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lib线上展览 | 如鸟斯革 如翚斯飞——古画中的亭台楼阁
前 言 /preface
“如鸟斯革,如翚斯飞”,语出《诗经·小雅》,意思是周王朝的宫室屋顶,就像一只五彩锦鸡展翅欲飞。这不禁让现代人遥想,那是一座怎样壮丽华美的宫殿,才能得到这样的赞美!
比文学,更直接,更强烈的是绘画。中国历史上有一种以建筑为主题的绘画,界画,在作画时使用界尺引线,特点是触物留情,各皆其妙。本次展览以时间为轴,以画家为点,选择了唐代到清代的部分界画佳作,希望观者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亦能感受中国古建之美。
李思训 /653-718
字建睍,成纪(今甘肃天水市)人。唐高宗(650-683)时为江都令,武则天朝(684-704)弃官潜匿,中宗朝出为宗正卿,玄宗开元初,官至左武卫大将军,李邕碑称“云麾将军”。工书法,擅画山水树石,笔格遒劲,能得湍濑潺湲、烟霞缥渺难写之状。鸟兽草木,皆穷其态。其画著色山水,用青绿为质,金碧为纹,继承和发展了六朝以来以色彩为主之山水画法,自成一家。
大李将军
唐代
《唐宫图》 / 绢本设色 纵30cm 横30cm
李思训《唐宫图》以界画作亭台楼阁,前写湖石、溪流、栏桥、红花绿树,后绘瑞云,复以青山为屏。其间画大小人物六十余,细小如蚁,姿态万千。全图用重彩钩金,显属大小李将“金碧山水”一路。图中有明初赵岩另纸题诗:“大小将军画绝稀,白云锦树憇斜辉;行人正在青天外,溪上桃花春未归。”此幅为吴大澂收藏,旁有吴湖帆长题:“画中正间御书之宝一印,乃宋代御玺也。凡画上钤御书印,必原有御书对题。赵岩明初人,御书失群,更在其前,唐画真迹,在千载以下,应为稀世奇珍。今世所传者,王维雪溪图尺寸,韩幹照夜白小横卷,与此李思训唐宫图,可称鼎足。曾为先祖秘笈,光绪中归南皮张(之洞)氏,姑母为嫁奁压箱之宝。乙酉夏湖帆借照录入集中因识。”
《京畿瑞雪图》 / 绢本设色 纵30cm 横30cm
扇面绘雪景楼阁,山水重青绿敷色,画法古拙,明显带有所谓李思训父子“金碧山水”传派的特点,与故宫收藏的另外两件传为唐人的楼阁作品《宫苑图》卷、《九成避暑图》页画风相近,并都曾被题为李思训作。这三幅画在清代以前均未见著录,也缺乏早期的收藏印记和题跋作为断代的佐证,而且目前尚无公认的唐代同类作品可资比较,因此,我们不能仅仅以其勾勒填色为主的质朴画法和追求简古的生拙风格便简单地断定为唐人作品。正因为缺乏断代依据,这三件作品的时代归属在学术界一直有不同看法。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画面上大量古代建筑所反映出的宫室形制来判定作品的创作时代就成为较为科学和行之有效的方法。有学者将画面中建筑装饰的细部,如:琉璃瓦、格子门、木牌坊和斗拱的形制作为“详辨古今之物,商较土风之宜”的有力物证,认为这三幅画所表现的建筑群非唐非宋,进而得出结论,断定它们不是唐人的作品,而是南宋“临安以外地区或民间画家所绘的装饰画”。
小李将军
唐代
李昭道 /生卒年不详
字希俊,唐代画家。唐朝宗室,彭国公李思训之子,长平王李叔良曾孙。甘肃天水人。曾为太原府仓曹、直集贤院,官至太子中舍人。擅长青绿山水,世称小李将军。兼善鸟兽、楼台、人物,并创海景。画风巧赡精致,虽“豆人寸马”,也画得须眉毕现。由于画面繁复,线条纤细,论者亦有“笔力不及思训”之评。
《龙舟竞渡图》 / 绢本设色 纵28.5cm 横29.7cm
此图是典型的青绿山水作品,画中运用的石青石绿历久弥新。通过画中所描绘的建筑判断,画中的情景当为宫廷中欢度端午的场面。华丽的宫廷楼阁位于画面的右下角,湖水以留白的方式体现出来,远景为青绿的山峦。画面中,人小如豆却清晰可辨,生动有趣。所绘龙舟亦生动可掬,灵动飘逸。
卫贤 /生卒年不详
