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戴本孝《山水册》 (共三册)

清 戴本孝《山水册》 (香港苏富比)

清 戴本孝 山水册 香港苏富比2003秋拍 成交价214万元

本册共十开,水墨、设色各半。一至九开,而王楫小楷对题。画家在末页对题谓此册乃丙寅八月,即康熙二十五年(1686)所作。王楫对题中一页署年"丁卯新秋",即康熙二十年(1687),可知册成越年,戴氏倩好友王楫遂页对题而成。王楫,字汾仲,号艾溪,安徽黟县人。<明遗民录>称他"隐居金陵之上新河。壮年好义,常被大祸……隐居教授,卖字给品食……其为人诚信,外和而内直。诗多凄音苦节,得骚人之遗。"他与戴本孝乃挚交,亲为戴氏<余生诗稿>撰序文,并谓"余自楼江上,遂与历阳戴子务旃定交,三十余年如一日也"在戴氏传世诗文及画作中,不少为王楫而写。就在写本册的同年春,他应王楫之嘱写其家乡山水而成<艾溪图>;复题<溪山心影画卷>以赠。在他逝世前一年,尚应王楫之属作画,并相游锦屏山,可见交情之笃。

册中自跋八月下澣,正画家客金陵,思归故山,而诗柬王楫,即于本册写成相若时期。翌年,本孝客长干,王氏曾造访,赠之以诗,本孝亦和韵二首。或谓此时出本册嘱对题。故本册不仅录本教画艺,存艾溪书法,亦见证了这对"同齿、同学"的遗民之数十载情谊。戴本孝作画冷峻雅逸,气息奇古,而不食人间烟火之高致,极得元人笔墨之神韵。他好以渴墨枯笔,反覆皴擦,其勾划物象呈现出模糊虚幻的感觉,令画面变得苍茫飘渺,与遗民心戊的出世而不与俗同,正好产生了对应关系。本册属较晚期所作,上述特点更形凸显,尤以五开水墨更呈物外之致,精彩处足堪与其<黄山图十二图册>经肩。

清  戴本孝《山水册页》(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清 戴本孝 山水册页 纸本墨笔 21.7 x 20.1 cm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戴本孝(1621-1691),清代画家,和州(今安徽省和县)人,一作休宁人。字务旃,号前休子,终生不仕,以布衣隐居鹰阿山,故号鹰阿山樵,别号黄水湖渔父、太华石屋叟等。戴本孝性喜交游,与画家、诗人渐江、龚贤、石涛等友善。善画山水,创作上主张学古人而不拘泥于古人成法,强调要“以天地为真本”和“我用我法”。所作多为卷册小景,风格学元代倪瓒、王蒙、黄公望等而自出新意。善用干笔焦墨,构图疏秀,意境清远枯淡,近于元人的体格。石涛的早期山水画曾受到戴本孝的影响。后人将他与梅清、梅庚、石涛合称为黄山画派。亦善画松梅。传世作品有《秋山图》、《黄山白龙潭图》、《峻岭飞泉图》、《拟倪瓒十万图》等。

清  戴本孝《山水册页》(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戴本孝(1621--1691),字务旃,号前休子,终生不仕,以布衣隐居鹰阿山,故号鹰阿山樵,安徽和县人,一作休宁人。绘画多写黄山胜景,擅用干笔,格调松秀枯淡,墨色苍浑,构景空疏,近于元人的体格(石涛的早期山水画曾受到他的影响)。

笔下的山石多用枯笔醮焦墨皴擦而出体面,很少用线条勾勒山石结构,也较少点苔。在构图布境上属意元人意境的空疏高旷,但并不专仿元人笔墨。曾游历五岳,眼界开阔。他重视“师法自然”,因而笔下的山川丘壑变化多端,但画面的意境清旷,意趣高逸。

清·戴本孝《山水册页》 25cm×15cm×8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