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惠:西山著书——曹雪芹的晚年生涯
(一)
曹雪芹沦落之时曾在一富人家做家庭教师,后因"有文无行"被逐出,这一"无行"的具体内容,据说是因和婢女私通。有趣的是周汝昌先生曾记述过一则亲聆传闻。
在著名收藏家张伯驹先生八十寿宴上,周先生结识了一位尚养中先生,尚先生说他是清初平南王尚可喜之后,他对周先生说,幼时家中有一常住客人,姓曹,家人都呼为"曹大哥",其人沉静寡言,自居一室,好读书,学识渊博。家人谈及小说,因及《红楼梦》,问其究竟为何人何事而著,他置而不答,多次皆然。最后一次家人相迫,他才吐露说,我何以不愿谈这书的事?因我即是曹雪芹的后代,但因是与一个丫环所生,家族不承认,被摒于外,只得隐姓埋名,不欲与世人多言家事。书是写自家事的,世传诸说如纳兰等等,均非事实。此曹大哥后来去了天津,与尚家断了联系。看来这一种说法亦是其来有自,非尽向壁虚构。
在此以后,雪芹可能又在京城沦落了一阵,在这段时间里坚持着他的《红楼梦》的写作,有传说他穷困至写作无纸,以旧皇历拆开写书。他在贫穷无依的情况下到了北京西山,即香山一带。时间大约在乾隆二十二年左右,即敦诚在松亭关写《寄怀曹雪芹》之时。敦诚的诗透露了许多曹雪芹的史实,于研究雪芹极为重要,不妨全引于下:
寄怀曹雪芹(霑)
少陵昔赠曹将军,曾曰魏武之子孙。
君又无乃将军后,于今环堵蓬蒿屯。
扬州旧梦久已觉,(雪芹曾随其先祖寅织造之任)且著临邛犊鼻醌。
爱君诗笔有奇气,直追昌谷破篱樊。
当时虎门数晨夕,西窗剪烛风雨昏。
接离倒著容君傲,高谈雄辩虱手扪。
感时思君不相见,蓟门落日松亭樽。(时余在喜峰口)
劝君莫弹食客铗,劝君莫叩富儿门。
残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
(二)
诗中"于今环堵蓬蒿屯"、"不如著书黄叶村"等语,可知此时雪芹已到西山,正在"著书",由"且著临邛犊鼻醌"之句,可知雪芹在西山曾以开酒馆为生。著即"着",穿衣之意,临邛即今四川省临邛县,"犊鼻醌"为一种有裆短裤,或说就是围裙,为酒店雇佣所穿。这里是用汉代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私奔后在临邛穿着犊鼻醌卖酒的典故,恰好北京西山一带久有曹雪芹曾开酒馆为业的传说,正可对照,此时曹雪芹边开酒馆边修改他的《红楼梦》。
满径蓬蒿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赊。
衡门僻巷愁今雨,废馆颓楼梦旧家。
司业青钱留客醉,步兵白眼向人斜。
何人肯与猪肝食,日望西山餐暮霞
敦敏也有诗题为:《赠芹圃》
碧水青山曲径遐,僻罗门巷足烟霞。
寻诗人去留僧舍,卖画钱来付酒家。
燕市哭歌悲遇和,秦淮风月忆繁华。
新愁旧恨知多少,一醉冒陶白眼斜。
由这两首诗里我们可以知道雪芹的小酒馆没有开多久,不是经营不善,就是有人做梗,总之他举家食粥,喝酒靠赊帐,还债靠卖画,但是他仍然保持着那种孤高傲世的铮铮铁骨。
我们知道旗人入关后,都是吃钱粮的,生下来就有一份俸禄,曹雪芹如果没有特殊变故,不会弄到这个地步,而且旗人居址也是统一划定,不可随便离居,雪芹在西山过着如此困顿的生活,必有缘故。
(三)
有专家考证,雪芹到西山,实因乾隆二十年一大"文字狱"受到牵连,他此时可能已经被开出内府三旗,贬入满洲八旗中最末等的镶蓝旗,更可能已经"出旗为民",连旗人的身份都没有了,当然就不可能再领俸禄。
一年以后,即乾隆二十七年(壬午,1762),脂砚在一则批语中很突兀地写了一则前人笔记中的传说,说兖州少陵台有杜甫祠,为郡守毁为己祠。她紧接着写到:"读之令人感慨悲愤,心常耿耿",在紧接着的第二段,她又写到:"壬午九月,因索书甚迫,姑志于此——非批《石头记》也,为续《庄子因》数句,真是打破胭脂阵,坐透红粉关,另开生面,无可批处。"
这是一段很费解的文字,其中情事没有任何相关记载,只能就文字推理和想象。由这一段文字我们可以理解的是,雪芹的住居或者就是他的小酒馆因事被有力者拆除;有人"索书甚迫",脂砚(当然也应包括雪芹)正在穷于应付。而这两件事又似有一总的原因,那么我们说这是由于乾隆发现了《红楼梦》,正在催逼进呈,当地官绅也加紧了对于雪芹的迫害,乃至拆了他的居所,当属合理推断。所以我在剧本中写了雪芹与李二老爷、与永璇等的几场戏。
一方面是生活的困顿,一方面是各方面的迫害,又是陌生的环境,雪芹在这种境况中继续着他的《红楼梦》的写作,除了脂砚给予他的支持和安慰,他几乎是完全孤独的,幸好他在这里结识了张宜泉,使他在陌生孤独的环境中有了一个知己。
作者简介:王家惠,河北唐山人,一九五六年生人,著名作家、剧作家、红学家,现任唐山市作家协会主席。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唐山绝恋》、《唐山大地震》,中央电视台拍摄三十集电视连续剧《曹雪芹》、陕西新世纪影视公司拍摄三十集电视剧《唐山大地震》、舞台剧《孔子突围》、《大唐曹妃》、红学专著《红楼五百问》等。
更多精彩内容
请关注京畿学堂
传播文化 欢迎转发
投稿邮箱:
5230901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