仕南唐后主李煜朝(961-975),为内廷供奉。善画界画及人物,初师尹继昭,后刻苦不倦,执学吴道子。长于楼观殿宇、盘车水磨,能按比例“折算无差”,透视正确,构图严谨,刻画精细,无俗匠气,见胜于时,被称为唐五代第一能手。兼工山水、高崖巨石,浑厚凝重而皴法不老。
宫廷画师
南唐
高士图 /绢本设色 纵134.5cm 横52.5cm
整幅画的构图严密,勾线劲挺,屋舍以界画法刻画准确、精细,山石及树木的皴笔密集,近树精心勾画,远树则勾、点结合,重在以墨色由淡至深层层烘染,显得质感凝重。尤其是石凹处的浓墨干点,则为前所未有的独创。水流的勾线柔和顺畅,绵密有序,恰如微波皱起。图中人物与山水似乎平分秋色,这与此前唐代的以人物为主、此后北宋的以山水为主相比较,清楚地体现出典型的五代时期绘画的承上启下特征。
上下滑动查看
闸口盘车图 /佚名 绢本设色 纵53.3cm 横119.2cm
《闸口盘车图》画河旁闸口一座磨面作坊。画面左中部位是安置水磨的堂屋,堂屋两端各置望亭一座。台基前面是河道,河面上有两艘运粮引渡的蓬船。对河是坡道,木桥横亘在画面下方。坡上有六辆独轮车、太平车,或载粮前行,或息置路旁。坡道左向傍山脚逶迤而隐,右首有酒楼一所,门上悬木牌,上标“新酒”两字。门前扎有彩楼,高逾丈。楼中悬一布旌,书有“酒”字。全面描绘了四十五个人物的活动,劳动着的“民夫”人数最多:有磨面、筛面、扛粮、扬簸、净淘、挑水、引渡、赶车等各种不同的分工作业。在左边上角的望亭里,有戴硬脚幞头、着圆领袍衫装束的官吏和侍从五人,正在履行职守。再现了当时汴京的官营水磨作坊的情况。
左右滑动查看
宋徽宗
北宋
赵佶 /1082—1135
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宋朝第八位皇帝。宋徽宗即位之后启用新法,在位初期颇有明君之气,后经蔡京等大臣的诱导,政治情形一落千丈,后来金军兵临城下,受李纲之言,匆匆禅让给太子赵桓,在位25年,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终年54岁,葬于都城绍兴永佑陵。他自创一种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体”,他热爱画花鸟画自成“院体”。是古代少有的艺术天才与全才。被后世评为“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
《瑞鹤图》 / 绢本设色 纵51cm 横138.2cm
画中庄严耸立的是汴梁宣德门[1],门上方彩云缭绕,18只形态各异的丹顶鹤翱翔盘旋在上空,另两只站立在殿脊的鸱吻之上,空中仿佛回荡着仙鹤齐鸣的声音。
张择端 /生卒年不详
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幼好读书,早年游学于京师(今河南开封),后习绘画,宋徽宗赵佶朝(1101-1125)为宫廷翰林图画院待诏。明王梦端《书画传习录》谓其“性习绘中国古代画家辞典事,工于界画,尤嗜于舟车、市挢、郭径,别成家数也”。
绘画大师
清明上河图 /绢本设色 纵24.8cm 横528.7cm
宋画中,真实记录了当时各类建筑,首推《清明上河图》。此画主题是宋代汴梁汴河两岸的生活场景。再现了宋汴梁城繁荣的都市生活,反映出市民生活及市街商业活动的多样性。描绘了数量众多的房屋建筑,为后世提供了一条宋代市井画廊。从画中看到,在商业十分发达的汴京城中,各种店铺应有尽有,在码头附近也有小店。这些店铺都是瓦房,结构较简单。居民住宅与店铺建筑差不多,长方形房屋,盖着悬山瓦顶,有些住宅,屋顶采用歇山式,屋脊用瓦饰,有的还使用斗拱、朱红大门,高墙围绕,彩绘梁柱,十分豪华。城门,画中出现最雄伟的建筑物,是汴京城内外分界线,也是梁城做为京师的象征。这是图中最高等级的建筑,是标准的官方式样。在这巨大的城楼建筑上,密布着一层层华丽的斗拱。图中还有3、4座桥梁,最有特色的是城外的虹桥,是一座单孔桥。我国早期木桥梁遗存下的甚少,这座虹桥,使我们看到了具有卓越艺术匠心的早期木桥的风彩。虹桥内外是汴京城外的热闹地带,各种店铺鳞次栉比,建筑形式较多。
虹桥
城
