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战略笔谈⑪ | 新发展格局下的经济高质量发展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不断蔓延, 全球经济增速急剧放缓,国际政治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7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指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党中央深刻把握当前世界发展新趋势新特征,着眼中长期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将对我国经济产生深远影响。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从中长期视角看,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工作的主要内容和战略目标,必须不间断地向前推进。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的发展阶段、环境、条件正发生深刻变化,国际环境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显著增强,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符合历史发展趋势,也为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符合经济发展规律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成为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决定了我国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是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复杂多变,逆全球化思潮和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海外贸易、国际投资、技术引进等经济活动的阻力显著增大,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将面临巨大风险。在这一现实背景下,将经济发展重心定位于国内市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既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阶段,又能够在较大程度上降低外部风险,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战略选择。

一是我国充分具备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物质条件。改革开放40 多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积累了丰厚的物质基础。2019年我国GDP约为14万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的16%。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持续保持稳定的中高速增长,显示出强大的潜力和韧性。从总需求角度看,我国拥有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人口数量达到14亿的超大规模消费市场;同时,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形成巨大的投资空间。在消费和投资的强力拉动下,我国经济总需求的提升空间广阔,支撑经济增长潜力不断增强。从供给侧角度看,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充沛,2019年玉米、稻谷、小麦三大谷物自给率接近99%,能够满足国内需求。我国还拥有规模庞大、结构完整的制造业体系,是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经济体,并且高素质劳动力资源丰富,为供给能力的持续提高奠定基础。

二是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对外向型经济模式产生重大挑战。随着科技进步和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快速推进,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正发生深刻变化,逆全球化思潮开始蔓延,国际交往中单边主义抬头,威胁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贸易保护政策不断推出, 严重阻碍了国际间正常经济往来。例如,美国利用《购买美国产品法案》强制美国联邦政府机构采购在美国生产的产品,还通过《国防授权法案》以国家安全为由,限制中国企业的通信设备和服务进入美国市场。同时,在单边主义驱使下,我国与世界部分发达经济体之间的技术交流难度加大,高端制造业中关键部件的供应链面临断裂风险。

三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一方面,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并非闭关锁国,而是通过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畅通国内经济循环,扩大产业竞争优势,推动国际经济循环顺畅进行。另一方面,新发展格局要求致力于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高经济增长潜力,增强经济发展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降低不确定性带来的冲击,从而促进国内经济循环的通畅运转。

新发展格局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内生动力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强调内需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促进经济体系对国内需求适配性的提升,在提高消费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改善生态环境、防控经济运行风险等方面均产生积极作用,将有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有利于国内消费需求的充分释放和消费质量的提升。我国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持续保持增长,2019年社会消费零售总额为411649亿元,同比实际增长6%,网上消费零售额增长更为迅速,2014 年全国网上零售额27898亿元,到2019年增长至106324亿元,年均增长约50%,网上零售额的快速增长反映了我国消费需求不断增强。同时,随着人均收入的提升,消费内容从衣食住行向教育、文化、旅游、健康等更高级层面转变。在新发展格局下,随着国内大循环主体地位逐渐形成,供给体系更加倾向于国内市场,更多资源和产能将用于满足国内消费需求,为提高消费质量创造充分的物质条件。

二是有利于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供给质量。定位于高技术产业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对于推动经济数字化、智能化、高速化具有关键意义,是优化经济结构、提高供给质量的重要抓手。一方面,建立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和超性能计算中心,提升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技术为基础的智能计算能力,构建5G网络、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先进通信设施,为数字经济、算法经济、智能经济等高效能产业形态提供技术支撑。另一方面,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智能技术深度介入传统产业的生产过程中,提高生产体系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构建产业融合基础设施,以信息技术赋能传统产业。因此,新发展格局下,国内新型基础设施投资空间巨大,将有力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进而加快产业结构优化,提高供给质量。

三是有利于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随着经济稳定增长,我国创新能力整体上有所提升,2019年创新指数排名位列世界第14位,并在多个领域处于世界前沿;2019年R&D 经费达2.21万亿元,是世界第二大研发投入国,研发强度为2.23%,超过欧盟平均水平。但是,我国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远未达到世界领先,严重制约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其重要原因在于,长期出口导向的增长模式强调以价格优势占领市场,缺乏对高端产品的研发激励,进一步导致科技创新体系缺乏原始创新动力。在新发展格局下,生产和研发体系将逐渐减少对国外技术的依赖,形成对自主创新的强烈需求,倒逼科技创新体系进行体制机制改革,建立起有效促进原始创新的研发环境。并且,我国拥有较强的科研人才培养能力,2019年我国在学研究生286.37万人,其中博士生42.42万人,硕士生243.95万人。大量高素质科研人员能够有效支撑自主创新能力的快速提升,从而增强新发展格局下科技创新体系的改革效果,快速提高原始创新能力。

