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出差,让我永生难忘
Å团中央宣传部《青年的力量》系列视频。主讲:团中央青年讲师团成员,四川省扶贫开发局干部 吴永卓
2018年,我被抽调到凉山负责脱贫攻坚工作。没多久,领导安排我出差去凉山,而就是这一次出差,我永生难忘。
2018年7月18日,我们走访当地的一个贫困村,路上风景特别的好,完全是原生态。
没有一丝的污染,我当时还兴冲冲的掏出了我的手机,录了一个小视频。
但绕过最后的山头,我看到了这样的场景:几十座矮小的土坯房,墙体开裂,最宽的只能放进一个拳头,他们的屋顶也都是一些杂草。
说实话,我从来都没有见过这样的房子!也很难去想象怎么还有人会住在这里。
当时,我走访的是一户年轻的夫妻,他们有一个三四岁的女儿,他们家的房门非常的矮,我一米六的身高进去都需要弯腰。
而进到屋里,我第一次看到了什么叫做——家徒四壁。屋中间立着三根柱子,架起口铁锅,烧火做饭取暖,而黑烟也把这个房子熏得黑黢黢的。
以前我的领导跟我说过:凉山的贫困程度非常的深。我曾想象过那是什么样的场景,但亲眼看到还是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这里的乡亲,他们大部分都听不懂也不会说普通话,语言的障碍也让他们不敢走出大山,只能留在这个山沟沟里。
他们平时就靠零散的一些土地,种点土豆,种点荞麦,养几只牲畜。
偏偏这里的天气特别的恶劣,就算辛辛苦苦种一年的地,还是只能顿顿吃土豆和咸菜,获得一份低水平的温饱。
这里的孩子营养不足,个子又瘦又小,14岁的少年看起来只有七八岁的样子。
这是我第一次深入大凉山的腹地,第一次亲眼看到了深度贫困地区的贫瘠。
我好像逐渐明白了脱贫攻坚到底要做什么。
以前,加班到十一二点,我觉得特别的辛苦。到了这里之后,这些情绪完全没有了,我就怕我做的不够好,不能帮他们解决问题,我想多做一点再多做一点。
以前,上班我喜欢打车,环境舒适还可以吹空调,一天十块钱也不是很贵。
现在,我上下班都用共享单车,包月才两块,而省下的钱给凉山的孩子们买点零食,买点学习用品,或者那种能让凉山小女孩臭美半天的发夹头绳。
凉山州,是我们国家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也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凉山彝族是直过民族,直接从原始社会过渡到了社会主义社会,所以他们曾经各个方面都非常的落后。
道路不通,有些人一辈子都没去过县城;
电力不通,我们的驻村干部买了十几个充电宝,精打细算,省着给手机充电;
网络不通,打一个电话可能要翻几个山头去找信号;
村里的人需要看病,东部地区捐了B超机,可这里根本没有人会使用。
这里是凉山著名的“悬崖村”,真实名字叫阿土列尔村,那为什么要叫“悬崖村”呢?
因为这个村子建在海拔1400米的悬崖上,村民们出门需要借助12段、218级的藤梯,攀爬上下落差超过800米的悬崖峭壁。
一个不小心,下面就是万丈深渊。而我们的孩子,要顺着这个藤梯去上学。
为了改变悬崖村的落后面貌:
我们,把贫困群众搬迁到了县里附近的安置点;
我们,用6000根钢管,架起了2556级宽1.5米的钢梯;
我们,在“悬崖村”上布电网、建基站、修民宿、拉索道,把这里发展成了乡村旅游的网红打卡地。
2019年,前来观光的游客近10万人。村民也用上了智能手机,我们村里很多年轻人通过网络直播,卖村里的土特产实现了脱贫致富。
其实凉山不止一个“悬崖村”,阿土列尔也不是凉山最贫困的村子。
但是为了让这些村子能够像“悬崖村”一样,改变落后的面貌,我们努力的想办法,因为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
生存环境恶劣,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我们就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给贫困户修房子、修圈舍、修庭院。贫困户花了不到1万块钱,就住进了漂亮的新房。
凉山一共搬迁了35万人,全国一共搬迁了1000万人。在我看来,这是脱贫攻坚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工程。要知道像白俄罗斯这样的国家,他整个的人口还不到1000万人。
就相当于说我们在脱贫攻坚的这个期间里,搬掉了一个国家,我相信这也就只有我们中国共产党能够做到。我们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能够解决最弱势群体的事。
我们的年轻人不敢走出大山,挣不了钱,我们就组织技能培训,把所有的人都教一遍。
要务农的,就教你种植养殖技术,提供种子、种苗,还派专家给你一对一的进行指导;
要务工的,就教你一技之长;学厨师,学烹饪,学焊工……
担心语言有障碍,我们就帮找工作,送到用工单位,给你发稳岗补贴,帮你融入当地的环境,全方位的提供“一条龙”服务。
道路不通,交通封闭,我们就造桥修路。
2019年12月31日,阿布洛哈村——全国最后一个不通路的村子,通路了!
但是这3800米的村路,修了足足半年时间。因为村子三面环山,一面临崖,公路要建设特别的困难,我们的大型的机械根本就进不去。
而我们的政府就直接启用重型运输直升机,把挖掘机、装载机调运到施工现场。10多位工程师,300多名工人,他们用了半年的时间勘探设计落地搭建。
从此阿布洛哈三个多小时的悬崖路,最终缩短到了30分钟的车程。
阿布洛哈村的蜂蜜、花椒,也第一次通过公路走出了大山。
凉山人才缺乏,我们派了5700多名干部驰援凉山。他们有医生,有老师,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农业专家……
他们在凉山一干就是三年,而在全国,有25.5万支工作队,有290万扶贫干部,在我们国家最边远、最偏僻的角落坚守。
他们明明可以留在舒适的城里,却偏偏到了村里去“受罪”;
不擅长交际,却磨破嘴皮给贫困户推销农产品;
白天给别人的孩子送去温暖,带去知识、带去快乐,晚上却因为想自己的孩子而默默的流泪……
这些是脱贫攻坚一线最真实最普通的场景,当然脱贫攻坚不只是我们扶贫人的事,中国扶贫全社会的事。
我们组织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对口帮扶西部贫困地区,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让先富带动后富,携手奔小康;
我们组织国有企业、行业部门、医院、高校,结对帮扶贫困村和贫困县,发挥各自的优势,创新扶贫的路子;
我们动员全社会各界的力量和个人捐款捐物,帮助我们的贫困地区脱贫摘帽;
我们开展万企帮万村的活动,构建了大扶贫格局。而经过这一系列的精准帮扶,凉山彻底重生。
其实凉山只是我们全国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如今,中国的农村经过脱贫攻坚,焕然一新。
久困于穷,冀以小康。这是中华民族千年追求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我们国家开启了人类历史上,最为波澜壮阔的减贫历程,也成功的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
1978年,中国农村贫困发生率高达97.5%,农村贫困人口规模高达7.7亿人,脱贫攻坚即将全面收官。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率先完成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
我们国家将历史性的解决困扰贫困地区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这个成就将载入人类社会发展的史册。
当然,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打赢脱贫攻坚战,我们还要继续完成乡村振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为一名“90后”的青年干部,我能做的可能不多,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至江海。
我们唯有坚持才有力量,唯有努力才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