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征明行书《乐志论》

文征明的书法,近法宋元,远追晋唐,极注专攻,其书兼欧阳询的严整、赵孟頫的圆润、黄庭坚的清劲、二王的飘逸,融会贯通,自成一家。文征明行书《乐志论》,纵490厘米,横45厘米,用狼毫之笔,取中锋之法,线条苍劲有力,结体张持有致,温润秀劲,稳重老成,值得一品。

【译文】:乐志论。仲公理常以为,凡游帝王者,欲以立身扬名耳。而名不常存,人生易减。优游偃仰,可以自娱。欲卜居清旷,以乐其志。论之曰:使居有良田广宅,背山临流,沟池环迎,竹木周布,场圃筑前,果园树后。舟车足以代步涉之难,使令足以息四体之役。养亲有兼珍之膳,妻孥无苦身之劳。良朋萃止,则烹膏豚以奉之;嘉时吉日则陈酒肴以娱之。躇蹰畦苑,游戏平林;濯清水,追渔风;钓游鲤,弋高鸿。风手舞雩之下,碟归高堂之上。安神闺房,思老氏之玄虚;呼精和,求至人之仿佛。与达者数子,论道讲书,俯仰二仪,错综人物。弹南风之雅操,发清商之妙曲;逍遥一世之上,洼睨地之间;不受当时之责,永保性命之期。如是可以凌霄汉出宇宙之外矣,(此帖写至此处)岂羡乎入帝王之门哉?

文征明(1470.11.28-1559.3.28),原名壁(或作璧),字征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因官至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故称"文待诏"、"文贞献"。为人谦和而耿介,宁王朱宸濠因仰慕他的贤德而聘请他,文征明托病不前往。文征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其与沈周共创"吴派"。在画史上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文征明行书中提到的仲公理是《乐志论》的作者仲长统。仲长统(180年-220年),字公理,山阳郡高平(今山东省邹城市西南部)人。东汉末年哲学家、政论家。他生逢乱世,寻求一片身心得以寄托的净土,在《乐志论》中表达了自己的隐逸情怀。仲长统向往的隐士生活,除了和其他隐士一样在精神上有高尚的情操外,在物质上也有许多奢求,几乎是“富裕型隐士生活”。他想家务等体力活都由佣人代劳,自己只管吟风弄月,轻松享乐。【原文】《乐志论》.汉 .仲长统使居有良田广宅,背山临流,沟池环匝,竹木周布,场圃筑前,果园树后,舟车足以代步涉之难,使令足以息四体之役,养亲有兼珍之膳,妻孥无苦身之劳,良朋萃止,则陈酒肴以娱之,嘉时吉日,则烹羔豚以奉之,蹰躇畦苑,游戏平林,濯清水,追凉风,钓游鲤,弋高鸿,讽于舞雩之下,咏归高堂之上,安神闺房,思老氏之玄虚,呼吸精和,求至人之仿佛,与达者数子,论道讲书,俯仰二仪,错综人物,弹南风之雅操,发清商之妙曲,逍遥一世之上,睥睨天地之间,不受当时之责,永保性命之期,如是则可以陵霄汉,出宇宙之外矣,岂羡夫入帝王之门哉!【译文】:(若我)拥有肥沃田地与宽广宅第,背靠大山前临江水,沟渠池塘交接环绕,青竹团围林木参差,宅前辟有花圃如田,屋后种有果树成园。乘车船免去行走的劳累,使唤仆人可解除肢体劳役。用双倍的珍馐佳肴赡养高堂,为妻子儿女除去劳神伤体的烦忧(指劳苦耕作)。好友莅临,就端出美酒佳肴和他一起畅饮聊天。若遇好时辰好日子,更烹饪羔羊乳猪奉上共飨。停驻田地花圃间欣赏美景,追逐平原林地上游戏玩耍。(朋友们有的在)清清溪水中洗脚玩水,凉风习习而过,握杆垂钓,张弓射雁。在舞雩台下讽诵诗篇、而后歌咏着回到家中(最简单的说就是天气好,出去玩,天晚了,唱歌回家。)。在静室里潜心悟道、吐纳修行、追求体验至人的境界。和有美德的人下棋取乐,谈天说地(这是多么愉悦的事啊!)。俯仰天地之间,畅谈历史人物。弹着南风的优雅琴调,琴弦上奏出美妙的音律。逍遥生活于世间,高翔于天地之间。不受世俗羁绊,又无政事之累,没有性命之虞。这样的生活如神仙般快乐自在。这样的生活让我连皇帝也不想做啊!【创作背景】仲长统的政治思想主张在社会动乱的东汉末年是难以实现的。由于在现实中找不到出路,使他理想破灭,信仰动摇,并对传统的儒家正统思想产生了怀疑。在极度苦闷之中,他便想超尘拔俗,避世高蹈,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仲长统写下了乐志论。乐志论中仲长统形象的表达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实即一种隐居避世、养性保寿的养生术。这种既无劳苦又无干扰的闲适生涯,只能是个幻想,很难成为现实,所以,这种养生术并无推广价值。真正的隐士,有耕作之劳,有断炊之虞,有虎豹盗贼之害,并不那般潇洒。但此论所提出的以养性为养生的见解,正是传统的道家养生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