四是有利于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宜居环境。医疗、教育、养老、环境治理等公共服务水平直接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当前我国公共服务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以医疗服务为例,2019年我国每千人注册护士数3.18人,同比增长8.2%,但与发达国家普遍在10人以上的水平差距较大;我国卫生支出占GDP比例不到7%,大幅度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同时,我国长期的低生育率导致幼儿教育和老年人护理的需求缺口较大,相应的公共服务未能充分满足这一需求,教育和养老成为重要的家庭负担,严重降低了居民生活品质。在生态环境方面,长期的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容易诱发为发展制造业而忽视环境保护的现象,造成我国一些经济发达区域的环境污染问题。新发展格局下,提高居民生活品质成为重要的发展目标,公共服务行业将得到更多资源的支持,服务供给能力相应提升,并且随着经济对出口依赖程度的降低和产业结构的优化,重化工业产出减少,为加快生态治理、改善宜居环境创造了积极条件。

五是有利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高经济效率。发展经济学理论表明,传统的出口导向发展模式,虽然有助于实现较高的增长速度,但是受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较大,经济运行的不可控因素较多。新发展格局的形成增强了内需在宏观经济中的地位,使完善经济体系的改革目标更多集中于满足国内需求,减少了体制机制改革中可能遇到的不可控因素。新发展格局下,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之间更加协调,降低全球经济低迷和发展环境不稳定带来的风险,为完善经济体系创造有利条件。双循环的相互促进,有助于我国经济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对外开放,既降低外部冲击,能够吸收有利的经济发展要素,推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高经济效率和发展质量。

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新发展格局在我国经济处于新发展阶段、外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历史时期逐渐形成,在此过程中,国内大循环的主体地位不断增强,同时,世界经济衰退、逆全球化进程、贸易保护主义、关键技术封锁等一系列因素持续产生影响, 显著增加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风险和挑战。

在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外在环境均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要通过不断完善体制机制、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创新能力、协调区域发展、提高开放水平,使国民经济循环更加畅通,构建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第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确保经济稳定增长,为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的内在环境。首先,加快体制机制改革,使经济体系能够顺畅调整,以快速适应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发展模式,保持经济增速稳定在合理区间。其次,大力优化营商环境,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营造稳定公平的市场氛围,为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经营环境。同时,更加注重债务风险,逐步改变“脱实向虚”的金融结构, 使实体经济、债务负担、金融体系之间形成畅通的资金循环,在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消解各类经济风险。

第二,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供给效率和供给质量。加快适应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产业发展模式,使供给能力在更高质量水平上满足国民经济内在需求。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以数字化、智能化等先进技术提高传统行业的产出效能,并逐步淘汰落后产能。通过提高我国产业基础能力和技术水平,使产业链供应链更加畅通,增强产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第三,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解决“卡脖子” 技术难题,为高技术产业发展质量的提升打好基础。要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以更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尤其是原始创新能力为目标,优化机构设置、建立服务平台、完善评价体系,使科研项目、研究经费、研发人员更高效地发挥科技创新效能。改革产学研协同机制,提升技术转化效率,充分发挥创新成果的经济价值。加强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建设,以科学的政策组合推动科技创新体系的不断完善。

第四,加快区域协调发展,释放相对落后地区发展需求,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力。新发展格局下, 进一步释放内需成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加快区域协调发展,提高相对落后地区的发展水平,既能够扩大内需,又有助于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区域协调发展应完善空间布局,构建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格局,使不同地区形成科学分工、各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另外,合理推进城市群建设,使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群之间建立起通畅的经济循环和功能互动。

第五,以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虽然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增加,但是开放的经济环境是推动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在新发展格局下,应在更高水平上继续坚持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多边贸易体系争取发展空间,并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推动形成更加科学公正的国际经济治理机制,争取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机关服务中心

文章来源:《中国发展观察》2020年第23期

(0)

相关推荐

  • 2021十四五三个重要新战略被提出后,哪些产业大有可为 转载

    [原标题]芮明杰:新战略发展格局下,哪些产业大有可为 新战略催生全新发展格局 毫无疑问,我们当下正处在一个巨变的时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央已经精心绘制了一系列涉及经济.产业.科技等方方面面的宏伟蓝 ...

  •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海南思考

    作者:林芳兰(中共海南省委党校教授)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并作出重大工作部署.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对于实现我国更高质量.更有效率. ...

  • 徐洪才等: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考量

    时间  2020/9/15 15:47:59 中国政策研究网 访: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教授,桑坦德经济学教席教授朱 天,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原副校长董小麟  ...

  • 贾康:“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认识框架

    本文发表于<金融经济>2020年第12期 摘要:中央近期强调"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本文在梳理"双循环" ...

  • 新发展格局育新机,“十四五”要解决“两矛盾”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谋划好"十四五&qu ...

  • 由“增长发动机”转为“发展推动器” 

    ■高帆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是在我国开启现代化新征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纲领性文件.它立足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 从“内循环”看“新基建”

    作者: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网络与信息中心(图书馆) 赵欢 现代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社会发展中最重要的关键环节,对应到不同的历史时期,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上的影响也不尽相同,但每一次的进步都产生巨大推动力.随着互 ...

  •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主动作为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主动作为 2020-10-30来源:新华视点微博播报 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说,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我们党对经济发展 ...

  • “双循环”与黄金市场开放

    "双循环"概念及提出背景 7月30号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着眼于国民经济"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提出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 ...

  • 【你好,“十四五”】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 未来五年我国发展方向有何特点?

    央广网北京11月4日消息(记者陈锐海 王子衿 孙冰洁)11月3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正式发布. ...

  • 前瞻“十四五” |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促进高质量全面开放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描绘了面向未来的"十四五"以及2035年远景发展蓝图.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