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洑洲之战:太平军三万余人全部牺牲,天京水上粮道被湘军切断

【太平天国系列405,小佛说史原创作品,请勿转载】

1862年秋,太平天国三十万大军和数万湘军疲惫之师在天京城外围的雨花台进行了一场大战,太平军在绝对的兵力和炮火优势之下仍旧惨败给湘军。在后面的时间里,太平军在天京外围战场是节节败退,在兵家必争之地的金柱关又经历了一次惨败,李秀成不得不放弃破坏湘军对天京的围攻。

李秀成放弃了,曾国藩、曾国荃两兄弟就高兴了,曾国藩一方面要求自己弟弟在天京城下按兵不动,另一方面调兵增援,以及在天京的大范围和太平军作战,消耗太平军的有生力量。

天京城毕竟是一个很大的防守城市,太平军花了大把力气进行营建,可以说在天京城的面前,城外的湘军是势单力薄的。为了彻底围困死天京,湘军盯上了太平军长江水运上的一个重要军事防守点——九洑洲,这是此时天京唯一可以依靠的运量通道,“盖九洑洲不克,断不能断洋船奸民之接济,接济不断,不能克金陵(曾国藩语)”。

1863年6月下旬,湘军收紧包围圈,将各路机动人马齐聚两浦(浦口和江浦)和九洑洲。由于两浦太平军人数较少且不够坚定,遂成了湘军进攻的首要地点,结果湘军还没有到浦口,太平军守军竟然自己就跑了,江浦也在同一天被攻占,太平军的形势显得异常被动。

江浦和浦口被攻下之后,湘军就准备进攻九洑洲了。太平天国一直非常重视对九洑洲的驻防,虽然九洑洲作为天京北面长江中的一个岛屿,但实实在在是长江南北两岸的交通枢纽中心,故而在九洑洲上驻防了太平军水营中三万精锐,由贡王梁凤超统领。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作为整个前线的指挥,曾国荃亲自和将领们已经趁着夜色观察九洑洲的军情,只见九洑洲上层层防守,同时看到长江南岸也有不少的火光。曾国荃想起了哥哥曾国藩在书信中给他的建议——不要骤然进攻九洑洲,应该徐徐图之,于是决定先攻取长江南岸的下关、草鞋峡、燕子矶三处的太平军。

短短两日,湘军连下下关、草鞋峡、燕子矶三处。湘军将领杨岳斌寻访当地土著,得知岸边芦苇丛中有一刀帝吧,沿着堤坝可以直接抵达太平军的壕沟外面。曾国荃给手下们分派了任务:杨连捷由土著说的堤坝缺口处凫水而进,彭楚汉从洲尾进攻,张锦芳由洲头进攻,丁泗滨带着水师从南岸进攻,湘军开始对九洑洲进行猛攻。6月30日天明时分,湘军所有的人马对九洑洲发起了进攻,太平军奋勇抗击,一直战斗到了黄昏,太平军的气势才稍稍被湘军压制下去。二更时分,湘军攻入了太平军在九洑洲修建的城池中,“俱歼群贼,无一脱者”。

九洑洲一战,湘军死伤两千多人,太平则显得更加惨烈,守卫九洑洲的三万余人尽皆战死。太平天国失去九洑洲就意味着天京的水上供给线没有了,湘军水师可以在长江上横行,天京的局势愈加严峻。九洑洲如果不丢失,湘军就没有那么容易将天京围成铁桶一般,以至于援军不能送粮进入天京,天京不丢失,太平天国还能多存在几年,你看后来太平军的残军在各地坚持了多年,甚至有军队一直到1872年还在反清。

参考资料:李滨,《中兴别记》;《曾国藩家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