门
/
鼓
楼
饭馆
五星级大酒店
旅店
赵太丞家(诊所)是一间座北朝南、面积较大的门面房。门前两侧各竖一块招牌。西侧招牌上写的是“ 治酒所伤真方集香丸” , 东侧招牌上写的是“ 大理中丸医肠胃” 。由于画面是面对读者,所以画家细画了诊所内的情景。诊所内坐着一位中年妇女, 怀抱小儿。妇女前面立着一位黑胡须的长者, 正在低头审视着妇女怀中的小儿。应该是赵太丞 正在为小儿看病。
左右滑动查看全图
北宋画家
北宋
郭忠恕 /?-977
字恕先,又字国宝,洛阳(今属河南)人。7岁能诵书属文,举童子及第。后周广顺中(952)召为宗正丞兼国子监书学博士。由于争忿朝政,不久被贬为崖州司户,秩满去官,不复仕,纵放岐雍、陕洛间。入宋,官国子监主簿,益纵酒肆言,因讥讽时政,又遭流配登州,死于临邑途中。工画山水尤擅界画,楼观舟楫皆极精妙。所画重楼复阁建筑颇合规矩,“上折下算,一斜百随,咸取砖木诸匠本法,略不相背”,比例十分准确精细。作石似李思训,作树似王维,每当自画屋木,王士元便给其补人物,合作颇为默契。兼精文字学、文学,善写篆、隶书。
辋川图 /绢本设色 纵31.8cm 横190.2cm
《辋川图》是唐代王维所作的单幅壁画,原作已无存,现只有历代临摹本存世。 主画面亭台楼榭掩映于群山绿水之中,古朴端庄。别墅外,山下云水流肆,偶有舟楫过往。《辋川图》里的人物,弈棋饮酒。投壶流觞。一个个的都是儒冠羽衣,意态萧然。宋代的摹本中,独以北宋的《郭忠恕临王维辋川图》为大宗,且郭本用笔精妙,与王维相仿。所以郭忠恕无疑是王维之后与辋川关系最为紧密的人。
左右滑动查看
王诜 /1048-1104后
字晋卿,太原(今属山西)人,居开封(今属河南)。出身贵族,娶英宗赵曙之女蜀国公主为妻,官驸马都尉及定州观察使、利州防御使。家筑“宝绘堂”,藏历代法书名画日夕观摩,精于鉴赏,苏轼为之记。能诗,亦工山水,学李成皴法,以李思训金碧统之,溶两家法规而出新意,在水墨勾皴基础上,“不古不今,自成一家”,独具风貌。喜画“烟江远壑,柳溪渔浦,晴岚绝涧,寒林幽谷,桃溪苇村”等他人难状之景,将锦绣河山展现画幅中,深得好评。苏轼谓其“得破墨三昧”,有“郑虔三绝居有二,笔执挽回三百年”句。兼写墨竹,学文同。亦工书,真、行、草、隶皆精。
驸马都尉
北宋
《飞阁延风图》 / 绢本设色 纵26cm 横23.5cm
此图原载《四朝选藻册》。图绘二位仕女,伫立楼台远眺,一位站立桌旁泛览古玩,其态悠闲自在。楼前古松葱茏,亭楼隐隐可见。作者用严谨、缜密的界画作楼台,细笔勾松针,笔法娴熟劲健,设色鲜艳和谐。
南宋四家
南宋
马远 /约1170-1260
字遥父,号钦山,袓籍河中(今山西永济西),长于钱塘(今浙江杭州)。马远成就卓著,既继承家学又有所创造,独树一帜,光宗、宁宗时(1190-1224)历任画院待诏。山水取法李唐,能自出新意,下笔严整遒劲,用焦墨作树石,枝叶夹笔,多横斜曲折之态石皆方硬多棱角,以大劈斧带水墨皴及钉头鼠尾皴。全境不多,其小幅或峭峰直上而不见其顶,或绝壁直下而不见其脚,或近山参天而远山则低,或孤舟泛月而一人独坐,多作“一角”、“半边”之景,构图别具一格,人称“马一角”,后人认为此系南宋偏安之写照。楼阁大多运用界画而加衬染,极其精明。又工画水兼精人物、花鸟,有轩昂闲雅气象。
华灯侍宴图 /绢本设色 纵125.6cm 横46.7cm
《华灯侍宴图》轴描写宫中宴会,宫女执灯笼歌舞,主体建筑包括五开间轩、厅堂及侧边挟屋,采早期东西阶制,正中不设阶。大片“落地明照”格子门为宋代建筑之特色,是一种可拆卸的轻型木构件装修。
上下滑动查看
马麟 /生卒年不详
原籍河中(今山西永济),南渡后三代居钱塘,遂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马麟画承家学,擅画人物、山水、花鸟,用笔圆劲,轩昂洒落,画风秀润处过于乃父。《画史会要》谓:“麟不逮父。远爱其子,多于己画上题麟,盖欲其章也。”
马远之子
南宋
《秉烛夜游图》 / 绢本设色 纵24.8cm 横35.2cm
