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国之君,多半蠢猪

刘备一生奋斗,都是为了兴复汉室。诸葛亮辅佐刘备鞠躬尽瘁,也是为了北伐中原,复兴汉室。但是可惜,他们都心强命不强,在自己死后,后主刘禅却昏庸无能,结果导致他们亲手建立的蜀汉也二世而亡。从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汉,到公元263年刘禅亡国,才42年。

虽然此汉非彼汉,刘备、刘禅的蜀汉远不是刘邦那个西汉的延续和刘秀那个东汉的延续,但当时的人们都把这当成了在220年曹丕废掉汉献帝建立魏国称帝之后,最正宗的汉政权了。而刘禅的昏庸无能,不仅治国无方,兵败如山倒,而且还在亡国成为阶下囚后,居然忘了过去自己也曾是皇帝。他投降后,魏帝曹奂封他一个“安乐公”称号,将他迁居魏国都城洛阳居住。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可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自此以后,一个成语“乐不思蜀”便诞生了。

汉朝的兴亡过程,西汉、后汉共405年,若把刘备和刘禅的蜀汉也算上,那么就440多年了。尽管刘邦是个农民,可刘邦却情商很高,智商也不低。楚汉相争胜利后,刘邦和群臣谈论楚汉胜败原因时说:“夫运筹策帷幄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馕,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而刘备之所以在乱世当中能存活下来,并且建立了蜀汉,不也同样如此吗?正因为他信任诸葛亮,把大权全都交给诸葛亮,放手让诸葛亮干,又有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等人能打仗,所以才转败为胜,取得了荆州,又进四川、占汉中,在曹丕废掉汉献帝自己建国后,继续打出了“汉”的旗帜。

而与蜀汉二世而亡,亡在了昏君刘婵之手一样,整个汉朝走向衰败、灭亡,当然也是因为政权太腐败和皇帝太昏庸,甚至有时还是一个小孩子来当皇帝。144年,汉顺帝死,梁太后抱着2岁的孩子登基,是为冲帝。冲帝在位不及1年也死去,梁太后与梁冀密谋,从皇族中选定一个年仅8岁的孩子为皇帝,是为质帝。质帝长大,初立,不满梁冀骄横,竟然被梁冀毒杀。于是,梁太后又与梁冀合谋,选立15岁的刘志继位,是为桓帝。就这样,一个2岁的孩子,一个8岁的孩子,一个15岁的孩子,接连成了东汉的皇帝。而还没有转机的是,到167年,桓帝死后,由于他没有儿子,又从宗室中选一个13岁的孩子刘宏即位了,是为灵帝。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227年,诸葛亮北上伐魏,在给后主刘禅的《出师表》中对两汉进行了总结,也表达了对桓帝、灵帝的叹息和痛恨,而诸葛亮所说的桓帝、灵帝,也就是几十年前15岁当上了皇帝的孩子刘志和13岁当上了皇帝的孩子刘宏。前后两汉,成年者即位的皇帝也不都是明君,很多昏庸无能,何况这些尚未长大成人的小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灵帝总算懂得朝政了,但他却又依赖上了宦官以对付外戚,想把权力从外戚手中抢夺回来。他甚至公开说:“张常侍(张让)是我公,赵常侍(赵忠)是我母。”一时间,宦官得志,无所顾忌,大兴土木,聚敛钱财,诬陷忠良,使桓帝以来的政局更为黑暗。满打满算,在两汉中,以孩子身份登基,唯一不昏庸的皇帝,也就汉武帝刘彻了,他16岁登基,在位54年,不仅没有亡国,反而还使国家强盛一时。

189年,灵帝死,江山继续传给了一孩子,也是15岁,即少帝刘辨。何太后临朝,太后兄何进秉政,但何进与宦官张让等早有矛盾。何进与司隶校尉袁绍合谋要诛杀宦官集团,由于何太后不答应,所以迟迟没有动手。后来,何进采纳袁绍的建议,私召西北地区的军事将领董卓带兵进京,想作为武力依靠,胁迫太后诛灭宦官集团。可张让等宦官先下手了,在何进入宫之际,杀了何进,之后引来袁绍率军对宦官的报复,杀死两千多宦官,张让投河自尽。而一阵宫廷残杀刚完,董卓的大军也到了,又是一场残杀,把袁绍赶跑,并废少帝,立刘协为帝,是为汉献帝,他也是东汉最后一个皇帝。尽管刘协登基时已经长大成人,但他却从一登基就成了傀儡皇帝,尤其因为没有军权,连自身安全都难以保障,不得不依靠各路诸侯。在董卓被灭后,汉献帝又成了曹操的傀儡,使其能够“挟天子以令诸侯”,有利自己称霸天下。220年,曹操死,刘协被迫传位给曹丕,东汉正式灭亡。

与其他昏庸皇帝或孩子皇帝相比,汉献帝算不上昏庸,但由于自身难保,也就江山难保了。所以,他也当然就一天没有体会到“大汉天子”的滋味,未过过一天“体面皇帝”的日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