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修图 | 中间调选得好,更加轻松没烦恼
我们常常听人说,一张图片,有高光,有阴影,有中间调,如果把一张照片的高光,阴影,中间调分别调整,让它们有对比,那这张图片也会更有层次。
那一张图片中,哪些地方是高光,哪些地方是阴影,哪些地方又是中间调呢?
今天我们就聊一聊,高光选区和阴影选区都可以很容易的选出来,那如何准确的为一张图片选出中间调选区?
应该大部分人都知道,photoshop中有一个快捷键:Shift+Alt+Ctrl+2,这个快捷键是可以选出图像中的高光区域的,同理的话,我们可以大致的做出阴影的选区。
例如上图,我们用刚刚说的快捷键,选出的是高光选区,如果我们使图片反相,那高光是不是就变成了阴影,阴影是不是就变成了高光?
我们执行了快捷键以后,图片中会出现一些蚂蚁线,这个就是高光选区了,但是我们想要的是阴影选区,此时,我们可以把这个选区转成通道。
多出来一个Alpha的通道,这个通道就是我们存下来的高光选区,此时,我们选中这个通道,对其执行:Ctrl+I,反相命令,选区就变成了阴影选区了。
但是这样的方法并不能选出图片的中间调,而且选出来的高光和阴影选区很粗糙,不精确。
中间调是个很虚无缥缈的东西,不像我们形容高光(图片中亮的地方)阴影(图片中暗的地方),而且,中间调和高光阴影的边界很模糊,甚至可以说,没有边界。
例如上图中,我们可以说模特的头发是阴影,瞳孔里的眼神光是高光,介于阴影和高光之间的统称为“中间调”,也就是说,处在50%灰(R128/G128/B128)周围的颜色都是中间调。
你可能会问,我们为什么要去把一张图片的中间调选出来呢?
一般来说,中间调是整个图像中层次最丰富,色彩最饱和的部分,中间调调整的好,可以很大程度上增加图片的层次,丰富色调。
至于如何选中图片的中间调,大家只需要了解一下下面的数据就可以了。
打开一张图片,选择计算命令。
这里有几个地方要注意,计算面板中的通道,选择灰色通道,第二个勾选反相,结果的地方选择新建通道,然后点击确定。
此时,通道面板中会有一个Alpha 1 的通道,这个通道就是我们选出来的中间调了,讲通道转化为选区,会出现如下提示:
这个意思就是说,代表选区边缘的蚂蚁线不会显示出来,不需要在意,点击确定即可。
我们回到图层面板,新建一个色彩平衡调整层,此时这个调整层的蒙板就是我们选出来的中间调。
我们将色彩平衡命令调到上图这个指令:
对比后发现,在中间调中调整,画面会很柔和,更加不会影响高光和阴影区域。
其实在曲线命令中,效果会更加的明显,如果正常调整曲线(大幅度提亮)的话,很容易丢失图片的中间层次,而如果在中间调选区里调整的话,画面依然变亮了,但是层次却很少有损失。
至于为什么要这样才能选出中间调的问题,小修其实也不是很懂,这是一个算法的问题。
我们知道,正片叠底的公式是这样的:结果色=基色X混合色再除以255。
图层混合模式是在两个图层之间混合,而模式不同,就是算法不同,基色是下面图层的颜色,混合色是上面图层的颜色,两个颜色相乘再除以255,就是我们最终的结果色。
基色和混合色正片叠底,都会得到较暗的颜色,任何颜色和黑色正片叠底都会变成黑色,因为黑色是0。任何颜色和白色正片叠底都不会有变化,因为白色是255。
在计算出中间调的命令中,我们将灰色通道反相,是原本白色的地方变成了黑色,黑色变成了白色,也就是说,图像中高光部分和阴影部分都会变成深灰到黑色,而只有原本是中间调的地方,才会变成灰白到白色,这样在通道中载入选区,存在的就是中间调了。
当然了,根据不同的混合模式的计算公式,也可以用排除命令,变暗命令也可以得到中间调选区,但是正片叠底出来的范围要比二者范围更窄一些,小修比较习惯用正片叠底计算出来的中间调。
同样的,我们可以按照这个方法选出高光选区和阴影选区。
这样出来的通道就是我们要的高光通道了,如果我们觉得这个选区的范围有点宽了,可以再计算一次:
这个时候要注意,通道要选择我们刚刚计算出来的Alpha通道,原理和之前的差不多的,灰色和灰色在正片叠底的时候,会变的更暗,只会产生深灰到黑色,只有图像中原本是高调的部分,在经过正片叠底后,产生灰白到白色,我们只需要把这个通道载入选区,就可以得到高光选区,可以根据我们的需要多计算几次,如果说最后一次计算后的效果,超过了预期效果,我们可以在计算命令中,将不透明度降低。
而阴影选区就和上面的高光选区差不多,只需要在计算命令中,将两个通道都选择反相。
原理就是,白色变成了黑色,黑色变成了白色,原本是高调的区域经过反相之后,再经过正片叠底,只会得到深灰到黑色,而原本暗色的区域经过反相之后,再经过正片叠底,会得到灰白到白色,点击确定,载入选区,就是我们要的阴影选区了,同样的,我们也可以多计算几次,让阴影选区更窄,更精确。
有了精确的选区,我们就能更精确的调整图片,希望上面这个小技巧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