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为何在晚清能身居高位?看拒绝帮助曾国荃这事就知道了
【湘军故事系列3,小佛说史原创作品,请勿转载】
小佛不想去评说李鸿章的是非功过,只是想透过李鸿章做事的一些态度来看他为什么能在晚清那样多变的时局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1850年,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运动兴起于广西,那个时候的李鸿章还在翰林院任编修,如果不出意外,李鸿章可能一生都在京城做了一个文官。1853年,太平军占领安庆,李鸿章怂恿同僚上书练团练,同僚最后也稍上他一起去地方剿灭太平军。后来在曾国藩的支持下,由李鸿章挂帅组成淮军。
淮军与湘军有所不同,从创立之初基本就装备的西方武器,并且按照西方的训练方式进行训练,使得淮军的战斗力比湘军还强一些。曾国藩更是认定李鸿章并非常人,多次举荐,后来安排李鸿章去上海驻军。上海保卫战便是在李鸿章的指挥下进行,击退了李秀成的猛烈攻势。李鸿章善于领兵打仗的名声在朝堂上越来越响。
其实,曾国藩一开始最想派自己的弟弟曾国荃去打上海,曾国荃拒绝了,他一心只想奔往天京,然后拿下它。曾国荃如愿带了水陆两军去了天京外围。那时的太平天国还没有完全衰败的时候,曾国荃并没有如愿拿下天京,只是一直虎视眈眈,这一待便是两三年。
1863年,曾国荃终于有了突破性进展——攻入太平军在钟山的营地。捷报传至北京城,咸丰皇帝和朝臣们认为进攻天京的绝佳时机到了,于是命令李鸿章速速领淮军前往天京与曾国荃汇合,尽快拿下天京城,解决多年的心腹大患。
接到命令的李鸿章并没有立刻发兵天京,可以说他是拒绝去帮助曾国荃的。一会军队还需整饬,一会自己感冒了需要回苏州看病,反正就是有各种借口不愿意去。朝廷其实挺意外的,他们一开始以为李鸿章定会火速前往,毕竟能够攻下天京就是大功一件,这个时候早点去,功劳就早点收入囊中。李鸿章就这样拖着,一拖就拖到了1864年初,曾国荃在收到朝廷要求李鸿章增兵天京的消息后,一直担心李鸿章突然出现在自己面前,来抢自己的功劳。尤其是时间到了1864年,天京已经断粮,入城指日可待,更是随时留意李鸿章的动向。
曾国荃加紧对天京的攻势,经过两个月的努力,湘军在曾国荃的指挥下终于攻破南京,再看看李鸿章,一直按兵不动,没有一点要抢功的趋势。
破城后 的曾国荃得意满满,甚至觉得李鸿章怕失败才不发兵。曾国藩把一切看在了眼里,他对于李鸿章的行为表示感激,后来李鸿章到南京对曾国藩和曾国荃表示祝贺的时候,曾国藩远远的就去迎接。曾国荃责怪哥哥何必失了身份出迎,被曾国藩直接怼了:“南京城破是大势,李鸿章一直按兵不动,实为大度胸怀。倘若出兵必分你的功劳,必然引起你们两军不团结,影响以后大业啊……“
拒绝出兵帮助曾国荃破天京这件事,不难看出李鸿章的大局观和心胸的广阔,或许这也就是他混得好的真正原因吧。
参考资料:《曾国藩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