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淵:包山二號楚墓妝奩漆繪“昏禮親迎儀節圖”考
包山二號楚墓妝奩漆繪“昏禮親迎儀節圖”考
同濟大學中文系 徐淵
一、
對於包山楚墓妝奩圖案的認識歷史
此幅漆畫的意義已十分明確,其所反映的正是周代士一級的婚姻之禮,這也正合漆奩作爲燕居之器的性質。從納采至偕歸,做器者爲我們展現了一幅栩栩如生的周代婚事過程,而其與《儀禮·士昏禮》的記載幾乎絲毫無差,更成爲我們瞭解這一制度至爲珍貴的參考。
二
包山楚墓妝奩圖案的構圖説明
三
“親迎”與“驅”
主人爵弁,纁裳緇袘。從者畢玄端。乘墨車,從車二乘,執燭前馬。婦車亦如之,有裧。至於門外。……女次,純衣纁袡,……姆纚笄宵衣,在其右。女從者畢袗玄,纚笄,被纚黼,在其後。
主人玄端迎於門外,西面再拜,賔東面荅拜。主人揖入,賔執鴈從。至於庿門,揖入。三揖,至於階,三讓。主人升,西面。賔升,北面,奠鴈,再拜稽首,降,出。婦從,降自西階。主人不降送。
壻御婦車,授綏,姆辭不受。婦乘以几,姆加景,乃驅。
御者代。壻乘其車先,俟於門外。 婦至,主人揖婦以入。
四
包山楚墓妝奩畫面的禮典性質
注釋:
(1) 湖北省荊沙鐵路考古隊編:《包山楚墓》(上下册),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年10月。妝奩彩圖見《包山楚墓》(下册),彩版七(VII’)、彩版八(VIII’)。
(2) 劉彬徽等1987年在《江漢早報》發表了《畫苑瑰寶——“金秋郊游圖”》,認爲該畫描繪的是楚國貴族在秋天到郊外游玩的場景;胡雅麗1988年在《文物》發表了《包山2號墓漆畫考》,認爲該畫可以分爲五段,反映的是先秦聘禮出行和迎賓的場景,因此該漆畫可以稱爲“聘禮行迎圖”,這是首次將此漆奩彩繪與先秦具體禮典儀節建立起明確的聯繫;崔仁義1988年在《江漢考古》發表了《荊門市包山二號墓出土的〈迎賓出行圖〉初論》,認爲該圖可以分爲四段,反映的是大夫間朝覲的禮儀,是聘禮的再現,並將此圖命名爲《迎賓圖·出行圖》;陳振裕1989年在《江漢考古》發表了《楚國車馬出行圖初論》,認爲該畫二十六個人物表現的是一個場景,“場面十分壯觀”,是“楚國貴族車馬出行圖”;彭德1990年在《文藝研究》發表了《屈原時代的一幅情節性繪畫——荊門楚墓彩畫〈王孫親迎圖〉》,首次將該圖與昏禮禮典中的親迎儀節聯繫起來,認爲畫上有新郎、新娘及媒人等人物,該文未如之前發表的數篇文章對該畫的個畫面進行儀節分析,而是重點分析了該畫的藝術史價值;胡鶯2007年發表了其碩士論文《包山二號墓漆奩的出行圖像與相關問題研究》,該文同意陳振裕將漆奩圖像定爲“出行圖”,並認爲“出行”與後世“鹵簿”制度相關;張啓彬2009年在《湖北美術學院學報》發表了《包山楚簡〈車馬出行圖〉》,對畫中的“樹”和“雁”的意象進行了藝術分析,同意陳振裕的意見,將該圖定爲“車馬出行圖”;張聞捷2009年在《江漢考古》發表了《包山二號墓漆畫爲昏禮圖考》,認爲該圖描繪的是士一級的昏禮場景,“漆畫中由樹木分隔爲四個獨立場景,反映了周代昏禮的這六項程序”。
(3) 胡雅麗:《包山2號墓漆畫考》,《文物》1988年第5期,第30頁。
(4) 張聞捷:《包山二號墓漆畫為婚禮圖考》,《江漢考古》2009年第4期,第79頁。
(5) 描圖圖釋引用的是彭德:《屈原时代的一幅情节性绘画——荆门楚墓彩画〈王孙亲迎图〉》文中的手描圖,由李競博同志重繪,圖序根據本文認定的昏禮禮典親迎順序從先到後排放。
(6) 這或與藏地唐卡的繪製有一定的相似性。多數畫師幷不屬於知識階層,對所繪內容的全部含義幷不清楚。由于技法的傳承,畫師對禮典特徵的特殊描繪方式會逐步固化爲模式化的表現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