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内功之阴阳呼吸法
众所周知武术中大致把各派功夫分为内家拳和外家拳两派。其中太极、八卦、形意是内家拳的典型代表。关于内家拳和外家拳的界定标准说法不一,笔者认为以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为界定标准比较科学。简单说外家拳主要以胸腔呼吸来配合外在动作,内家拳则以腹式呼吸来配合周身动作变化。腹式呼吸有很多种,不同武术或者运动都会有自己独特的训练方法,在太极中的腹式呼吸方法,又分为腹式顺呼吸和腹式逆呼吸两种,此两种呼吸方法是“太极内功”的训练基础。再细致了解具体训练方法前我们要先了解何为腹式呼吸,何为胸式呼吸。
所谓胸腔呼吸,简单说就是呼吸的气体主要在胸腔进行周转、交换。常规没有经过训练的人便是这样的呼吸方法:空气从鼻或口经过气管吸入胸腔充满肺部,然后在肺泡内进行气体交换后,氧气进入血液,二氧化碳排出肺泡,和其他没有利用的剩余气体混合在一起从肺部经气管、鼻或口排出体外,如此规律周而复始。
胸式呼吸时胸腔及隔膜的变化
腹式呼吸是人与生俱来的呼吸方式,从胎儿在母体中孕育成长起,到婴儿降生后的很长一段时期,都在使用腹式呼吸。随着后天胸腔呼吸的介入,腹式呼吸开始慢慢退化,甚至丧失。一般人如果未经后天专项训练很难保持住这种呼吸方法。腹式呼吸运动是养生、武术、气功等领域特有的呼吸基本功。在生活中也被广泛运用,例如专业演唱的人一定会学从腹腔用力发声、潜水运动员之所以能在水下闭气几分钟,除了肺活量大以外,也是依赖于能够调动更深的呼吸……尤其在武术运动上,腹式呼吸是调动内气的基础,是锻炼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很好的训练方式,它是每一家内家拳练习精深内功前必须掌握的基础课程。
婴儿与生俱来的腹式呼吸
从解剖角度讲,腹式呼吸相对于胸式呼吸来说,气(不仅有外在的空气,还有身体内的精微能量物质——炁)不再是吸入到肺部,而是随意念吸入到横隔以下的腹腔(此处涉及到意念引导内气的知识,后续文章将专享讲解)。在腹腔循环后,再逆向上升。总体来讲,腹式呼吸属于内功范畴,运动上讲究动作、意念、呼吸的三者配合。故在不同的训练方法上,根据目的和要求不同,同是腹式呼吸运动,内气在运行路线以及周流时间等细节方面却有很大的区别。但共性的是腹式呼吸运动都是内气运行深度大、要求意念、内气和动作配合的一种特殊运动方式。
在太极拳中,对于内气控制的方法较多,除了初期的自然呼吸法外,主要用到两种呼吸方法,既腹式顺呼吸和腹式逆呼吸。两种呼吸方法互为阴阳,呼吸与动作内外配合上也是刚柔并用。两种呼吸方法的共性是呼吸时气血运行路线为上至头顶(百会穴)或者胸口(中丹田),下至小腹部(下丹田)。但由于呼吸互为阴阳,随呼吸的变化内气在丹田的盈虚表象也有不同。下面以气血升至中丹田为例具体介绍一下两种呼吸方法的运行特点。
腹式顺呼吸具体做法是:吸气时,气血下降,从中丹田下降至下丹田,此时小腹部向外凸起,呼气时,气血上升,从下丹田上升至中丹田,此时小腹部向内凹陷。如此为一次腹式顺呼吸。
腹式逆呼吸具体做法是:吸气时,气血上升,从下丹田上升至中丹田,此时小腹部向内凹陷。呼气时,气血下降,从中丹田下降至下丹田,此时小腹部向外凸起。如此为一次腹式逆呼吸。
针对腹式呼吸的训练,太极拳有专门的一个开合桩进行辅助练习,动作中完全按照动作的开合、招法的刚柔、呼吸的顺逆进行。具体开合桩做法如下:
习练者并步站立,提膝左脚横开半步,大致与肩同宽,两脚保持平行。调整身形,保持立身中正,舌顶上颚、目视前方。双手逆缠向两侧外掤,待双臂撑开后,两手顺缠回收,两手心向内,指尖相对,与下丹田呼应,保持沉肩坠肘、含胸塌腰、气沉丹田。此时意想下丹田和命门之间形成一个立体的“气球”,意念关注在“气球”的大小变化上。
