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用手挡住,也能从指间缝隙里淌出导演才华的电影
近四个小时电影,看完之后才长舒一口气。我并没有耐着性子一分一秒看完,期间断了两次,后面一个小时的篇幅挑了重要的看,剩下是快进的。哪怕这样,我依旧感觉透不过气来,面对通篇的扑面而来的压抑,没有得到一丝释放。
《大象席地而坐》是部好电影,我也看懂了,导演挑演员的眼光很厉害,《药神》里的小黄毛演技在本片中炸裂,其他几个演员也恰到好处的将导演想要表达的情绪表现出来了,这是一部用手挡住,也能从指间缝隙里淌出导演才华的电影。唯一的缺憾是导演把自己放在困局了,走不出来,也将所有人放在了困局里。
地理困局
井陉县,故事发生地点。很有意思,导演竟然将一个虚构故事放在了一个真实的地方并且告诉了我们。如果是别的导演,我相信可能是拍摄失误,但对于胡波导演,这个较真到每句话的年轻导演,他想告诉我们什么?在这里我做一个揣摩,毕竟斯人已去,也无从求证。
井陉县,这个有“太行八陉之第五陉,天下九塞之第六塞”之称的冀通衢要冲,有丰富的历史,优美的自然风景,还是历史著名的战场韩信背水一战以及百团大战的所在地。这是一个战略要地,是冲突的集中地和爆发点,故事的大部分篇幅都是在这里发生的。
通篇的故事里我们没有见到任何美丽的风景,也没有见到现代的摩登的气息,全是破败与肮脏;这种现实反差很奇怪,固然有情节的需要,但性格执拗的导演之所以会这么做,就是想让我们沉浸在背景音全是金戈之声的冲突漩涡里,故事是一个充满冲突的故事,地点也是在充满冲突的地点,是一种加强,空间上与故事构架的双重映射。开篇堆满垃圾的居民楼,破败的街道,肮脏杂乱的房间陈设就直接告诉我们这是一部真实到骨子里的片子。
真实的故事感觉,真实的地方,就是让我们全身心的感受这种冲突,当没有违和感时,我们才能感到彻骨的压抑,而且没办法全身而退。
导演将我们困在这里——井陉县,当然故事的尾声处,四个人还是成功离开了,去了满洲里,但导演不死心,在故事里告诉我们,在哪里都一样,你还是逃不出困局,在哪里都活着痛苦。
时间困局
故事里写了很多人,年轻的高中生,社会的小混混头目,要被送进养老院的老年人,他们都有自己的困局,青春的困局,情感的困局,经济的困局,压得他们透不出气来。这其中有地理困局,这种小县城里,似乎所有的人都是这个状态,其实他们一直都在忍耐,但他们坚持不下去了。所以他们才想要逃离,去满洲里看所谓席地而坐的大象。其中这种困局里一直有明白人,学校的教导主任和老人,但他们不作为。
作为女高中生黄玲故事里的人物——李主任就是一个明白人,他明白这样的困局,所以他说了一句导演想说的话:人活着,是不会好的,会一直痛苦,会一直痛苦。他也有自己的困局,他也逃不出去,所以他找了一个同样有困局的女学生来倾诉,他想从她身上找到希望与活力,也想教导女生去适应的这种困局,这是一种彼此依赖的,抱团取暖的行为。他有面对困局的觉悟,却没有解决困局的勇气。
同样的,老人也面对困局,他知道解决办法,但他苟延残喘的坚持着,只为不滑入到最后绝望的结局中去。
有意思的是,最后上路只有年轻人甚至更年轻的小孩,老人;唯独没有成年人。其实故事里有这么一个人物的,他就是“黄毛”饰演的于诚,他也想去满洲里,摆脱自己情感的困局和原生家庭的困局,甚至是自己小混混头目的身份,但他留在了井陉县里。这样的安排有深意,故事里我们看出,于诚这个人一点不坏,甚至很通透,他很明白自己要什么,有成年人的判断力;知道自己什么该做,什么该忍耐。就像另一个高中生韦布说的,我按流程走了,怎么结局就成这样了?于诚也按流程走了,他为什么就没有去到满洲里。
我想这是导演的安排:导演母亲说过,胡波他是爱生活的,爱这个世界的。他不能容忍的是这个世界的粗鄙和麻木不仁,而这种状态的主力就是成年人,他们有能力改变,但他们不改变。所以导演将成年人留在了困局里,将希望留给了年轻人和老人。这就是时间困局。
情绪困局
如果前两者都够摆脱,那么最后一个困局才是致命因素。很多人看了之后,都认为影片想要表达的情绪是抑郁,愤怒,绝望,我倒不这么认为;这些情绪掩盖了最重要的情绪:麻木!导演从来不恨生活没有希望,而恨大家都明白是怎么回事,只是麻木,哪怕结果让人失望,仍旧不做反抗。
情绪就像快要烧开的水,沸腾的蒸汽需要一个发泄口,而影片里没有,这是整个影片的败笔。影片采用了大量过肩,背后的镜头,塑造一种真实的旁观感,就是要观众体会这种情绪,然而四个小时的冗长,和大量情节的堆压,几乎没有释放点,这让人不舒服。影片里唯一的情绪爆发点发生在42分左右,于诚朋友的女人扇了于诚一巴掌。在这一刻我感觉舒畅了很多,而片子里这样的爆点太少,这是遗憾。
我明白导演的用意,他想让我们从头至尾得感受这种麻木的情绪,没有丝毫释放,这样我们才能往内在思考,一个时长四小时的内心拷问是深刻的。本来胡波想要我们情绪变得激动,从而深刻思考,然而过长的心灵拷问反而会让观影者失去思考,同样四个小时的不舒服丝毫没有发泄口,情绪得不到发泄,就会往内里坍缩,变得麻木,我想这也是制片人要求剪短的原因。
回归情绪,我突然想起了一部日剧《一公升的眼泪》,故事也是讲了一个困局,一个得了脊髓灰质炎的高中女生,从活奔乱跳变成了无力行走,但她仍坚持复健,把乐观的心态带给周围的人。作为深陷困局的人反而鼓励他人,这种向死求生的情感让人催泪。和《大象席地而坐》成了光明与黑暗的两个对立面。可见困局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困局里的人是什么心态。故事的结尾,我并没有看到大象,只是听到声音,似乎是一种希望。黑暗里有一束光,照样着这群处于困局的人,这是本片唯一温暖而光亮的场面。
有影评说最后的音乐是基督赞美诗,一种让人情绪平复而安详的作用,我想这是远远不够的。麻木的困局依旧存在,几个人并没有改变什么,看了大象,也许心灵会得到净化,也就仅仅如此了。
对于影片我没有什么要再说的了,但对于逝去的胡波导演,我想再说一句:打败你的从来不是生活,打败你的是你自己。
----
原创:凡依罗(感谢投稿)
编辑校正:慢慢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