这幅作品幽雅而又富诗情。高突的短亭与低回的长廊,呈现了宋人园林建筑的典雅;庭园里辽绕的香雾,若隐若现的海棠,既破除了建筑的沉厚单调,也引人萌生置身仙境的遐想。
南宋四家
南宋
刘松年 /约1155-1218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淳熙间画院学生,绍熙间升画院待诏。宁宗时进《耕织图》被朝廷看重,赐金带,为“南宋四大家”之一。工山水、人物、界画,师承李唐,画风笔精墨妙,清丽严谨,设色典雅,界画工致。常画西湖,多写茂林修竹、山明水秀之西湖胜景。所画人物神态生动,衣褶清劲,精妙入微。松年是位爱国画家,拥护抗金,反对投降,曾苦心孤诣画《便桥图》,希望统治者效法唐太宗战胜强敌突厥,而不要效法唐高祖之逃跑投降政策。他还画《中兴四将图》,表彰岳飞、韩世忠等民族英雄之伟绩。
四景山水图 /绢本设色 纵41.21cm 横67.5cm
描绘了杭州西湖幽雅清秀的四时景色。第一段是晚春日暮,桃李竞放,长堤带晖,主人倦归的情景。第二段展现了榆柳成荫,水榭荷塘,侍从陪坐,堂中纳凉的悠闲。第三段反映出老树经霜,色彩斑驳,书斋寂静,独坐遐想的幽适。第四段表现白雪映衬,古松参天,人迹板桥,骑驴踏雪的诗的境界。
左右滑动查看
李嵩 /1166-1243
钱塘(今杭州)人。出身贫寒,年少时曾以木工为业。好绘画,颇远绳墨。被宫廷画家李从训收为养子,承授画技,终成一代名家。宋光宗、宋宁宗、宋理宗三朝画院待诏,时人尊之为“三朝老画师”。工画人物道释,得从训遗意,尤长于界画。人物画用笔细致,神采奕奕;花鸟画精丽严谨,不觉繁缛呆滞;山水画以意匠经营,情留象外,引人入胜;界画不用界尺,而宫苑楼阁规矩绳墨皆备,不同凡响。绘画题材丰富多彩,从宫廷到民间、从城市到农村、从生产到生活、从吃喝到娱乐、从仙山到龙宫、从历史到现实均在画中有所反映,以反映农村风土和农民生活的居多,所作有精工鲜丽之院体画,作品甚丰,仅著录者就达50多幅。
三朝老画师
南宋
《水殿招凉图》 / 绢本设色 纵24.5cm 横25.4cm
重檐十字脊歇山顶[2],屋顶脊饰、瓦陇、斗栱、椽檐、山花面绘法极细腻。屋檐下方阑额上安补间铺作,当心间用两朵,次间各用一朵,完全符合宋代木匠建屋的技术规则。水殿下部自地面立永定柱,上施平坐,铺设地板,并置钩栏。建在池沼上廊桥,下用地袱,袱上立排叉柱,为研究宋代木桥、水闸宝贵资料。
《月夜看潮图》 / 绢本设色 纵22.3cm 横22cm
此幅《月夜看潮》图,所画的是南宋时临安(今浙江杭州)中秋夜观海潮的情形。高悬的明月下,浪潮卷涌成一直线地奔驰而来;江畔华美的平台阁楼上,隐约可见有人穿梭、呼指着。整个画面没有拥塞的车水马龙、也没有激情喧闹的人海,取而代之的是远山江帆、月影银涛,一幕祥和而又没有纷扰的景致。李嵩以极为细腻的情感与笔触,描绘了精妙的楼阁与粼粼江涛,也写出了苏轼“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的诗情,是一幅情景精致的杰作。
汉宫秋图 /佚名 绢本设色 纵20cm 横166cm
南宋画院画家所作《汉宫秋图》卷,绢本设色,依据乾隆皇帝隔水题诗及画面来看,非为卷前所题“汉宫秋怨”事,实为写南宋皇家园林生活逸趣,托寄汉武帝宫庭故事。是卷应为南宋建筑画的纪实类作品,所描绘的是皇家园林或为官署园林。根据傅伯星先生所著《宋画中的南宋建筑》,《汉宫秋图》主体建筑屋顶为重檐歇山顶,因为最高级别的庑殿顶用于宫中正殿,宫城门正楼,而本卷所绘并非宫城之内,故而保留皇家风范,采用同级别的歇山顶。“单檐不够尊贵,加重檐”,所以本卷《汉宫秋图》前厅加檐;而后正殿歇山顶明显加檐以后变四庇九脊为八庇,更显繁复华贵。
左右滑动查看
夏永 /生卒年不详
字明远,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擅长宫殿楼阁界画,师法王振鹏。所作《滕王阁图》《黄鹤楼图》《岳阳楼图》用细若发丝线描为之,刻画细腻,气势宏伟,把巍峨楼阁融于浩渺旷远之自然景观中。《花间笑语》云:“细若蚊睫,侔于鬼工。”画上并以细微楷,写王勃《滕王阁序》或范仲淹《岳阳楼记》,用笔极为精细而不失矩度,堪称界画绝品。
