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出差,让我永生难忘

Å团中央宣传部《青年的力量》系列视频。主讲:团中央青年讲师团成员,四川省扶贫开发局干部  吴永卓

我是一个“90后”,都说我们爷爷那辈是苦难的一代,我们的爸爸那辈是奋斗的一代,而我们是“享受”的一代。
从小到大,我们都是在父母亲百般呵护下长大。

记得上大学的时候,每次坐火车回学校,我爸至少要给我打4个电话,直到确认我已经平安到达学校,他才能放心。
只要是我想要的,父母基本上都会满足我。对于贫困,我没有太深的体会。
担任帮扶责任人,开始走近扶贫工作
上完大学,我考上了公务员。那时候,我并不知道我会和贫困走得那么近。刚上班一个月,我开始担任帮扶责任人,联系3户贫困户,要帮他们解决贫困问题。
谭阿姨给我打电话,她是我的第一位帮扶对象。她说:“喂,小吴啊!你帮我看看我们家每个月低保多少钱?”
罗爷爷跟我说:“小吴,我孙子上初中了,可以领补助,你帮我找一下我们家的帮扶手册嘛!”
还有杨婆婆,她跟我说,她们家的生活已经挺好,就是很愁她的双胞胎儿子,都已经30岁了,还没有对象,问我能不能帮着给介绍。
这就是我的第一次帮扶任务,扶贫工作好像也没有那么难。
凉山出差,“看真贫”令我永生难忘

2018年,我被抽调到凉山负责脱贫攻坚工作。没多久,领导安排我出差去凉山,而就是这一次出差,我永生难忘。

2018年7月18日,我们走访当地的一个贫困村,路上风景特别的好,完全是原生态。

没有一丝的污染,我当时还兴冲冲的掏出了我的手机,录了一个小视频。

但绕过最后的山头,我看到了这样的场景:几十座矮小的土坯房,墙体开裂,最宽的只能放进一个拳头,他们的屋顶也都是一些杂草。

说实话,我从来都没有见过这样的房子!也很难去想象怎么还有人会住在这里。

当时,我走访的是一户年轻的夫妻,他们有一个三四岁的女儿,他们家的房门非常的矮,我一米六的身高进去都需要弯腰。

而进到屋里,我第一次看到了什么叫做——家徒四壁。屋中间立着三根柱子,架起口铁锅,烧火做饭取暖,而黑烟也把这个房子熏得黑黢黢的。

以前我的领导跟我说过:凉山的贫困程度非常的深。我曾想象过那是什么样的场景,但亲眼看到还是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看见贫困,了解贫困,认识贫困

这里的乡亲,他们大部分都听不懂也不会说普通话,语言的障碍也让他们不敢走出大山,只能留在这个山沟沟里。

他们平时就靠零散的一些土地,种点土豆,种点荞麦,养几只牲畜。

偏偏这里的天气特别的恶劣,就算辛辛苦苦种一年的地,还是只能顿顿吃土豆和咸菜,获得一份低水平的温饱。

这里的孩子营养不足,个子又瘦又小,14岁的少年看起来只有七八岁的样子。

这是我第一次深入大凉山的腹地,第一次亲眼看到了深度贫困地区的贫瘠。

我好像逐渐明白了脱贫攻坚到底要做什么。

以前,加班到十一二点,我觉得特别的辛苦。到了这里之后,这些情绪完全没有了,我就怕我做的不够好,不能帮他们解决问题,我想多做一点再多做一点。

以前,上班我喜欢打车,环境舒适还可以吹空调,一天十块钱也不是很贵。

现在,我上下班都用共享单车,包月才两块,而省下的钱给凉山的孩子们买点零食,买点学习用品,或者那种能让凉山小女孩臭美半天的发夹头绳。

凉山州,是我们国家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也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凉山彝族是直过民族,直接从原始社会过渡到了社会主义社会,所以他们曾经各个方面都非常的落后。

道路不通,有些人一辈子都没去过县城;

电力不通,我们的驻村干部买了十几个充电宝,精打细算,省着给手机充电;

网络不通,打一个电话可能要翻几个山头去找信号;

村里的人需要看病,东部地区捐了B超机,可这里根本没有人会使用。

令人心惊的“悬崖村”,变身乡村旅游“网红村”

这里是凉山著名的“悬崖村”,真实名字叫阿土列尔村,那为什么要叫“悬崖村”呢?

因为这个村子建在海拔1400米的悬崖上,村民们出门需要借助12段、218级的藤梯,攀爬上下落差超过800米的悬崖峭壁。

一个不小心,下面就是万丈深渊。而我们的孩子,要顺着这个藤梯去上学。

为了改变悬崖村的落后面貌:

我们,把贫困群众搬迁到了县里附近的安置点;

我们,用6000根钢管,架起了2556级宽1.5米的钢梯;

我们,在“悬崖村”上布电网、建基站、修民宿、拉索道,把这里发展成了乡村旅游的网红打卡地。

2019年,前来观光的游客近10万人。村民也用上了智能手机,我们村里很多年轻人通过网络直播,卖村里的土特产实现了脱贫致富。

1000万人,易地扶贫搬迁!

