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血腥与狗血的英国历史小说
人生最大的教训之一是要懂得如何拒绝,其中最重要的拒绝是拒绝为你本人做某事或拒绝为他人做某事。有些活动并不太重要,徒耗宝贵的时间。而更坏的事情是只忙于一些鸡毛蒜皮的事,这比什么都不干还要糟糕。要真正做到小心谨慎,只是莫管他人闲事还不够,你还得防止别人来管你的闲事。不要对别人有太强的归属感,否则会弄得你自己都不属于自己了。你不要滥用友谊,也不要向朋友要求他们不想给的东西。过犹不及皆是害,和别人打交道尤其如此。
by 巴尔塔沙·葛拉西安
充满血腥与狗血的英国历史小说
《提堂》是英国女作家希拉里·曼特尔的历史小说,背景与英剧《都铎王朝》大概类似,回顾16世纪都铎王朝时期,亨利八世与安妮·博林的传奇故事已经被演绎的如火如荼,几乎使人忘记了其中的血腥。
希拉里·曼特尔痴迷于历史情题材,还是有渊源的,虽然出生英格兰,却是爱尔兰后裔,家族数代人均有着爱尔兰情结。在回忆录《气绝》中,她曾解释过贯穿自己小说的原动力——她的家庭背景。
1974年,22岁的希拉里·曼特尔开始写作生涯,她终于用两百年后的心绪开始了对法国大革命的缅怀,这部追随那场疯狂革命的致敬之作,直到1992年才以《一个更安全的地方》名字出版。
任何以革命为噱头的召唤都可能意味着哀鸿遍野,普通人的涂炭生灵,但女作家在小说中用精致敬仰的笔触描述了丹东、罗伯斯庇尔和德穆兰,三人的童年,一直追溯到1794年恐怖统治时期,扼腕不已他们的英年早逝。
法国大革命初衷是追求自由、平等、民主,结果却背道而驰,充满了暴力与恐怖,特别在“雅各宾专政”时代,独裁统治登峰造极,以革命和人民的名义随意践踏人权。最终大革命演变成一场悲剧,迎来了拿破仑的独裁统治,历史总是何其相似的重复。
之前就有媒体译为《死尸示众》,去年的台译本叫《血季》,其实《提堂》就是提审过堂的意思,这是当时审判安妮·博林“淫乱叛国”罪时的一句名言,原意是通知负责关押皇亲国戚的伦敦塔监狱中的护卫将安妮·博林的“同党”们提来候审,和“死尸”没有关系。
《提堂》讲述了安妮·博林倒台和被处死的经历。这里面有个重要的旁观者和参与者,托马斯·克伦威尔,亨利八世的首席国务大臣,幸好这是系列小说的第二部,前一部是《狼厅》,当然这个克伦威尔不是之后诺干年英联邦首任国家元首奥利弗·克伦威尔,他们只是可能有点亲戚。
看历史小说的困惑来自历史的空白,若不是由于这篇所谓的文字,半途而废的阅读随时都在发生,随着绞刑架的竖起,故事变得愈发紧张。为了HBO剧集《都铎王朝》,恶补了英国那段纷乱的近现代史,最后愈加糊涂,完全无迹可寻,发觉历史莫衷一是。
通常以为漂亮女人愚蠢的几率要大一些,尤其在女小说家的笔下,安妮·博林就是如此,若是再加上善变,那就是谁也无法阻挡漂亮善变自以为是的女人,自作自受地滑向毁灭的泥沼。
女小说家希拉里·曼特尔因为身患重病,服用的大量激素类药物令身体走形,这已经无所谓了,“每一天都是崭新的,你只要在意今天要写什么就可以了”,好奇这个时候女人的心态,而不是掩饰小说家对男人的嗤之以鼻。
很明显,在她书中的所有男人,都比不上托马斯·克伦威尔,这么令人目不暇接欲罢不能,不过像是女小说家本人,先迷上了这个横亘在历史后面的男人吧。
这个几乎已经被英国历史学家们定性为粗鲁的弄臣,被狄更斯描写为“一个令人难以忍受的、手上沾满鲜血的恶棍,他的存在本身就是对人性的侮辱”的历史人物,在曼特尔笔下,一瞬间,流光溢彩。
在《提堂》中,她对于克伦威尔有过这样一段描述,“假设早上把克伦威尔关进阴暗潮湿的地牢,晚上你再回去,会发现他端坐绒靠垫,啖着云雀舌,全地牢的犯人都已尊他为老大。”
伤感是难免的,尤其是知道某个历史人物注定的结局,亨利八世事后对处决克伦威尔非常后悔,在那个时代,贵族的精英阶层正在塑身,重新出发。就像哈代曾在描写苔丝死亡那一刻大哭不止,同样期待女小说家下一刻的伤感。
等待酷暑之前的一场雨,被世事缠绕的有点焦头烂额,于是正好读书,读闲书,一年剩下的时间也就过半矣,只能如此在小说的历史摇摆里模糊着时间,不知今夕何夕。
【 绘画: Ruprecht von Kaufmann 】
前篇回溯
- The End -
花花君
入群请加花花君
备注入群
花花视界微信群
浊世流转的清凉
一个文艺大叔的个人呓语
读书、看电影
用心灵旅行
长按指纹3秒“识别二维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zhl172901515】
更多微信公众号
夏之桑榆
或许除了设计、摄影、生活中的小确幸,我们什么都可以聊
子淦语妙天津卫
古今多少事,皆付笑谈中
烂柯记
晋人王质入山打柴,观人下棋,局终发现手中斧柄已烂...山中一日,世上千年...只恐烂柯人到,怕光阴、不与世间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