界画大师
元代
《岳阳楼》 / 绢本墨笔 纵25.2cm 横25.8cm
画家采用虚实相对的对角线构图,高三层的岳阳楼被安排在画幅的左侧,而于右侧留下一片空白,巨壑空茫,远山一带,取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诗意,整幅笔法秀劲细密,巧妙地把直线、横线、斜线、弧线等各种线条有机地结合,通过轮廓的轻重,线条的疏密,清楚地交代出楼阁远近纵深的层次感和“向背分明”的体积感,比例构造准确合度,飞檐、梁柱、斗拱、围栏等细节描写具体而精致,让观者有几可走进画中之感。舍弃设色而纯用白描的表现手法,使得画面虽千繁万复却不显阻滞拥塞,盈尺之间,明洁素雅,美轮美奂。 其精整工细的线描,正可谓“细若蚊睫,侔于鬼工”,这种纯以墨笔白描界画建筑的手法到元代以后已成为绝响,以至于清人李佐贤误以为此图是宋人所为:“《岳阳楼图》,界画精巧,飞阁层檐,一丝不乱,楼中人物,纤悉具备,殆类鬼工……此等书画,乃宋人绝技,元明以后,已成《广陵散》矣。” 此幅右上以蝇头小楷题写《岳阳楼记》全文,这些题字同样“小如蚁目”、“细若标针”,与其细密的画风相和谐,同时补充了画意,增强了作品的文学性和抒情效果,这也是夏永对中国古代界画发展的一大贡献。
《滕王阁图》 / 绢本墨笔 纵26.5cm 横27.5cm
滕王阁图描绘我国名胜滕王阁的形势景色,画上并以细微楷写唐代王勃《滕王阁序》,用笔极为精细而不失矩度,堪称界画绝品。滕王阁位于江西南昌城外,唐高祖为其子元婴洪州刺史所建,元婴后封滕王故得名。此图用俯瞰法,视点高,同时显示多景的场面,已从纯粹描绘建筑物变成与自然环境结合的风景画面。高台之下,江坡浩渺,鱼舟往来,高低错落的楼阁亭台,殿内文士雅集,颇有园林趣味。如此规模的绘画景点,作者竟然在楼阁台基旁还描绘了陈设的精美古盆和盆景,一只高足束腰敞口渣斗式古盆,栽培着一棵树桩盆景,陈设在高阁空荡平台的中间。由此也可证实,当时社会时尚和作者艺术生活与美学观念的倾向。此图采用册页形式,取景重心偏置于画幅边角,以墨笔白描法表现著名楼阁。夏永擅画界画,喜绘滕王阁、岳阳楼、黄鹤楼,颇合营造规模,能迎合士夫趣味,画风对后世影响很大。此图用细若发丝线描为之,刻画细腻,气势宏伟,把巍峨楼阁融于浩渺旷远之自然景观中。
《丰乐楼图》 / 绢本墨笔 纵25.8cm 横25.8cm
本幅无名款,钤“夏明远印”1方。对开裱边有收藏印 “梁清标印”、“蕉林”2方。作者采用对角构图法,用水墨界画殿阁山水,线条纤如毫发,背景远山平缓润泽,开阔的水面与依依杨柳恰到好处地交待出建筑处于江南的环境。展观其作品,方寸之间微入毫芒,画家再现了宏大建筑的整体和细部,技艺精湛超凡,令人叹服。此幅构图之用笔与故宫藏夏永另几幅界画作品如出一辙,作品所取材的“丰乐楼”早已不存,夏永极度写实的画风以及右上以“小如蚁目”的蝇头小楷题写的31行《丰乐楼记》,无疑成为今天了解这座在宋代杭州曾颇有声名的楼阁的重要史料。
元代界画第一人
元代
王振鹏 /生卒年不详
元仁宗赐号为“弧云处士”,官至漕运千户,元代著名宫廷画家。由于擅长界画,故主要描绘楼阁亭榭等建筑物。其结构邃密,笔若悬丝,刻画精整,几无剩义。
金明池龙舟图 /绢本墨笔 纵34cm 横197cm
卷左主殿屋顶为十字脊重檐歇山式,正中有火燄宝珠装饰。殿顶鸱吻、瓦陇、脊兽完备,精巧富丽。画中主殿四周全用平坐,另有平坐立在水中作为水上平台和水上建筑的基座,可以绕圈行走。此图斗栱形式多样且绘法精准,类型虽多却无杂乱之感。主殿在当心间用两至三朵补间铺作,次、梢间用一至两朵。元代补间斗栱与柱头斗栱较宋更突出,已无出跳位置不等的早期特点。
殿之内外柱头上,皆施阑额和普拍枋至角出头,并加饰脚。元代的柱比宋代细长,柱高在建筑总高中所占比例增大。卷之中段歇山顶殿前凉亭原有两排柱子,殿内柱子大量减去,紧挨主殿装设两个月梁及一个垂莲柱,支撑轩的屋顶,室内空间显得宽敞,改善室内采光效果,此乃「 减柱造 」,在元代常用。