其实凉山不止一个“悬崖村”,阿土列尔也不是凉山最贫困的村子。

但是为了让这些村子能够像“悬崖村”一样,改变落后的面貌,我们努力的想办法,因为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

生存环境恶劣,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我们就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给贫困户修房子、修圈舍、修庭院。贫困户花了不到1万块钱,就住进了漂亮的新房。

凉山一共搬迁了35万人,全国一共搬迁了1000万人。在我看来,这是脱贫攻坚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工程。要知道像白俄罗斯这样的国家,他整个的人口还不到1000万人。

就相当于说我们在脱贫攻坚的这个期间里,搬掉了一个国家,我相信这也就只有我们中国共产党能够做到。我们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能够解决最弱势群体的事。

有了稳定就业,幸福生活就有了方向

我们的年轻人不敢走出大山,挣不了钱,我们就组织技能培训,把所有的人都教一遍。

要务农的,就教你种植养殖技术,提供种子、种苗,还派专家给你一对一的进行指导;

要务工的,就教你一技之长;学厨师,学烹饪,学焊工……

担心语言有障碍,我们就帮找工作,送到用工单位,给你发稳岗补贴,帮你融入当地的环境,全方位的提供“一条龙”服务。

“要想富,先修路”

道路不通,交通封闭,我们就造桥修路。

2019年12月31日,阿布洛哈村——全国最后一个不通路的村子,通路了!

但是这3800米的村路,修了足足半年时间。因为村子三面环山,一面临崖,公路要建设特别的困难,我们的大型的机械根本就进不去。

而我们的政府就直接启用重型运输直升机,把挖掘机、装载机调运到施工现场。10多位工程师,300多名工人,他们用了半年的时间勘探设计落地搭建。

从此阿布洛哈三个多小时的悬崖路,最终缩短到了30分钟的车程。

阿布洛哈村的蜂蜜、花椒,也第一次通过公路走出了大山。

扶贫人才用青春和岁月托起民族的未来

凉山人才缺乏,我们派了5700多名干部驰援凉山。他们有医生,有老师,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农业专家……

他们在凉山一干就是三年,而在全国,有25.5万支工作队,有290万扶贫干部,在我们国家最边远、最偏僻的角落坚守。

他们明明可以留在舒适的城里,却偏偏到了村里去“受罪”;

不擅长交际,却磨破嘴皮给贫困户推销农产品;

白天给别人的孩子送去温暖,带去知识、带去快乐,晚上却因为想自己的孩子而默默的流泪……

先富带动后富,携手奔小康

这些是脱贫攻坚一线最真实最普通的场景,当然脱贫攻坚不只是我们扶贫人的事,中国扶贫全社会的事。

我们组织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对口帮扶西部贫困地区,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让先富带动后富,携手奔小康;

我们组织国有企业、行业部门、医院、高校,结对帮扶贫困村和贫困县,发挥各自的优势,创新扶贫的路子;

我们动员全社会各界的力量和个人捐款捐物,帮助我们的贫困地区脱贫摘帽;

我们开展万企帮万村的活动,构建了大扶贫格局。而经过这一系列的精准帮扶,凉山彻底重生。

久困于穷,冀以小康

其实凉山只是我们全国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如今,中国的农村经过脱贫攻坚,焕然一新。

久困于穷,冀以小康。这是中华民族千年追求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我们国家开启了人类历史上,最为波澜壮阔的减贫历程,也成功的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

1978年,中国农村贫困发生率高达97.5%,农村贫困人口规模高达7.7亿人,脱贫攻坚即将全面收官。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率先完成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

我们国家将历史性的解决困扰贫困地区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这个成就将载入人类社会发展的史册。

新起点,新征程

当然,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打赢脱贫攻坚战,我们还要继续完成乡村振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为一名“90后”的青年干部,我能做的可能不多,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至江海。

我们唯有坚持才有力量,唯有努力才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编  辑丨余 振(共青团昆明市委)
校  对丨鹿 几
校  审丨王殿祎
值班编委丨连李生
点亮“在看”,为脱贫攻坚点赞!
(0)

相关推荐

  • 【民生】为还百姓一份情 ——绥阳县郑场镇底坝村第一书记姚茂宽事迹侧记

    点击蓝字关注人人文荟 Everybody Reads   2018年7月6日 为还百姓一份情 --绥阳县郑场镇底坝村 第一书记姚茂宽事迹侧记 匡兴洪 每日必看 核心提示: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是 ...

