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了,心里拔凉拔凉的
在一个“二本”院校,跟几个大四的学生聊就业的话题。他们要么满腹牢骚,要么闭口不谈。经历了一次“校招会”,不少学生心灰意冷。并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他们把“校招会”中大部分岗位称为“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稍微好点的岗位,大家挤破了头,招聘单位HR还不是很待见他们。
求职大学生
现实中,不少大学生找工作的过程都比较曲折,有些大学生把自己的求职经历描述为一部“血泪史”:背着个包,满世界的跑“招聘会”,包里面装着很多份简历,却很难递出去;有时候为了省钱,几个人住通铺;有时候为了赶火车,凌晨就一个人孤零零的蜷缩在候车室;冬天的夜里,还感受着寒冷和饥饿。无数次挫败后,内心已经十分脆弱,但还要表现得无比强大,因为不想给父母压力,不想招来亲朋的闲话。
有媒体报道,今年2月份,某师范大学一名大四女生,开学的第一天就在寝室自缢身亡。据该校多名学生透露,这位女生在面临毕业时选择结束生命,可能与就业压力有关。
大学课堂
即将毕业,却选择结束生命,结局令人痛心!若该女生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来逃避就业,让人倍感惋惜。可能有一些大学生固执地认为,读了四年的书,花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如果找不到体面的工作,怎么对得起家人,又怎么面对周围的人?但不管就业压力多大,都不能轻言放弃,这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养育自己的父母负责。
这里,先谈谈“心理抗压能力”的问题。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可能会有焦虑、急躁情绪。这种心理变化,在早期看上去并无大碍,但如果不及时做出调整,或许会产生偏激的想法,进而出现极端的行为。
其实,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与其他群体无异,一般情况下,他们都能正确的面对压力。但是,少数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弱,遇到难以处理的问题,心情憋闷。若没有得到及时疏导,会出现严重的“恐压”症状。
求职的大学生们在寒风中等待
然而,在现实中大四学生能得到多少关注?
对学校来说,他们是即将离校的学生。学校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低年级的学生身上,而不是这些大四的学生身上。某大四学生小李说,现在班上没多少人了,大家都在外面奔波着找工作,学校就业处会提供一些就业信息,这些信息公开在网站上,毕业生可以查询。学校理解学生的就业压力,也会为毕业班学生开展心理讲座。只是,这种讲座在疏导学生心理方面作用实在有限,大家需要的是那种“一对一”的精细辅导,但哪位“心理老师”有时间陪学生“聊天”呢?所以,同学们都是在相互鼓励、相互支持着。
对家人来说,他们具备一定的社会“鹰眼”,有能力应付社会各种事务。少数“有能力”的父母会帮助孩子就业,但大部分父母,提供一些就业信息就算是很大的帮助。只是,不少家长忽略了一点,孩子需要就业,更需要“心理支持”。比如,有些家长看到孩子找工作不顺利,心情烦躁,就一再催促孩子。孩子本身情绪就很低落,家长再施加压力,这种做法绝不明智。在找工作这段时间里,家长要做孩子坚强的后盾,孩子遇到问题,家长要及时的予以疏导,遇到困难,家长要及时施以援手。
招聘会
大四的学生,自尊心极强,一些学生在家长和老师面前表现出很乐观的态度,但在看待自己的前途问题上比较悲观。他们这样做,只是不想给家人、老师带来更多的压力。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妥的,在“心情郁闷”的时候,与家人开诚布公的交流,让家人知道你的困境和想法。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心理疏导”和一些“就业建议”。
某机构抽样调查了上万名应往届大学生,发现,超过两成的大学毕业生求职比较困难,平均求职时间约5个月;只有三成的大学生就业比较顺利,平均求职时间约2个月。
求职时间漫长,自然会出现“迷茫、困惑”。就业压力大,在一些“二本”、“三本”院校毕业生,或者“就业困难”专业的毕业生中表现的尤为明显。
而只有经过自己的辛苦奔波,四方寻求,获得自己满意的工作,才会倍加珍惜;才会把这份工作当成事业,不懈的努力、奋斗。这样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找工作不易,但这是一种人生历练,也是一种人生财富。只要坚持奋斗,精于专业,一定会守得云开见月明!
扫码关注,有更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