水上台基是此卷全部建筑物的基础,四角转角处有角石、角柱石,四周沿边上面平铺压阑石,中央是踏道,由花砖或整石雕成的斜面,刻满龙凤纹样的御路,富丽尊贵,是皇宫才适用。 王振鹏根据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所载,描绘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 982 )于东京争标演习水军景象,对金明池中建筑物描写淋漓尽致,宝津楼是皇帝观看争标赐宴的所在。元仁宗尚是皇太子生日王振鹏进呈「龙池竞渡图」为贺,过十年多至治癸亥(1323),皇姐祥哥剌吉皇姊大长公主(1283前後~1331)举行雅集请他照画一卷,今传世本都是根据原迹忠实仿制。「 龙舟图 」白描未施墨染,用笔疏简随意,是未完成的样稿,或许是「龙池竞渡图」原画样本。
左右滑动查看
大明宫图 /绢本墨笔 纵31.1cm 横683.3cm
《大明宫图》线条繁复细致,以精细笔致重现唐代大明宫的恢弘壮丽。
左右滑动查看
李容瑾 /生卒年不详
字公琰,籍里待考。画师王振鹏,长于界画及山木。 元夏文彦 《图绘宝鉴》称其:「画界画 山水,师王孤云。」孤云为王振鹏(约1280-1329)之号,仁宗(1312-1320)甚眷爱之,赐号孤云处士,其画极为工整细致。
界画画家
元代
汉苑图 /绢本设色 纵156.6cm 横108.7cm
此图用鸟瞰透视法绘依山傍水亭台殿阁,群体建筑气势宏伟壮丽,画中应是描绘汉代长安城内主要宫苑的盛况。未央宫依龙首山势凿而为基,由南往北次第增高,形成三大台面。宫殿以前殿为中心,殿之前有广阔庭院,左右后方为次要殿堂,四周回廊 围绕。庭院与建筑物沿轴线层层而进,由间而幢,由幢组合成院,整体构成对称均衡布局。古代诸多御苑实物现都已不存,此图应是画家想象成份居多。画面另一方为广阔水面与逶迤远山 ,山水树石 画法为元代李郭风格传统,但笔意较近似唐棣 (约活动于1287-1355),有平面装饰化风格的倾向。造型华丽的殿阁建筑在风景胜地,边缘临江极适合远眺。经过画家的巧心设计,自然与建筑有着和谐的呼应。〈汉苑图〉以建筑结构精丽,笔墨紧密 见长,建筑构件细部使用不同粗细的墨线来表现,正是元代界画已由严谨写实逐渐简化为固定形式和重复性平面线条的表现。此图与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传为郭忠恕 (?-977)〈明皇避暑宫图〉画幅尺寸与建筑组群构图上大致相同,仅在山石林木布局上略有变化,显示两者很可能是出自同一稿本。
上下滑动查看
龙舟夺标图 /佚名 纸本墨笔 纵25cm 横114.6cm
本幅无作者款识,有清乾隆、嘉庆内府收藏印记4方。墨线白描界画楼阁反映了元代建筑绘画最为典型的时代新风,宫廷画家王振鹏则是这种风格的代表人物。他曾先后两次画过《金明池夺标图》卷,描绘的是北宋崇宁年间(1102-1106年),每年皇室在宫廷后苑金明池举办龙舟竞渡的盛大场面。由于王振鹏颇负盛誉并受到当时贵戚大长公主的赞赏,引得后人纷纷临摹,至今传世的摹本和改绘本仍有七八本之多。此卷笔法秀劲细密,纯用白描、舍弃设色的表现手法更使画面千繁万复而不显阻滞拥塞,给人细腻、明洁、素雅之感。殿阁巍峨,龙舟争渡,旌旗猎猎,橹桨奋动,动态的舟船和众多的人物活动打破了静态楼阁的沉寂,赋予了通常流于平板的建筑画紧张的情节和热烈的气氛,反映出王振鹏建筑画的风格特点。正如虞集所评:“振鹏之学,妙在界画,方圆平直,曲尽其体,而神气飞动,不为法拘。”
左右滑动查看
仇英 /约1497-1522
字实父,号十洲,原籍江苏太仓,后移居苏州。 尤其擅画人物,尤长仕女,既工设色,又善水墨、白描,能运用多种笔法表现不同对象,或圆转流美,或劲丽艳爽。偶作花鸟,亦明丽有致,与沈周、文徵明、唐寅并称为“明四家”。
明四家
明代
汉宫春晓图 /绢本设色 纵34.2cm 横474.5cm
仇英《汉宫春晓图》中的梁柱、窗棂、栏杆、台阶等细节,直来直去,无论横线、竖线还是斜线,都像用电脑绘图软件画出来。林木、奇石穿插在宫殿中,铺陈出宛如仙境般的瑰丽景象。
