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边碎笔:集苇成席
集苇成席
——读《论语》
鲁人
读书时,有个积习,喜欢在书页的空白处随手写点杂感。一两句话,是现场的体悟。后来,又翻书时,或不以为然,或有同感,或颇为当时得意。某天把它们收集起来竟也成了一篇小稿。说集腋成裘,高档了。且不环保,如成裘,不知有多少狐狸要惨遭蹂躏,保不准还有生命之虞。还是集苇成席吧,传统中还有种放达。
1.5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今日许多公仆竟不懂两千年前的孔夫子。
2.24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诌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眼下不能荫及子孙而被冷落的鬼盈野。为义而无利,则多被讥为逞勇。3.7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上古风范,名士风度。在商品社会不是笑柄,也是作秀。
4.17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老子是自然中人,孔子是社会中人。老子讲人该如何与自然融为一体;孔子讲人该如何在社会中做一个合乎“规范”的人。
4.18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对社会的“规范”精确到细微之处。
4.22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今日人说大话,使小钱,绝不脸红。
5.12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老夫子很理性,亦很现实。个人的力量无法左右世界,故尔他想创造一个“仁、礼”的社会。
6.20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当下的学生如果都能达到这种境界。家长、老师、学生就皆大欢喜了。
6.25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不知老夫子在谁家吃请,发现酒杯的样子都变了。于是,有此悠叹。渴望社会规范到酒杯还是原来的酒杯,也真是可叹!
6.28 子见南子,子路不悦。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好玩!夫子竟被学生挤兑的对天发毒誓。
7.12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并未行动,焉知可求与否。说说而已,可求不可求,夫子从来就没想试过。
7.16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一个读书人。真正的读书人。不鄙视财富,只鄙视以卑劣手段攫取财富的人。
7.19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乐观幽默。一个境界很高的人,而不是十全十美的圣人。不似后世被整了容的,那般正襟危坐。
7.21 子不语:怪,力,乱,神。
*今人可极有兴趣。
7.27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夫子事事顺乎“仁、礼”。
9.18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至今未见。
10.12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
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
*重情义,讲原则。后世统治者生生把一个有血有肉的老夫子给糟蹋了。
10.14 见齐衰者,虽狎,心变;见冕者与瞽者,虽亵,必以貌。凶服者式之。式负版者。有盛馔,必变色而作。迅雷风烈必变。
*即是礼,亦是人之情。只是今日一些自我意识膨胀,便不屑于去理会别人的事了。
11.11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颇有禅意。
11.17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平民精神。
13.6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这就是“廉”与“威”的关系。
14.34 或曰:“以德报怨,何也?”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公正、分明,绝非和事佬。
15.39 子曰:“有教无类。”
*今日已按束脩多寡分类了。
16.12 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焉。伯夷、叔齐饿于首旭之下,民到于今称之。(“诚不以富,亦祇以异”其斯之谓与?)
*今人重视的是“现世报”,日后的名声,与他何干?今日有权,自己过得很滋润,而且,压得你屁不敢放半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