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城市笔记】四、最残酷的“易地保护”——王瑶卿故居拆迁始末

2003年6月去探望王瑶卿故居,发现西山墙已倒塌了半边;9月再去探望时,它周边房屋已是一片废墟瓦砾。12月,挂着淮安市文管会颁发的“淮安文化名人故居”牌子的王瑶卿故居已被夷为平地。

一幢一二百年历史的老房子灰飞烟灭了。这是继2002年王叔相故居、百年黄杨、十里东西长街、同庆街、荷花池历史街区被毁后的又一个文化悲剧。王瑶卿故居被“异地重建”了。有关部门这样解释:将王瑶卿故居异地重建,这样是为了更好地保护。

王瑶卿(1881-1954)

王瑶卿是中国京剧泰斗级大师,“同光十三绝”行列中顶尖人物,有“通天教主”之称,是四大名旦的老师,中国戏曲学校校长,与京剧开山鼻祖谭鑫培被称为“诸葛亮与周瑜”式的人物。他的家就在清浦区火星庙街7号(今人民小学旁)。在王瑶卿诞辰124周年之际,我们以彻底铲平他故居的方式来迎接他的诞辰,对于这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来说,真是个黑色的祭日。

王瑶卿故居到底可不可以异地重建?最基本的一个概念是:历史文物有其自身的原真性,原汁原味的历史文物,它的身上有着历史风雨留下的漫长的文化痕迹,将王瑶卿故居挪个地方重建,这本身就是违反《文物保护法》。

阮仪三说:文物有其历史的“原真性”“整体性”“可读性”,一旦拆除异地重建,它就不具备文物价值了。一旦拆除,你即便用黄金来打造又能如何?!《佛罗伦萨宪章》明确标明:“重建物不能被认为是历史遗物。”这是一个历史观的问题。

我们每年以拆除一大批历史文化遗产为代价,来推动“经济增长”。按这样的速度,古老的清江浦不会再有多少历史文化遗产供推土机大显身手了。在这座“历史文化名城”里,“文化”是最廉价、最柔弱、最无奈的东西。

你可以在各种重大活动中,听到官员们的大话:“文化搭台,经济唱戏”。需要的时候,就拿来搭台,不需要时,就一脚踢开。

在这座城市里,文化就是一块垫脚石,尽管它“南船北马,九省通衢”,尽管它“五河要津,京师孔道”,尽管它“名人辈出、人杰地灵”,尽管它“历史厚重,人文璀璨”,但是在经济面前都是不堪一击的。

所谓“搭台”就是被人踩在脚下的东西,谁还把你当回事?!由此可见,文化被经济“绑架”的从属性、为人做嫁衣裳的替代性被表现得淋漓尽致。文化的生命被活生生地扼杀了!

“异地保护”是一种办法,但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所谓“保护”应该是怎样的“保护”呢?!对历史文化街区的房屋、街区、风貌、地形,必须进行全方位、原汁原味的保护,是真保护,而不是以“保护”为名,行“利用”之实。

《威尼斯宪章》称:一座文物建筑不可以从它所见证的历史和它所从产生的环境中分离出来。不得整个地或局部地搬迁文物建筑,除非为保护它而非迁不可,或者因为国家的或国际的十分重大的利益有此要求。我们拆除王瑶卿故居的“重大利益”,就是为了给小学操场让出一角。

这种煮鹤焚琴式的“保护”,说起来是为了“孩子们”。

被“异地保护”的王瑶卿故居,成了用青砖灰瓦水泥抹缝的三间朝南民房,坐落在学校的后角落里,门前衰草稀稀,一派荒凉。

而远处的操场上正传来孩子们的欢笑声。

真不知孩子们知道真情后,会怎么想?!

事实上,又有多少孩子会知道这间新房子和新房子背后的悲凉故事呢?!

中共中央华中分局旧址(东楼),省级文保单位,2006年被拆除

毁灭性大拆除就像一场病毒性瘟疫,势不可挡。凡是能拆的、不能拆的一律拆除,片瓦不留。老街老巷不能幸免,庵堂教堂不能幸免,名人故居也不能幸免,最后连共产党前辈的建筑也照拆不误。感觉整体进入一种“权力意识谵妄状态”,文化遗产再一次进入浩劫。

泣血而成的文字,请转发,请铭记

【淮安城市笔记】序:抚摸我的故乡

【淮安城市笔记】一、清江浦的六百年与十年

【淮安城市笔记】二、名人故居休矣——淮安名人故居之下场

【淮安城市笔记】三、王叔相故居毁灭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