开合桩第一阶段(腹式逆呼吸):吸气时,意想命门和下丹田之间的气球随吸气不断扩大,同时两手随气球的扩张不断向外打开,呼气时,气球随吸气慢慢缩小,同时两手也随气球的向内收敛而慢慢回收至小腹,如此一吸一呼反复练习;
开合桩第二阶段: (腹式顺呼吸):吸气时,两手由外向内慢慢回收,同时意想命门和下丹田之间的气球随吸气不断缩小,呼气时,气球随呼气慢慢扩大,同时两手也随气球的向外扩大而自然掤开,如此反复循环。
开合桩练习是建立在简单的腹式顺逆呼吸熟练的基础上,练习时更多关注在意念与手法的配合,尤其此时腹部的凹凸与意念的“气球”开合刚好相反,为了防止混淆,需要先熟练掌握简单的腹式呼吸方法后,再练习开合桩。
两种腹式呼吸方法,一顺一逆、一刚一柔。在气血升降以及下丹田的凸凹上完全相反,在功用上也是完全相反,太极招法分动静、讲开合、用刚柔。在运用上,外在动作表现为阳刚时,内在的呼吸为腹式顺呼吸;外在动作表现为阴柔时,内在的呼吸则为腹式逆呼吸。由于刚招表现多为松活弹抖、迅猛灵脆,此时的呼吸也变化迅速,为腹式顺呼吸;柔招时,动作连绵不断、舒缓大方,此时为缓慢的腹式逆呼吸。因此讲两种呼吸方法也有快慢之分。
下面抽两招刚柔对立的招法进行举例分析:“掩手拳”是刚招的代表,在做此动作时内在呼吸为腹式顺呼吸。掩手蓄势时吸气下沉,气血下降至下丹田,下丹田向外凸起,当转腰弹抖发力时,内在的气血则由丹田瞬间上升外放,下丹田表现为凹陷回收;“懒扎衣”是常见的柔招的代表,以分掌外分和悬腕下沉两个动作为例讲解一下腹式逆呼吸是如何配合的:当右掌随转腰向右侧外掤时,为吸气,气血从下丹田升至中丹田,下丹田表现为凹下。当领指坐腕,松垮下沉时,为呼气,气血由中丹田下沉至下丹田,此时下丹田表现为外凸。整个过程中动作舒缓自然,呼吸也随之连绵不断,运转自然。
腹式顺呼吸和腹式逆呼吸是互为阴阳的两种呼吸方法,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在练习中缺一不可,只因练习者在不同阶段所需的内容有所不同,各有偏重,但从一个完整的练拳体系讲,拳法追求的终极目标是“五阴并五阳”刚柔相济,那么呼吸方法也是缺一不可,必然交替使用,阴阳平衡。
以上两种呼吸方法的讲解,主要以练拳初级的运气形式为例,内气循环比较小,方便理解、便于学习。待内功有所提高后,太极内功的训练方法、要求以及运气方式上也会更加复杂和严谨。一般情况下,练到周身动作协调、劲力完整阶段,此时气血充盈,经络通畅,每一动作都是意、气、力的完整运动。太极运动讲究“劲起于脚,行于腿,主宰于腰,形成于手指”,所有动作在肢体要求上务必做到内劲节节贯穿、连绵不断。气血运行上也是从头到脚、内气鼓荡的周身循环形式。功夫练习到一定阶段后,身体内在气息运用已经形成本能反应,外型上从大圈到无圈,内劲上内透骨髓、外达毛发、发劲随心所欲。此时内气运行不再要求有刻意的路线或者循环,而是“心想、意起、神往、行随”反应快速,完整一气。内外结合完全发于本能反应。
小周天运行图
练拳初期主要用到任督二脉循环形式(既“小周天”)即可。由于督脉统摄周身阳气(故督脉亦称阳气之海),任脉统摄周身阴气(故任脉亦称阴气之海),练拳时通过舌顶上颚的方式(搭鹊桥),将任督二脉衔接成一个循环,便可起到融汇周身阴阳二气,协调阴阳平衡的作用。常加习练,练拳初期便可达到很好的养生和提高内功的效果。
对于初学者来说,在疏导经络的同时还需要注意内气的培养,经络引导如挖渠引水,源头活水必须充足。内气引导上要求身体必须培养出足够的内气根基,否则强行引导,不但达不到预期效果,反而容易导致气血虚亏、精神不振。太极拳关于内气的培养方法有很多,腹式呼吸是最基本的呼吸训练方法,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无极桩、混元桩、开合桩、缠丝桩、周天引导桩以及升降桩、三体式等等一系列的专项训练功法。本文主要叙述的两种桩功训练方法合起来就是“开合桩”,关于其他的训练桩功我们会在后续文章里专项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