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椒籽油华丽转身 农户闯出致富路,长治日报
“破籽、蒸炒、榨油、过滤、成品油……”走进平顺县阳高乡迴源头村呼延庄农副产品加工专业合作社的花椒炼油坊,阵阵椒香便扑鼻而来。今年受疫情影响,国内花椒市场疲软,迴源头村为拓宽花椒销路,坚持初加工与精加工“两条腿走路”,一方面通过粗加工销售干花椒,另一方面通过深加工炼成花椒籽油,提升花椒附加值,增加了当地椒农收入。
平顺县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地处太行山南端,石厚土薄、气候温和,土壤环境适合花椒生长,特别是当地的“大红袍花椒”,椒皮厚、香味浓、油性大、产量高,在国内非常畅销,是平顺县一张亮丽的名片。
近年来,平顺县通过扩大规模、提高品质、拓宽市场、打造品牌,对这一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全县花椒年产量达1700余吨,约占全省花椒总产量的三分之一,辐射带动2900余户农民种植花椒,户年均增收约5000元,花椒种植早已成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
“受疫情影响,今年收购花椒的客商减少,花椒价格也较往年回落一半。”村民耿文学说。50岁的耿文学是迴源头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两个儿子都在上学,自家种的400棵花椒树是家庭经济收入主要来源。据耿文学介绍,收购商一般只收购干花椒,不收购花椒籽,囤下来的花椒籽,椒农会拿一少部分用来榨油供自家用,剩下的基本就浪费了。
“新鲜花椒籽油很香,很好吃,但保质期短,只能储存2到3个月,时间稍长就会变质,口感就不好了。”耿文学说,采摘下来的花椒,皮与籽的比重为1?3,椒农卖掉干花椒,会剩下大量的花椒籽,如果能够攻克花椒籽油的“储存关”,延长花椒籽油的保质期,花椒的整体效益将会大大提升。
“经过粗加工的干花椒大部分通过村里的电商平台进行线上销售,一小部分卖给了收购的商贩,电商的价格要比收购商贩高点儿。”该村党支部书记张民胜介绍,为了扩展花椒产业链,进一步提升花椒籽油品质,村里投资70余万元,新建了占地500余平方米的花椒炼油厂房,成立了“平顺县呼延庄农副产品加工专业合作社”。
在合作社的炼油坊,粉碎机、炼油机、过滤系统、灌装机、实验仪器等设备一应俱全,乌亮的花椒籽经过压榨、脱酸、脱水、脱臭、脱色、过滤等工序,变成了油清亮泽、椒红色满、麻香十足的花椒籽油。炼好的花椒籽油加上精美包装,贴上“呼延庄”牌商标,整齐地摆放在货架上,正待外销。
“经专业部门检测,我们合作社生产的花椒籽油属一级油,保质期为18个月,大大延长了储存时间。”张民胜说,花椒籽油商标注册为“呼延庄”牌,是因为迴源头村是呼延赞将军故里,同时也希望“呼延庄”牌花椒籽油能够惠泽百姓,让群众增收致富。
“合作社社员覆盖全村,每年按花椒籽的重量折股分红。”张民胜介绍,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经营模式,帮助椒农销售花椒籽。
“我家一年仅花椒籽就有1000多斤,年底分红在1000元左右,我还在炼油坊务工,一个月能赚3000元。”耿文学说,自从有了炼油坊,每斤花椒籽最少按0.6元的收购价进行收购,椒农又多了一笔收入。
自开业以来,呼延庄农副产品加工专业合作社炼油坊已炼制花椒籽油8000余斤,吸纳贫困户20户,贫困户工资按日薪100元结算。目前,合作社正加紧与各大电商平台合作,希望尽快将优质的“大红袍”花椒籽油销往全国各地。
“接下来,我们计划再购买一台花椒选色机,能自动筛选、分类花椒品质,方便给花椒定价。”张民胜说,有了花椒选色机,可以将椒农的花椒划分品质层次,进而进行阶梯式定价,再通过包装,统一在电商平台销售,提高椒农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