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彩超技术的普及和开展,许多人在做超声检查时,经常看到超声报告单上报有肝内钙化灶、或者肝内胆管结石,大部分人对钙化灶及肝内胆管结石不甚了解,因而会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现在就为大家简单介绍几种超声检查中经常遇到的钙化灶和肝内胆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又称肝胆管结石(hepatolithiasis) , 是我国常见而难治的胆道疾病。其病因复杂,主要与胆道感染、胆道寄生虫(蛔虫、华支睾吸虫)、胆汁停滞、胆管解剖变异、营养不良等有关。结石绝大多数为含有细菌的棕色胆色素结石,常呈肝段、肝叶分布。①肝胆管梗阻:可由结石的阻塞或反复胆管感染引起的炎性狭窄造成,阻塞近段的胆管扩张、充满结石,长时间的梗阻导致梗阻以上的肝段或肝叶纤维化和萎缩,如大面积的胆管梗阻最终引起胆汁性肝硬化及门静脉高压症。②肝内胆管炎:结石导致胆汁引流不畅,容易引起胆管内感染,反复感染加重胆管的炎症狭窄;急性感染可发生化脓性胆管炎、肝脓肿、全身脓毒症、胆道出血。③肝胆管癌:肝胆管长期受结石、炎症及胆汁中致癌物质的刺激,可发生癌变。临床中,大多数肝内胆管结石常无症状,当急性发作时,患者可出现右上腹疼痛、寒战高热、黄疸等临床症状。①肝内见多个沿肝内胆管走行分布的强回声团伴声影,强回声周围还可出现无回声,(或表现为与门静脉伴行的肝内强回声团,呈“串珠样”排列,其后伴声影),当为泥沙样结石时,可表现为肝胆管内细小点状强回声或强回声带,其后有声影,部分声影也可不明显。②当未发生梗阻时,对应的肝内胆管可无扩张;当发生梗阻时,可见梗阻部位以上的远端肝内胆管内径增宽(>4mm),与伴行门静脉呈“平行管”征。③当肝内胆管结石合并炎症感染时,胆管壁可增厚,肝实质回声欠均质,若并发肝脓肿,胆管周边可见大小不等的不均质区。④当发现肝内胆管结石时,需向下探查肝外胆管内是否有结石。肝内胆管泥沙样结石,扩张的肝内胆管内见条状强回声后伴声影肝内钙化灶同样是肝脏内常见的强回声结构,其形成的原因可能为:
①肝内慢性炎症或创伤:肝内慢性炎症以肝结核和肝脓肿多见;
②寄生虫感染:肝脏寄生虫病也可以出现肝内钙化灶,常见有肝包虫病和肝血吸虫病,前者多见于牧民,后者多为痕迹;
③肝内胆管结石的形成:出现肝内胆管结石后会引起肝脏组织局部坏死的纤维化;
④先天发育形成。
临床症状
一般没有明显症状,肝内钙化灶绝大多数情况下是肝脏某些病变稳定或愈合后残留在肝脏的一种病理改变,形成后长期稳定存在,既不会自行消退,也很少继续发展,不会对身体造成明显的不利影响,也就无需治疗。
▶超声表现
①肝脏内的钙化灶多表现为肝实质内的孤立性颗粒状、斑片状、短条状或弧形强回声,其后伴或不伴声影。
②钙化灶的强回声周围无无回声环绕,胆管也无扩张。
③钙化灶的强回声不与门静脉伴行。
①数目:肝内胆管结石常为多发,肝内钙化灶多为孤立性存在。②分布:肝内胆管结石沿肝内胆管分布,呈“串珠样”,与门静脉伴行;肝内钙化灶随机分布,不与门静脉伴行。③周边:肝内胆管结石周边可有无回声环绕;肝内钙化灶无此征象。④肝内胆管扩张与否:肝内胆管结石是否会引起肝内胆管扩张,与结石是否引起梗阻有关,若梗阻则胆管扩张,无梗阻则不扩张;肝内钙化灶则不会引起肝内胆管扩张。
另外,肝内的强回声除了上述两种情况外,还需注意与肝内韧带以及肝内胆管积气的鉴别,通过多切面扫查观察强回声是否延伸、形态有无改变可以与肝内韧带进行鉴别;
而肝内胆管积气多为无固定形态的强回声,改变体位,积气所形成的强回声形态及位置均可改变。肝内胆管结石的“强回声光团”大都沿肝内胆管走向分布,这与钙化灶是完全不同的。所以B超发现肝内有“光团”后,要区别是肝内钙化灶还是肝内胆管结石,一个重要依据就是看远端胆管有没有扩张,而扩张的胆管内最容易形成淤滞性泥沙样结石。如果强光团周围出现液性暗区,同时伴有近侧胆管狭窄和远侧胆管扩张,更能确定为肝内胆管结石。总之,对肝内钙化灶不必盲目害怕和恐惧,首先要排除肝脏原发性或继发性肿瘤,继而要区分肝脏感染和炎症,进一步明确钙化灶是不是肝内胆管结石或者寄生虫感染后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