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一个庞大的养老社区

12日,针对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李伟斌提出《关于鼓励合资格大湾区跨境保险企业通过产品创新,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养老养生事业的提案》的意见建议,广东省政府作出了答复,透露将大力支持境内外保险机构在粤港澳大湾区建养老社区。

对境内外投资者的开放

在答复函中,政府指出,广东将继续借鉴港澳等境外保险机构先进经验,开发适合大湾区老年人需求的养老健康保险产品及服务,满足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需求。同时引导和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养老健康服务产业,欢迎和支持境内外保险机构在法律、法规和政策允许范围内,加大“保险+养老”“保险+健康”服务创新力度和在大湾区内建设健康养老社区,更好地服务社会民生。

这就意味着,无论是来自境内还是境外的投资者,都将能够在广东投资设立养老机构。目前,广东已有中国人寿、泰康人寿等9家机构投资39个养老社区项目。随着更多投资者的加入,广东将以更开放的姿态探索发展“保险+养老医疗”模式。

实际上,在今年年初出台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就已经突出了养老对于大湾区建设的重要性。其中关于“加强跨境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的衔接、支持港澳投资者在珠三角九市兴办养老等社会服务机构”的规划,成为备受关注的看点。

近年来,粤港澳地区老龄化问题日渐严重。例如,香港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在2042年上升至251万,占总人口的30%左右。澳门自上世纪90年代起就趋向老龄化,预计到2020年, 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将增至15%左右。而广东预计到2050年,老龄化程度将达到23.7%。

因此,随着规划纲要的出台,港澳老年人跨境会内陆养老的话题也逐渐火热起来。但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要吸引港澳老年人回流养老,落叶归根,就需要先吸引充足的养老投资。而保险投资者能够充分发挥保险产品和资金优势,推动健康和养老产业发展。同时,保险资金具有的周期长、规模大、稳定性强的特征,和医疗养老产业的资金需求相契合。

而港澳的保险企业对于养老产业的投资有着先进的经验和运营模式。例如私营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公司对香港居民强积金的投资管理服务。通过向港澳保险机构的经验借鉴,广东将能够针对大湾区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开发多样化的养老健康保险产品和服务。

三旧改造助力养老建设

答复函提出,将加大“三旧”改造对养老事业的支持力度,提高养老养生设施用地审批效率。通过三旧改造对现有土地资源的盘活,能够将相对闲置或废弃的房屋通过改造变成专业的养老机构,发挥养老的功能。这能够为城市用地较为紧张,养老空间不足的珠三角城市节省了重新招商引资规划养老地产项目的时间,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快速兑现珠三角城市相对于港澳来说在空间上的优势,破解养老产业专属用地缺失等痛点问题。

医疗保险“三地通”

答复函还表示,下一步将大力支持粤港澳保险机构合作开发创新型医疗保险产品,为跨境保险客户提供便利化承保、查勘、理赔等服务。这意味着医疗保险有望成为车险之后,第二项实现“三地通”的跨境保险产品。

与内陆在土地资源、地理空间和文化根源上的优势相比,港澳在养老产业方面拥有医疗技术和养老服务机构方面的优势。因此,广东应该在大湾区建设规划的框架下,打通跨境养老保障金和医疗报销部分的壁垒,实现三地医疗资源无缝对接,进一步解决跨境报销、转诊等困难,让三地的养老服务在异地同样得到保障。

只要规划得当,养老压力对于社会也不是一个累赘。因为它意味着一个体量庞大的养老产业和一个极具消费潜力的养老社区。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告知,我们会删除。

若要转载,请在后台联系小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