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赋能丨孩子的考试成绩这样聊

考试结束后,大家都很关心孩子的成绩。学校和老师会从专业的角度进行全方位分析总结,并对后续的学习各环节给予指导性的、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

那么,作为家长,当您收到孩子的成绩信息,您会以怎样的心态跟孩子沟通、分析呢?

如何理性看待孩子的分数,如何帮助孩子解开成长路上遇到的各种困惑,是我们每个家长的必修课!

今天,我们整理了一篇文章,希望对您能有些许启发和帮助。

01

成绩期望宜适度 调整心态莫焦虑

按照心理学家耶克斯-多德森的研究结果,人从事高智力的复杂劳动,工作效率与焦虑水平呈“倒U型”,也就是适当的焦虑可以起到促进作用,但是过高的焦虑水平,却会阻碍智力活动的效率。人之所以产生焦虑,是对未来结果的没有能力把握,同时又将学习工作结果看得过重,有过高地期待好,于是焦虑产生了。家长应理智地认识到:孩子不是我们的后继,他们有自己的理想目标。所以,家长的望子成龙,光宗耀祖的补偿心理可以稍息了。

今年初的时候,在我们教育局工作的一位朋友找到我:孩子贺贺是重点中学的高三毕业生,平时成绩很优秀,近期孩子的学习效率和成绩却每况愈下。原来,为了迎接高考,家里面对孩子百般照顾,行为处事谨小慎微,搞得家长和孩子身心疲惫,结果事与愿违。这是常见的“考试焦虑”情绪反应。问题出在家长和孩子对考试期望太高,并且面对激烈的升学压力,没有把握前途的能力。我们应看到,孩子的成长重于成功。人生的真谛,不是要考第一,而是要做最好的自己。只要勤奋努力了,问心无愧即可,即使有些失误,也是正常的现象。家长茅塞顿开,回归正常的家庭作息和生活节律。家长释然了,孩子塌心了,效率提高了。孩子轻装上阵,一路前行,成绩反超了过去,最后,孩子顺利考入“985名校”。

02

试卷分析找差距 查找漏洞固根基

我们与其过重地看待孩子的考试分数和成绩排名,倒不如拿到试卷以后,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分析,从中找到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从而巩固孩子的基础知识,这才是我们平时各种考试的真正目的。

一般说,试卷分析主要分析产生错题的原因。一是概念不清导致的错误。比如,物理学中压力压强分不清。二是思路不对,尤其是数学中的几何问题,更是导致初二学生产生成绩分化的重要因素。比如,要证明两个三角形中的一组角相等,多数情况下是利用全等三角形,可是本题却是利用平行线知识,不加分辨就会导致思路错误。三是马虎大意。说起马虎来,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不重视,以为是小毛病,其实这是大问题。这个暑期,我通过调研今年全国40多套的中考题目发现,其中60%的题目属于基础题目,也就是考试孩子的熟练程度。以数学学习为例,准确快捷的计算能力是基本功,25%是中等偏上的难度,真正的难题不超过15%。所以“懂道理算不对” 这是孩子计算能力薄弱的表现。四是缺乏训练。一些要求有思想性的的文科知识,比如:给问题情境,让孩子们扩写。孩子们往往因为读书量少,导致思维狭窄;类型题做得不足,不会灵活运用。

03

标本兼治为上策 优化学法添动力

学习是要讲究方法的,尤其对初中以上的孩子更为重要。小学生学习主要凭兴趣爱好,初中生靠方法习惯,高中生拼的是责任和毅力。对于普通的中小学生来说,及早完整地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可以大幅提高学习效率,增强竞争实力,为后来的学业腾飞平添动力。

学习方法虽然因人而异,但是在学习的整个环节上,还是有章可循的。比如:制定计划、课前预习、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及时复习、独立作业、阶段小结、课外学习,缺一不可。在即将到来的寒假,正是实现反败为胜,弯道超车的最佳时间节点。家长应本着“放心、放手、放权”的超然思维理念,引领孩子及早规划人生,制定下个学期的前进目标。包括班级前进多少名,总分提升达到多少?各科成绩达到多少?主要是孩子自己提出和制定,家长切莫强求。应做到:前进一名不为少,提高一分也进步。这更多地体现出孩子的“向上、向善”的进取意识。

研究表明,课前预习可以提高30%的听课效率,尤其是对理科学习非常重要。孩子可以每天选择2-3科重点预习,每科大约10-15分钟,找出知识的难点疑点,以及前后知识的联系。上课听讲时紧跟老师的讲解思路,全力搞清知识原理。无论是理科还是文科,尽量做到当堂消化吸收,记住相关的知识点和词汇等,避免将所有学习任务都挤到晚上。课下做作业前,一定要先复习课堂的知识要点,采用“闪回知识过电影”的方法,复习知识脉络。同时认真阅读教材,对其中的重点内容,在完全理解的同时着重记下相关结论,再完成作业。不要形成一边查找公式结论,一边做作业的不良习惯。

总之,家长面对孩子或高或低的期末成绩,少看分数重知识,不惟结果重努力。

来       源 | 许新华文摘

作       者 | 韦宁教授

推       荐 | 余智豪

整理组稿 | 校办公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