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的历史文化和那些文物
有关古代冬至习俗盘点
在我国古代,冬至节可是很受到人们的重视。连古代君王都要在冬至节这一天庆祝节日。今天就让小编给大家普及一些冬至节气的知识,看看古代人的冬至习俗。
冬至节亦称冬节、交冬。它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宫廷和民间历来十分重视,从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动。
《周礼春官·神仕》:“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目的在于祈求与消除国中的疫疾,减少荒年与人民的饥饿与死亡。
《后汉书礼仪》:“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还要挑选“能之士”,鼓瑟吹笙,奏“黄钟之律”,以示庆贺。
《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
唐宋时,以冬至和岁首并重。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祝往来,一如年节。”
明、清两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宫内有百官向皇帝呈递贺表的仪式,而且还要互相投刺祝贺,就像元旦一样。但民间并不以冬至为节,不过有些应时应景的活动……
从冬至起,白昼逐日加长,黑夜一天天缩短。昼阳夜阴,天阳地阴。中国古代礼天崇阳,因此,冬至日祭天是历代统治者都很重视的活动,是一项国家大典。到了这一天,“太庙行荐黍之典,朝廷命宰执祀于圜丘。”(《梦梁录》)祭天前皇帝要先行斋戒。冬至时,到皇城南郊圜丘祭天,祭天的仪式很隆重,也很烦琐。皇帝只是按照礼仪官的引导完成早已熟悉的规定动作。
冬至日的朝会也很热闹。百官和外藩使者都要参加这隆重的朝会。届时,文武官员要整齐地排列在殿中,宋时俗称“排冬仪”。皇帝驾临前殿,接受朝贺,其仪式和元旦时一样。《汉书》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
古人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上升,是一个吉日,所以值得庆贺。《后汉书》、《晋书》等史籍都有冬至日贺冬的记载。到唐宋时,这一习俗尤为盛行。“最是冬至岁节,士庶所重,如馈送节仪,及举杯相庆,祭享宗禋,加于常节。”(《梦梁录》)到了这一天,车马喧嚷,街巷拥挤,行人往来不绝。“岳祀城隍诸庙,炷香者尤盛。三日之内,店肆皆罢市,垂帘饮博,谓之‘做节’。”明清之际虽曾一度废止,但清代以后直到近世,民间仍有冬至节之俗。
冬至节贺冬,最具特色的是“履长”与“隆师”。所谓履长,是指晚辈礼拜尊长,尤指儿媳献履献袜。冬至日的礼拜尊长不同于居常的昏定辰省,一定要铺排家宴,向父母尊长行礼。此外就是媳妇给公公婆婆献履献袜,这正是“履长”的本义。这种仪俗至晚在魏晋时便已形成了。比如,曹植《冬至献袜履表》中便有“亚岁迎样,履长纳庆”的句子。
在古代,冬至这一天还要举行“隆师”活动。隆有“尊崇”的意思,“隆师”就是敬师、拜师。到了冬至这一天,塾师先要率领学生给孔圣人拜寿,然后弟子拜先生,窗友交拜。这一风俗流行面极广。民国前,各书院、学院和私塾都非常重视这一习俗;民国后,一些私塾还在奉行“隆师”。
入九以后,有些文人、士大夫者流,搞所谓消寒活动,择一“九”日,相约九人饮酒(“酒”与“九”谐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民间还流行填九九消寒图以供消遣。九九消寒图通常是一幅双钩描红书法,上有繁的“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九字,每字九划,共八十一划,从冬至开始每天按照笔划顺序填充一个笔划,每过一九填充好一个字,直到九九之后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图才算大功告成。填充每天的笔划所用颜色根据当天的天气决定,晴则为红;阴则为蓝;雨则为绿;风则为黄;落雪填白。
此外,还有采用图画版的九九消寒图,又称作“雅图”,是在白纸上绘制九枝寒梅,每枝九朵,一枝对应一九,一朵对应一天,每天根据天气实况用特定的颜色填充一朵梅花。元朝杨允孚在《滦京杂咏》中记载:“试数窗间九九图,余寒消尽暖回初。梅花点徧无余白,看到今朝是杏株。”
最雅致的九九消寒图是作九体对联。每联九字,每字九划,每天在上下联各填一笔,如上联写有“春泉垂春柳春染春美”;下联对以“秋院挂秋柿秋送秋香”,称为九九消寒迎春联。然而,不管哪种九九消寒图,在消磨时日、娱乐身心的同时,也简单记录了气象变化。据说有经验的老人,还能根据九九消寒图,推测出这一年的雨水多寡和丰歉情况。
九九消寒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杨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三阳开泰!故宫收藏的珍宝文物陪你过冬至节!
