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
城乡融合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城乡二元结构是我国现阶段最突出的结构性矛盾之一,不仅导致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突出,也是制约“三农”发展的根源性体制障碍。解决这一问题,希望和出路在城乡融合。所以我们党提出了“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战略思路,即通过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来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这意味着我国在处理城乡关系上要实现向以城带乡、城乡融合一体发展的战略性转变。从生产力角度看,要大力推动城乡在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方面互动融合、均衡发展,其重点在尽快弥补农村各方面发展短板,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从生产关系角度看,就是要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塑造新的城乡关系,其重点在通过制度安排多向农村倾斜,消除制度性城乡分割和差异,使城乡关系更加和谐,加快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进程;从政策角度看,就是要突破过去城乡分离脱节的政策框架,支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注意在干部配备、要素配置、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上优先满足、优先保障,推动城乡一体化、相交融、均衡化发展。由此说来,城乡融合发展就是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的根本路径,也有学者称为“核心路径”。
一是空间布局合理化。由省级宏观指导,市级统筹协调,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制定乡村振兴规划体系(与城镇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在综合考虑域内人口迁移变化、产业发展需求、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交通道路建设和城镇发展格局等因素基础上,统筹布局产业发展、村镇体系、生态保护空间,重构城乡空间体系,既明晰城乡界线及其功能定位,又推进城乡相互耦合、协同发展。
二是要素流动自由化。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彻底消除阻碍城乡要素合理流动和平等交换的体制性缺陷,建立健全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和发展体系,促进城乡要素资源双向自由流动、合理配置。重点是通过改革创新,降低城市人才、技术、资本、信息、管理等要素资源“上山下乡”的制度性交易成本,搭建农村集聚要素资源平台,引导城市资源要素更多地向农村农业流动。如湖北省提出,通过大力实施“三乡”工程等政策措施,引导城镇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向农村流动。
三是公共服务均等化。统筹谋划城乡教育、就业、医疗、文化、交通、商业、社保、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和服务能力建设。将建设重点放在农村,综合提升乡村公共服务软、硬件水平,提升设施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加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提高供给质量,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对接便利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同时,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
四是基础设施一体化。按照“杜绝空白、改造落后、打通断头、互联互通、持久共用”原则,全面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大幅提升乡村交通、通信、电力、给排水、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和水平,普及农村厕所革命,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平等覆盖、对接联通,强健农村振兴发展的“骨骼”脉络,提升广大农村的“内在气质”和“外在颜值”。
总之,只有通过城乡融合发展,落实以城带乡方针,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短板,推进城乡之间的产业对接融合、互动发展,有效提高乡村发展质量,最终形成城乡一体、相互促进、交融协调、互动共荣的发展新格局,才能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使进了城的人能放心、留在农村的人可安心、返乡下乡的人有信心,让城镇与乡村协同发展、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