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影像方志丨漳平:留言墙红色深情传故志,航海家劈波斩浪著华章
CCTV-10
2020.9.20 23:26播出
《中国影像方志》福建卷 漳平篇
在闽西的千山之中,漳平把守着东大门。从东海吹来的季风,千百年来给漳平带来温热湿润的气候。
奇和洞位于漳平市象湖镇,考古学者从中发现了完整的古人类颅骨以及居住面、火膛及灶等遗迹;还有打制石器、磨石器、压印刻划纹饰陶器、骨器及动物牙齿等遗物。从出土的人骨遗骸体质学特征分析判断,他们很可能是目前已知最早的古南岛语族先民。
透过这些上万年前的遗迹,依稀可见智慧的漳平先民早期的植物利用与农业起源,他们用简单的石器和骨器编写出漳平的史前史。
2011年, 因漳平奇和洞遗址填补了福建省新、旧石器时代考古的空白,被评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镌刻在中国古代航海史首页的航海家
出生于香寮村的王景弘入宫为宦官,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王景弘奉明成祖之命,协助郑和,统率巨型海船62艘、官兵水手27800余人,出使西洋。
作为闽南人的王景弘对航海事业有着极大优势。从目前资料来看,他在下西洋中应该是负责航海线路与管理船队的事务。
600多年前,年轻力壮的村民,在王景弘的鼓励下,纷纷前往数百里外的沿海,报名登船,就此踏上了扬帆远航的征程。
明宣德九年,公元1434年,王景弘以外交使团正使身份独自统率船队出使南洋诸国,完成了郑和病故后鲜为人知的第八次下西洋。
在郑和与王景弘的带领下,明朝外交使团历经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发展中国与亚非国家间的通商关系。
农民画描绘出安居图景
漳平新桥农民画历史悠久,它以长期流传于农村的实用民间绘画为基础,是原始经验和民俗文化的积淀。
20世纪70年代末,当地一些民间画师在吸收当地传统民间绘画艺术精髓的基础上,创作中采用勾线平涂手法来展现农村生活,把民间味、乡土味、装饰味融为一体,开创了具有漳平山区民间特色的艺术造型。
1989年,漳平新桥镇被国家原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是当时全国唯一的乡镇级“画乡”。2010年,漳平又获得“全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农民画)”的称号
2016年,在漳平农民画院举办的福建省农民画创作培训班上,画师们意外发现,农民画跟漆画有着神奇的契合。它们既古老,又年轻;既重外在形式的表现,又重内在精神的发掘,最重要的是,两者有着同样艳丽的色彩。
这幅农民漆画《闹春大轿舞起来》,2017年,该作品在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二十四节气 柯城全国农民画作品展”上获得了优秀奖。
杜鹃红映照出发展之路
腊月的闽西山村,气温持续探低,位于永福镇的杜鹃花基地却花意正浓,一株株艳丽夺目的杜鹃花盆栽将从这里销往全国春节花卉市场。
20世纪80年代末,永福的花农便开始引进种植盆栽西洋杜鹃花。花农运用花卉盆景种植工艺,根据不同品种,对大棚里的杜鹃花进行艺术加工,改制成不同的造型。
如今,漳平花卉种植面积达到3.5万亩,漳平永福镇被中国花卉协会授予“中国杜鹃花之乡”。
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在展会上,来自“中国杜鹃花之乡”漳平市永福镇的大型杜鹃花盆景让观者流连忘返。
健康提示:请出门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少去人群密集处。
中国影像方志
《漳平篇》
播出时间:9月20日 23:26
监制 / 闫东 主编 /刘铭 黄丽君
编辑 / 田楚韵 丁丁(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