  • 过渡期,怎么干?三类关键人群的心态值得关注!

    编者按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工作部署,是我国在"十三五"和&quo ...

  • 2020扶贫攻坚脱贫工作总结5篇

    全市扶贫攻坚脱贫工作总结 今年_至_月,全市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_亿元,实施财政扶贫项目544个,预计减少农村贫困人口_万人(_至_月完成减贫_万人),占年度目标任务的51%.在20_年全省第一季度经 ...

  • 乡村振兴征文 ‖ 倾全力 谋长远 打基础 振兴乡村 (王立军)

    倾全力 谋长远 打基础 振兴乡村   王立军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我们把驻村工作作为全局的重点工作着力推进.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对圪老圈村的贫困户状况进行了多次摸底调研,精准施策,通过产业帮扶 ...

  • 【征文383号作品】山海情缘

    山  海  情  缘 尔古木三 跨越千里:结缘彝乡 有一种距离叫万水千山. 有一种情缘叫跨越千里. 有一种友谊叫情深谊长. 翻开人类社会发展史,贫困与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如影随形,形影不离.千百年来,贫困 ...

  • 基层干部精准扶贫路在何方

    近几年来,不管是各大新闻媒体还是网站.微信.微博等平台,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就是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这一惠及民生的政策提出之后,马上得到了空前的关注和拥护,各级主要领导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层层召开会议, ...

  • "悬崖效应"之思考

    "悬崖效应"之思考 写于2017.9.20 前些日子看扶贫领域新闻,关注到一则消息,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汪洋在四川出席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现场会时指出:要严格控制住 ...

  • 2016年--2020年杨桥村脱贫工作总结

    2016年-2020年杨桥村脱贫攻坚 工作总结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精准扶贫重点指示精神,及省.市.县对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要求,我局于2016年3月成立精准扶贫工作组,并且选派得力工作队员对杨 ...

  • 脱贫攻坚工作总结报告

    **年以来,在***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的精心指导下,在区直各单位大力配合下,我区以贫困村为主战场,以贫困人口为主目标,以整合资源为主手段,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稳增收 ...

  • 永生难忘 || 回家的路(第369期)

    小菲浅语: 回家的路,也许有风,有雪,有尘土飞扬,那个回家的路,也许在大山深处,通往家门的路崎岖不平:可在每个收拾好行囊,准备启程的人们心里,那条路上始终有最美的风景.因为那条路的尽头,是安放你疲惫也 ...

  • 723期A || 梁书印:永生难忘的一小时四十七分/轩诚清读

    美丽诗文 | 精品连播 | 美丽杂谈 | 艺术空间 | 经典时刻 美丽小语: 父亲一生有三段工作经历,1969年至1981年末在宜川知青办的十余年是他自己记忆最深刻,也是最为自豪的一段工作经历,我至今 ...

  • 梁书印作品:永生难忘的1小时47分 / 轩诚清读(第1436期)

    轩诚小语: 父亲一生有三段工作经历,1969年至1981年末在延安地区宜川县知青办的十余年是他自己记忆最深刻,也是最为自豪的一段工作经历,我至今还记得那时许多人都把父亲叫"梁安办" ...

  • 读一遍就永生难忘的绝美宋词

    诗评万象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300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蝶恋花·春景 宋·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

  • 须臾停留,永生难忘--佛教界的“北大清华”

            佛韵悠悠的色达喇荣山谷--世界第一的佛学院,为何能够吸引成千上万的帅男妙女,舍弃花样年华,"背井离乡"从天南海北汇集于此,成为善男信女,潜心修习伟大佛法?是什么神奇 ...

  • 永生难忘的铁夹沟(远去的岁月之六)

    铁夹沟在我们大队的五队,是一个很大的"V"形沟,沟平躺在岩边上,有一两百米长,长满杂草.灌木和树木.沟上面是一大片水田和住的人家,沟下面则是四队的"公山". 我的老家离铁 ...

  • 救命之恩永生难忘

    救命之恩永生难忘:企鹅游5000英里看望老人 [环球网综合报道]我们也许听到过太多人类与猫狗之间的暖心故事,但是企鹅报恩的事你听说过吗?据英国<每日邮报>3月8日报道,故事还得从5年前说起 ...

  • 军中硬骨头(七)永生难忘小尖山

    作者:朱喜才 又到了三月八日.34年前的今天,我们"硬骨头六连"血战小尖山.激烈的战斗场面.奋勇冲锋的部队.英勇牺牲的战友,当年的情景一幅幅浮现在眼前. "16勇士突击队 ...

  • 永生难忘的一寸布票

    那是我新婚后的第二年春节,从没走出青岛的我,决定独自一人到宁波部队探亲. 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到部队看望分离数月的亲人,心情难免有些紧张和激动. 从青岛乘船到上海后,因为到宁波的火车是半夜,白天只好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