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的手稿被毁掉,只留一残句,偏偏还被李白苏轼借用

在中国历史上,唐朝是诗歌的巅峰时代之一,也成为了诗的国度。我们往往最关注金字塔尖上的伟大诗人,比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诗王白居易等等。其实,唐诗之所以如此精彩绝伦,诗人之所以如此才华横溢,还是因为它有广大的群众基础。有一些小诗人的水平并不见得太低,他们的诗歌,还经常被顶级文人借用,比如崔信明就是其中一位。

崔信明的运气并不好,虽然他满腹经纶,在隋末时很年轻的时候就当上了尧城令,但是当时著名相士高孝基却不以为然:“此人才华冠绝一时,但从面相上看,绝对到不了高位。”

偏偏就有这么巧,崔信明在尧城不久,就遇到了隋末的天下大乱。尧城也被窦建德的大军团团围住,崔信明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不愿意投降献城,也不愿意白白送死,便偷偷翻越城墙跑了。在整个隋末风起云涌的时代,他都躲在太行山隐居。等到唐朝建立之后,他又应召为官,至死也不过是秦川令。高孝基的乌鸦嘴,将崔信明安排得明明白白。

一般而言,像他这样长期归隐的文人,都会有大把的时间吟诗作赋,留下为数不少的作品。然而,崔信明却还是很倒霉,他的作品流传到现在的,不过是一首诗和一残句而已。

原因是在他的晚年,崔信明乘舟在扬州江山。对面远远过来了另一艘客船,主人是扬州录事参军郑世翼。这个郑世翼相当桀骜不驯,非常不好相处,但这一次他却向崔信明拱手,还朗声说道:

闻君有“枫落吴江冷”之句,仍愿见其余。

在古代,文人如果有佳句是一件非常体面的事情,别人也会以此佳句恭维。崔信明一听,就认为郑世翼是自己的粉丝。既然这样的狂人还要看其余作品,连忙从船舱取出手稿,在两船靠近的时候,悉数递了过去。

可是,事情的发展出人意料。郑世翼随手翻阅了手稿,并没有露出欣喜之色,反而发出了不屑一顾的声音:“真没有听说的那么好!(所见不逮所闻)”更为意外的是,郑世翼竟然将手稿全部扔进河水之中,扬长而去。

要知道,当时没有活字印刷术,诗人也不可能就为了自己的手稿,进行雕版印刷,更不用说复印多少份。崔信明毕生心血,全在手抄的诗稿中,全部都被郑世翼所毁。所以,我们现在能够见到他的作品,唯有一首《送金竟陵入蜀》,另外就是残句“枫落吴江冷”。

但是,这句诗的江湖地位可不低。诗仙李白就曾在《对酒醉题屈突明府厅》中写道:“枫落吴江雪,纷纷入酒杯”。很显然,李白就是借用了这一句,构造了绝美的画面。

另外,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最后一句“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脍炙人口甚至还成为了流行歌曲的素材。但是,有些版本中,最后一句是“拣尽寒枝不肯栖,枫落吴江冷”,与崔信明的残句一模一样。

其实,不光李白和苏轼借用过这一句,还有很多顶级文人对此爱不释手。辛弃疾就在《玉楼春》中写道:“旧时‘枫落吴江’句,今日锦囊无着处”,陆游也在《秋兴》中说:“才尽已无枫落句,身存又见雁来时。”

因为这一句意境很美,借用的文人特别多,档次还特别高,所以后来甚至专门产生了“枫落吴江”这个成语,就是用来借指诗文佳句。这一句,其实也说明了崔信明的功底。我们知道,诗人的才华不可能凭空产生,也不可能凭空消失。能写得出这样的佳句,一定有着深厚的积淀,被毁掉的诗稿中,一定不乏佳作。可惜的是,我们再也看不到了。遗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