左右滑动查看
明朝画家
明代
钱贡 /生卒年不详
字禹方,号沧洲,吴(今江苏苏州)人。善画山水、人物,文徵明弟子。山水出入于文徵明,位置适宜,颇有可观。尤长人物,继承南宋刘、李一派及唐寅画法,有仿唐寅人物大幅几能乱真。
兰亭雅集图 /纸本墨笔 纵34.3cm 横462.9cm
兰亭修禊(钱贡兰亭诗序图卷),兰亭修禊:兰亭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西南十四公里处的兰渚山下,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寄居处,这一带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是山阴路上的风景佳丽之处。相传春秋时越王勾践曾在此植兰,汉时设驿亭,故名兰亭。现址为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l548年)郡守沈启重建,几经反复,于1980年全面修复如初。修禊(xiūxì),源于周代的一种古老习俗,即农历三月上旬“巳日”这一天,(魏以后始固定为三月三日),到水边嬉游,以消除不祥,叫做“修褉”。人们相约到水边沐浴、洗濯,借以除灾去邪,古俗称之为:“祓禊”。后文人饮酒赋诗的集会,也称为修禊。春日踏青有“春禊”,秋日秋高气爽,文人怎能辜负这大好时光,自然会有“秋禊”,时间一般是在农历七月十四。历史上最为有名的修禊当数兰亭修禊和红桥修禊。王羲之《兰亭集序》:“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褉事也。”
左右滑动查看
宪宗元宵行乐图 /佚名 绢本设色 纵36.7cm 横690cm
此画卷出自明代宫廷画师之手。又名《宪宗行乐图》。署成化二十一年(1485)仲冬吉日。所画为明代宫廷模仿民间习俗放爆竹、闹花灯、看杂剧的情景。 这张巨幅画卷描绘了朱见深正月十五在皇宫里庆赏元宵节游玩的各种情景。画面中,从早至晚的各种节目,场面均有宪宗在场,其中演出、杂技、魔术、烟花爆竹及整山灯市等场面恢宏。画中,还有在宫内设街市,模仿民间习俗放爆竹、闹花灯、看杂的情景。图中身着便服的朱见深坐在殿前围帐中,侍臣们立于两旁,殿上悬有彩灯,一派繁华。 这幅写实性的行乐图,也是一幅明代民俗面的代表作。
左右滑动查看
袁江 /1662-1735
善界画。长于山水楼阁,精湛绚丽,能粗能细。初学仇十洲,中年继而临摹古人画,在传统基础上创出自己的新路。生活在康熙年间。他后半生受当时在扬州的山西盐商之聘,同袁耀到山西运河作画,作品流传在北方较多。其山水主要学宋代阎次平;画石多鬼面皴;楼阁主要学郭忠恕,工整严密。后期多画古代宫苑图,如《梁园飞雪图》、该图以枚乘、江淹的梁园、兔园赋为依据,极尽宫苑之壮丽。
民间画家
清代
桂林秋月 /绢本设色 纵244cm 横120cm
此帧绢本立轴,款书“桂林秋月”,袁江晚年界画代表作品之一。近景坡顶复廊,墙上漏窗置瓶花、香炉,连接左侧被巨石及卷帘遮蔽的前廊。沿雕镂的白色大理石台基,至拱顶侧殿,一巨型野逸山水屏风,卷头案以佛手、瓶花、香炉、铜镜供奉。一组女子奏乐于殿外回廊,廊上多挂灯笼,即为中秋夜击鼓奏乐,祭月迎寒演练的场面。中景绘重檐楼阁,观漓江秋澜,眺訾洲烟雨,女子结伴谈笑,唱和依稀帝女萧。全幅不见一男子,左侧女子登危楼览兴,扶倚栏杆,极目韶光好景饶,身若随云觅月去,飘然思不穷,萧萧月下愁相离。远景独秀群山环榻峙,一排屋舍暮霭藏,秋月高悬云雾间。
上下滑动查看
阿房宫 /绢本设色 纵194.5cm 横60.5cm
此幅即以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兴建的阿房宫为题。画家凭借自己精深的古建知识和丰富的想象力使一组组已经逝去的带有神秘色彩的建筑得以再现。此图使用12条通景屏的表现手法,充分利用画面的宽度与广度,再现了阿房宫当年的恢弘气势,将华贵绮丽的画风发展到极致。
