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懦夫”!为高考干这事

前几日,某省下发通知,严查违规获取本省高考资格的“高考移民”。消息一出,不少网友哀嚎:“难道我注定上不了好大学?”

笔者认为,能不能上好大学,跟“高考移民”无关,更多的要找找自身的问题。

当然,“高考移民”本不应该存在,但为什么“屡禁不止”?原因非常复杂。即使是教育专家也无法给出完整的解释。但高等教育资源分配问题绝对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众所周知,高等学校把招生录取名额分配到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等),而名额的分配会考虑多种因素,如经济水平、教育水平、国家的地方扶持政策等等。所以,我们看到,像北京、上海这样的经济发达地区,名额较多,考生进入名校的机会相对较大;一些经济欠发达、教育资源落后省份,虽然名校名额有限,但录取分数线并不高。

这种“分省招生”政策,遭到不少人的诟病。有人认为“省内统一招生”造就了各省之间的“不平等”。但不可否认的是,高考选还是最公平的人才选拔模式。同时,国家已经在做相应的调整,“高等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状况有了一定的改善。

只是,把自己考不上好大学的责任推给“高教资源分配不均”,的确说不过去。对于各省考生而言,大家享受同等的基础教育资源,面对着同一个选拔标准,能不能上好大学,是以实力说话的。而有的省,虽然名校投放的招生名额不多,但是因为他们的教育资源相对落后,所以录取分数线也相对较低。试想一下,某个考生在教育水平很高的省份接受优质的基础教育,然后“移民”到教育水平相对落后的省份参加高考,瓜分本来就不多的“好大学”录取名额。这对当地的学生来说,是不是不公平?

有人认为,名校的招生名额分配不尽合理。有些省份,基础教育资源丰富,教学水平较高,学生努力学习,高考成绩优秀。但这些高分的学生也不一定能上“好大学”。所以,有些家长试图钻制度的漏洞,以“高考移民”的身份在其他省份参加高考。

大家应该还记得那位曾经摘得海南省理科状元桂冠的李洋同学,本来即将就读清华大学,因为是不满足本省报考“本科一批次”院校要求的“高考移民”,被取消录取资格。虽然后来被香港某知名大学录取,但这个事件,让人们看到“高考移民”有很大的风险。

有人说,“来的都是客”,对于“高考移民”,不应绝对的禁止,应该加以规范、引导。但人人都清楚,高考事关每个考生、每个家庭,而政策的制定是从社会大局考虑,当然也受到方方面面的制约。在“分省录取”的大环境下,“规范、引导”谈何容易?

相对于福建重拳打击“高考移民”这件事,学生家长更担心的是如何让孩子更加理性的看待高考。用他们的话说,既然无力改变“高等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现状,“发牢骚”又有何意义?还是努力吧!

高考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十年磨一剑”,苦读十几年,为了这场考试。如果考取了名校,亲朋好友的祝贺便纷至沓来,再如果顺利毕业,拿到的就是“金字招牌”,成为就业市场的“香饽饽”,更有机会成为“社会精英”。

媒体曾报道过,有学生因高考压力过大形成心理疾病的案例,所以无论高考有多重要,考生都一定要理性的看待这场“比赛”。既然是比赛,就有人赢、有人输。只有坚持不懈的奋斗,才有可能成为赢的那个人。就算是失败了,前程也不是就此终结。没有考取理想的大学,上大学后,再继续努力,争取考名校的研究生;或者复读,来年再战。不能想着怎么成为“高考移民”,这是一种“懦弱”的行为。投机取巧不仅难以奏效,还会沦为别人的笑柄。

其实,高考是次难得的人生磨砺,成或败都是宝贵的人生财富。所以,家长们应该好好的陪伴孩子度过这个重要的阶段,鼓励他、支持他。如此以来,无论高考结果怎样,都无悔、无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