唐周舫蛮夷职贡图文物
今天是冬至,古代,冬至可是个大节日!今天写冬至题材的头条文章霸屏,笔者也凑个热闹,从古代文物看看冬至。
冬至是24节气中今年最后一个节气了,话说此日,昼短苦夜长,白昼最短,黑夜最长。但也就是从今日起,阳气渐长,慢慢的太阳从北回归线开始回归了。所谓冬至一阳生就是这个意思。有一阳,那就有二阳,三阳。那么什么是一阳二阳三阳呢?就说到一个成语三阳开泰。
三阳开泰一词来自古代的《易经》“十月为坤卦,纯阴之象。十一月为复卦,一阳生于下。十二月为临卦,二阳生于下。正月为泰卦,三阳在下。”
汉铜鎏金羊灯文物
意思是十一月为复卦,有一阳生,十二月为临卦,有二阳生,正月为泰卦,有三阳生。古语云“否极泰来”,说的就是事情坏到极点就会变为好事。所以,泰卦为大吉之象。而冬至一阳生,三阳之后就到了泰卦,所谓三阳开泰就是这么来的。
清紫檀镶嵌百宝三阳开泰盒文物
古代羊代表吉祥。三阳开泰也好,双羊献瑞也罢,我国传统文化对于羊这种动物是极其喜爱的。冬至这天,皇家要祭祀天地祖先,享用太牢,也就是牛羊猪三牲。而不用牛,只用羊猪,则为少牢,是仅次于皇家大祭的最高礼仪。
清珐琅彩开光三阳开泰碗文物
清朝有明文规定,除皇帝祭天以外,一般祭祀都不许用牛,则羊为祭祀最尊贵的物品了。羊的地位可见一斑。也正由于这个原因,中国古代的羊文物特别多,瓷器,玉器,青铜器,书画,杂项各门类各式各样的羊文物都有不少精品,最富盛名的莫非青铜器四羊方尊和双羊尊了。
商青铜四羊方尊文物
四羊方尊是我国青铜著名国宝文物,出土于湖南宁乡。造型奇特,气势雄伟,存世仅此一件,是商代晚期酒器和礼器中最珍贵的物品之一,完全可以作为我国青铜文明的典型代表出席世界各民族文物之林。也可见羊在商代就已经是吉祥之祥瑞了。
东晋青瓷羊文物
古代,羊就指代美好的事物!《说文解字》曰:“美,甘也。从羊,从大。”徐铉注释说:“羊大则美” ,魚和羊一起煮,就成了鲜!治大国当如烹小鲜,国家大事也和羊有了关联。
明三阳开泰玉带板文物
羊这种动物颇知礼义,小羊羔是跪着吃奶的,《春秋繁露》载:“凡贽,乡用羔,羔饮之其母必跪,类知礼者,羊之为吉祥,故以为贽。”就是说要以羊为礼物,因为羊羔知礼义,送羊就是送吉祥之意。
清铜胎掐丝珐琅双羊尊文物
汉代文物上有“宜侯王,大吉羊”的铭文,这和“大富贵昌,宜为侯王,千秋万岁,长乐未央”是一样的意思。冬至一阳生,今天吃羊肉,喝羊汤,你是否能感到浑身喜气洋洋呢?
冬至佳节,诸君问好!
清白玉三阳开泰文物
【合作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