左右滑动查看
袁江之子
清代
袁耀 /?-1780年后
字昭道,号溺渔者,江苏扬州人,袁江子(有作袁江侄,系误)。善山水及楼阁界画,所作吸取同时代画家之长,并受其父袁江指点,父子独步清初画坛。
风雨欲来图 /绢本设色 纵194.7cm 横116cm
这幅画所描绘的是盛夏季节山雨欲来时的山中田园景色。图中描绘一兀立的奇峰,峰上崖边生长着许多大树,从主峰右侧平川中,一河流蜿蜒而来,在一奇石后化为瀑布直泻谷底。楼阁上桌凳榻屏,倚栏人物,庭院中大树葱郁,浓荫遮蔽。 画中描绘的所有景物,都被画家统一在“山雨欲来风满楼”的主题之中,浓云密布,似迅猛涌来,整个画面都被笼罩在强烈的风雨即作的紧张气氛中。画作立意高远,绘画手法严谨,风格细腻,当为袁耀真迹无疑。
上下滑动查看
九成宫图 /绢本设色 纵183cm 横60cm
此幅以对角构图为主,建筑在画面中所占比重不大,但作者有意将建筑物安排在观者的视觉中心,使其在山重水复的背景中颇为醒目。著名诗人杜甫曾有咏《九成宫》诗,袁耀即根据诗意想象而画成此图。袁氏父子所画的历代宫阙虽然各有典故,但样式大多雷同,富有装饰趣味而无明显的时代特征,画中人物的服饰也是如此,虽为古装却非唐非宋。
上下滑动查看
唐岱 /1673-1852年后
字毓东,号静岩,又号知生、爱庐、默庄,满洲正蓝旗人。承祖爵,仟骁骑参领,官内务府总管,以画祗候内廷。山水画初从焦秉贞学,后与王敬铭、张宗苍同为王原祁弟子,名动京师。康熙帝甚赏其画,常召作画,赐称“画状元”。雍正中正式入宫至乾隆十一年左右出宫,在此期间“深荷两朝知遇”,乾隆帝“数有题咏,后益被宠遇”,其作品和理论在画院称誉于时。山水师法王原祁,远承董、巨、黄、王之遗脉,用笔沉厚,布局深稳,但为适应宫廷需要,其画风更趋纤秀细腻,琐碎繁复,富于装饰性。
丁观鹏 /?-1771年后
丁观鹏雍正四年(1726)进入宫廷成为供奉画家,他擅长画人物、道释、山水,亦能作肖像,画风工整细致,受到欧洲绘画的影响。
宫廷画家
清代
清院本十二月令 /绢本设色 纵175cm 横97cm
描画十二个月中民家之生活情景,并不完全依据故事。《十二月令图轴》利用具有透视观念的复杂建筑,将画面空间分割出好几个不同的区域,再分别将当月可以进行的数项代表活动填入其中。这种分块处理活动的方式,整体看来并无特别明确的主题,但无论视线到哪个角落,却都有引人玩味的精致设计。
左右滑动查看
注释
[1] 宣德门是北宋东京皇城的正南门,是北宋皇宫标志性建筑。它原为唐汴州城鼓角门,两个城门洞,后来历经五代,到了北宋,城门洞由两个扩展为3个,宋徽宗政和八年改建为5个门洞。宣德门由门楼、左右两朵楼、东西阙楼及两侧斜廊组成,呈“凹”字形的平面布局。它在北宋皇宫的建筑布局中占有标志性的重要地位。
[2] 歇山顶,即歇山式屋顶,宋朝称九脊殿、曹殿或厦两头造,清朝改今称,又名九脊顶。为中国古建筑屋顶样式之一,在规格上仅次于庑殿顶。歇山顶亦有传入东亚其他地区,日本称为入母屋造(假名:いりもやづくり)。
《吴启雷讲中国古代界画发展史》
视频来源:腾讯视频
结语 /peroration
界画,属于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起源于晋代,隋唐开始流行,宋代登上巅峰,明清逐渐被冷落,如今几乎无人问津。1979年去世的江西画家黄秋园先生是较有成就者,他的界画远宗唐宋,雍容典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对此潘兹先生曾评价道:“秋园先生潜研六法,山水之外, 兼及它科, 界画尤为精绝, 并世莫俦”。现在从事中国画创作的人,以百万计,但研究和创作界画的作者,则寥若晨星,十分少见。
往期回顾
[ 文/编 《弘雅书房》
编辑部:乘方 ]
官方网站:www.artlib.cn
合作请加微信:linjiaqi1063
欢迎评论区留言
每一个好看 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