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方——“小陷胸汤”

方药组成

黄连一两、半夏半升、栝蒌实一枚。

最近更新公众号的频率比以往慢了很多,除了在医院规培的原因,还有就是最近自己的身体遇到了一些乱七八糟的小毛病,虽然不大,但总是会影响我的作息心情,12年是一个轮回,我已经二十又四了,同龄的朋友也都出现了或这或那的健康问题,而且大部分都是医务工作者,我父亲说过,医生首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健康,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所以这段时间我也逐渐开始不再像以往那般“热心肠”“工作狂”,虽然那样的人在道德制高点上有绝对的主权,但我觉得成年人的世界没有什么比健康更重要,再者,我又是个生性胆小的人,经不起狂风暴雨,所以在天空中飘下蒙蒙细雨的时候,我就要赶紧找个屋檐避雨。

今天给大家唠的是一张三味药的小方——小陷胸汤,此方在《伤寒论》中出现了一次,其大哥“大陷胸汤”却屡次被提及,不过在临床使用几率上来看,小陷胸汤稳压一头,其药物安全是一方面,功效可靠是更重要的一环。对于小陷胸汤,大部分人第一印象是“清热化痰”的方剂,不错!王付教授甚至把小陷胸汤看作是伤寒论中处理“痰热”的基础方,但这只是一个病机名词,落实到患者身上还需要一定的辨证能力,我近年来一直在研究方证辨证,就是本着化繁为简的态度,黄煌先生有句话很好,叫“大道至简”,真理总会是朴素的!我一直信奉它,愿意用一生去追求!

一、特异性方证

(1)心下压痛

《伤寒论》全书就一句条文描述小陷胸汤,“小结胸病,证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给大家推荐一种阅读伤寒论的新奇办法,它是由日本古方派始祖吉益东洞提出的,他要求学生先把条文里关于病名、病机、病因概念的文字用括号先括起来,只留下症状,会更加容易理解,那么此条就可以变成“(小结胸病,证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很显然,在竹简匮乏,惜字如金的年代,仲景已经明确强调了每个方子非常重要的特征,所谓“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所以小陷胸汤的“但见一证”就是“心下压痛”,心下压痛顾名思义就是医师用手去按压患者心下胃脘部时,患者疼痛拒按的一种客观表现,同时,患者可能也伴有主观的胃脘疼痛感,小陷胸汤的心下压痛还有一个特征,就是按压心下时,会感觉胸部、食道位置不舒服或有打嗝、反酸的表现,这是日本的寺泽吉年医师发现的,他认为小陷胸汤虽然条文言症状在心下,但其方名在胸部,所以其胸部也会出现一些症状,刘渡舟曾用此方加减治疗一湿热型冠心病患者,另有报道,此方也可以治疗急性的乳腺炎,另有医者以此方治疗咳嗽咳痰、胸闷的支气管炎患者,所以根据方名,可以将“心下压痛”的范围扩大,到整个胸部,如在外面的胸壁、乳房,在里边的食管、呼吸道、神经丛等部位,若出现痰热的表现,均可以考虑此方,这样可以充实其治疗范围。另外这里我要强调一点,因为此方非常重视“心下压痛“这个症状,而这必须要通过医生主动地去压患者肚子才会发现的,我一般每个病人都会做很详细的腹诊,王宁元教授说过一句话:很多方子都藏在肚子里的,你不摸就永远不知道了,如果不做这个步骤,那使用此方有的时候虽然看病机是痰热,但效果还是比较一般,这就是从药证方证去研究方剂的作用。

(2)体质状态

本方证患者要求体质充实,条文的“脉浮滑”提示患者多气多血,脉弱者慎用。高效使用本方的还有一个目标就是舌象,后世温病派补充了仲景对于舌象的叙述不足,认为此方的舌苔应当是黄腻苔者,用之必效。除了舌苔脉象,患者大便一般是较艰涩,起码不能太稀溏,这都是安全、高效使用本方的一些细节,望大家注意!

二、非特异性方证

(1)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一般这种咳嗽痰偏黄稠,且伴大便秘结时,瓜蒌实是必用的,黄煌教授常用麻杏石甘汤合小陷胸汤治疗痰热型小儿肺炎。
(2)胃痛、反酸、烧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三、方药加减
(1)咳喘重者,合麻杏石甘汤。
(2)伴胸胁苦满、往来寒热者,合小柴胡汤。

四、鉴别诊断

(1)大柴胡汤:均见口苦口干、苔黄腻、大便秘结、心下压痛,但大柴胡汤有胸胁苦满,且重用生姜,恶心反酸症状明显。另外根据汉方的资料,出现大柴胡汤证的患者,如果其体质不是很充实者,就要使用柴陷汤,可以将柴陷汤看做是大柴胡汤的稍微偏虚的状态。
(2)柴胡桂枝汤:此方也是汉方用来治疗心下胃疼的常用方,也见口苦口干,但此方有胸胁苦满柴胡证和汗出恶风桂枝证。
(3)半夏厚朴汤:此方的作用部位也在胸部和心下,多见心下痞硬,且按压心下部位时,患者可出现气往上顶出现反酸、打嗝的症状,与小陷胸汤有些类似,且苔也偏厚,但此方又称”四气汤“,其针对神经症状的作用较强,且没有热象,咽喉不适也是此方的一个关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