规模效应,所以特来电才实现了盈利?特来电的盈利模式又是否可以复制呢?
特锐德董事长于德翔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投资大、盈利周期长、初期使用率低,是充电桩企业都需要面对的问题。特来电自成立以来累积投入资金超过了50亿元,在全国288个城市布局充电网的建设和运营,同时在技术上的投入也很大。正是凭借这些先发优势,特来电的充电板块的亏损逐渐减少,直到2018年下半年才实现盈利。
而在2018年,同样做充电桩业务的深圳容一电动、充电网、充电桩,聚点科技等企业,却陆续陷入破产解散、或是被收购的境地。甚至曾经在排名进入过前三的充电桩运营企业——北京富电绿能,2018年也被裁员、拖欠供应商货款、资金链紧张等负面消息缠身,并于2018年7月,正式被新三板终止挂牌交易处理。
充电桩行业曾经因为拥有千亿级的市场规模,吸引了众多公司参与其中。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很多充电桩运营企业因为迟迟不能找到能够盈利的商业模式,要么被淘汰出局,要么因资金问题被其他企业所收购。坚持下来的企业,不少也开始谋求转型,他们认为充电桩运营企业想要实现盈利,规模效应非常关键,未来的资源只会向少数头部企业集中,呈现强者恒强的局面。
但是,即便是排名靠前的头部企业,目前也只有特来电宣称实现了盈利。其他国网、星星充电、普天新能源等均对行业盈利前景表示担忧。比如最早一批进入充电桩行业的普天新能源,目前充电桩业务已经基本陷入停滞状态,不但公共充电桩的数量增长缓慢,而且在存量充电桩运营方面,连二维码支付都至今没有上线。
去年,中汽中心实验所电气系统室主任黄炘在接受采访时媒体表示,对于充电桩,国家原来的规划是按照车桩比1:1推进,但从目前的推广进程来看,2020年我国500万充电桩的推广目标基本不可能完成。因为目前的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量远远达不到这个比例,行业盈利状况普遍比较糟糕,未来如果没有新的盈利模式出现,要完成2020年500万的推广目标,就更是难上加难了。
那么,充电桩行业是不是就已经走到死胡同,完全没有出路了呢?天津一家充电桩运营企业的创始人表示,现实情况并非如此,充电桩运营头部几家运营商的影响力比较大,他们宣称不盈利,可能大家就认为充电桩企业都无法盈利。但其实经过几年的探索,一些规模较小、运营效率较高的充电桩运营企业不少都已经开始盈利。
该创始人表示,充电桩运营行业都在追求规模效应,但如果没有足够充电需求支撑,仅仅是简单的跑马圈地,想要盈利肯定是很难的。比如一个企业建了1万个桩,使用频率高的也就几百个,其他的桩大部分时间都处于闲置状态,这样肯定是无法实现盈利的。
而一些小的企业,反而不必为企业版图束手束脚,哪里建桩能盈利就把桩建到哪里,不能盈利的地方直接放弃。另外,由于规模较小,企业也不用负担设备、平台等技术研发的费用,只要创业者对于行业足够熟悉,通过整合相关的行业资源就能够找到盈利模式。这种运营模式更加像个体经营的便利店,创业者并不追求高大上的平台、生态,而是通过提高运营效率、提升服务品质的方式实现盈利。
那些大型的充电桩运营商,可能都希望成为淘宝、滴滴这样的平台级的运营商,因此早期都在不惜成本的跑马圈地,抢占地盘。但回头却发现,自己又要研发制造、又要开发平台,还要做平台运营,结果企业不堪重负,盈利愈发艰难。而这些企业中的一些员工,却看到了行业蕴含的商业机会,纷纷从企业跳槽出来,创办了自己的企业。
这家充电桩企业的创始人表示,未来能够成为平台级运营企业的可能也就一两家,而且可能还不是现有这几家大型运营企业。因为又做裁判又做球员,很难提供公平的环境吸引更多的企业入驻。
未来,每一个中小型的充电桩运营企业,都将类似于淘宝平台的一个商家,已提供优质的充电服务为目标。而平台运营商更类似于淘宝,为这些商家提供便捷、高效、平台化的服务,帮助他们降低成本,拓展客源,共同实现盈利。中小型充电桩运营企业虽然无法拥有平台运营商的高估值,但依然可以享受到平台高速发展所带来的规模红利,把握住属于自己的小趋势。
所以,现在的充电桩行业正处于行业发展的初期,我们可能更需要的是成千上万个,能够给我们的新能源车主提供便捷、高效充电服务的小企业。而那些有志于成为平台级运营商的企业,或许未来更应该在改善用户使用体验、提升充电桩运营效率、打通行业上下游的信息壁垒等方面有所作为,通过吸引更多的能够提供优质充电服务的企业入驻平台,让整个充电桩行业实现共赢。而不是一味模仿特来电,通过简单的规模扩张来实现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