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何时照我还?
桃源行
宋代:王安石
望夷宫中鹿为马,秦人半死长城下。
避时不独商山翁,亦有桃源种桃者。
此来种桃经几春,采花食实枝为薪。
儿孙生长与世隔,虽有父子无君臣。
渔郎漾舟迷远近,花间相见因相问。
世上那知古有秦,山中岂料今为晋。
闻道长安吹战尘,春风回首一沾巾。
重华一去宁复得,天下纷纷经几秦。
明月何时照我还?
陶渊明的《桃花源诗并记》后,文人骚客纷迭而至,把桃源作为诗文噫叹的源泉。《归去来兮辞》为陶渊明辞去彭泽令后刚回家时所作,《桃花源诗并记》却是诗人隐居田园己有十多年之作。现代人不管陈寅恪还是唐长孺关于桃花源有无确指的考证,都不如诗文遐思万千。
早年喜欢宋词,本子基本不外乎唐圭璋的选本居多。唐圭璋先生被称为“词林宗师”,这是后来名字熟悉了方知,先生经历坎坷,早年失怙失恃,中年丧妻,两人的“戴月踏莎还”,而今寒深谁复问添衣?
唐圭璋《梦桐词》集里收录了一首《隐括桃花源记》,所期望的大抵是“男女笑声喧”,其实听艳羡烂柯记,因为忘忧还要让时间忘掉你才行。故此,唐先生也会说,“斟酒初开宴,不记是何年。”这首词应该写于妻子病逝之后的壮年怀想,人生犹梦,最后连至亲人的容颜都模糊不清了。
大约在唐玄宗开元七年,十九岁的王维早已名动四方,“咸阳游侠多少年”的翩翩少年写了一首向陶渊明致敬的乐府诗《桃源行》,展现的人间田园生活,透出了唐朝恢弘奢靡气氛中的一股清新,隐隐仍然有“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的惆怅。
桃源一向绝风尘,王摩诘言其与诗友裴迪终南山同访隐士吕逸人,吕逸人无求于功名,不碌碌于尘世,长时间闭户著书,是真隐士而不是走“终南捷径”的假隐士。当然王维与裴迪早年同住终南山,后又在辋川“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比之桃源更加令人神往。
清代王士禛说盛唐高不可及,其实还是读王摩诘自在,这种随意自然,韩退之,王介甫犹可追几无可能。仅限于他们三人的同题桃源行,其他没有什么可比性。至于贺铸只能吟唱:流水长烟何缥缈...夹岸桃花烂。
写过《师说》的韩愈,并不是刻板的老夫子,适逢狂人辈出的盛唐,他的《师说》呢,便属于一本正经的狂,唐宪宗时举国一片佛声,韩愈上书皇帝竟然说,信佛的皇帝都是短命的,气的皇帝恨不得立即杀了他,随之在宰相裴度、崔群劝说下,把韩愈贬到了潮州当刺史。
这样一本正经的狂人他的七言古诗《桃源图》,自然是全面否定什么神仙信仰之类的。神仙有没有还不定呢?桃源仙境的传说基本更是荒唐可笑。去过的人不愿回来,没去过的人活在传说里。
先不言“万里苍苍烟水暮”,另外意境“川原近远蒸红霞”,如此花开之盛,如此描摹,也唯有韩退之的冷嘲热讽。人世间的夜半鸡鸣,在于有意无意间,俗人俗世,神仙桃源不如武陵人活在羁旅实在。
读过韩退之的“种桃处处惟开花,川原远近蒸红霞。”再读王安石《春日绝句》云,“春风过柳绿如缲,晴日蒸红出小桃。”原来桃花灿烂的出处在这,似乎“人神共愤”的变法者王介甫 ,还在邋遢的春日逍遥。
熙宁变法的功过是非,距离愈远非吾辈所能辨识,每一次新法就拉一遍仇恨,次次树敌无数,其间两度罢相,周遭所剩皆是奸佞小人。“拗相公”的《桃源行》便有了政治家的悲悯,现实残酷,哪里还会有桃源?
四季轮回,桃花源里的种桃人家,不知道种桃度过了多少春夏秋冬,“采花食实枝为薪”,或许王安石期望的太平盛世,是“虽有父子无君臣”,可惜都以为秦政没有了,桃源中人“岂料今为晋”,以为换了天地,岂知“天下纷纷经几秦”,桃源行算是一场梦。
【 绘画:吴冠中 】
前篇回溯
- The End -
花花君
入群请加花花君
备注入群
花花视界微信群
浊世流转的清凉
一个文艺大叔的个人呓语
读书、看电影
用心灵旅行
长按指纹3秒“识别二维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zhl172901515】
更多微信公众号
夏之桑榆
或许除了设计、摄影、生活中的小确幸,我们什么都可以聊
子淦语妙天津卫
古今多少事,皆付笑谈中
烂柯记
晋人王质入山打柴,观人下棋,局终发现手中斧柄已烂...山中一日,世上千年...只恐烂柯人到,怕光阴、不与世间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