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她向欧阳修借了一句词,却比欧阳修写得更动人
(林樰熳(xuěmàn),不爱集注,喜欢用自己的方式读诗。欢迎一起走进词人的性灵世界。)
年轻的李清照并不喜欢欧阳修,她曾在一篇叫《词论》的文章里把诗词界的大小前辈都轰炸了一遍,其中就包括欧阳修和苏轼。
“至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者。”
那时的她未经离乱,生活闲适,情趣雅致,在审美上更注重声律的严整,词采的丰美。
但是后来,她却渐渐爱上了欧阳修的名句,还用浓墨重彩写了一组《临江仙》。她在序言中说:
欧阳公作《蝶恋花》,有“庭院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深几许”数阙,其声盖即旧《临江仙》也。
01
《临江仙》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客健安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深深的庭院,一眼望不到边;高耸的楼台,云雾缭绕,却时时幽锁着门窗。梅骨朵红了,柳眉儿黄了,春天的影子渐渐分明了起来。又是一年,健康城的老树在返青,而我,却依然做着一个回不了家的客人。
这一辈子啊,在文字的世界里吟风弄月,而今人老珠黄,回首往事,竟是一事无成。谁会哀怜这日渐憔悴的面容里行将凋零的年轮?昔日元宵赏灯的热闹,踏雪寻梅的意趣,都已渐渐消磨殆尽。
词人是爱春天的,但这个春天,她却过得十分落寞。
一边是庭院深宅,高楼幽锁的清冷,另一边是春意萌动,万物更新的生机。
秣陵和建安是同一个城市的两个不同的别名,这里的春天再好,也不是自己的故乡。在这个地方,她永远都只是一个短暂的住客。
02
这首词在架构写意上沿袭了传统的手法,而在遣词造景上却体现了明显的李氏个性。
首先,无痕的化典引用。
除了《多丽》,李清照作品中的语言大多明白易懂,极少有典故堆砌的现象。所以人们常称之为语言“自然流畅”、“不事雕琢”。
其实在李清照的作品,化用诗语是其最常见的锤炼手段。
“云窗雾阁常扃”一句,就化用了韩愈的《华山女》里的句子:“云窗雾阁事恍惚,重重翠蔓深金屏”,借以表达楼台高锁的静寂环境。
在她的作品里,化用的例子十分普遍而且花样繁多,手段灵巧。有借句而化用的,也有借意而化的,如:
“人比黄花瘦”,化用了秦观的“人与绿杨同瘦”;“云阶月地”则借用了杜牧的《七夕》—— “云阶月地一相遇,未抵经年别离多。”
《点绛唇》和韩偓的《偶见》,《卖花担上》和五代无名氏《菩萨蛮》,在立意上都有令人惊诧的相似。
但是后来,韩幄和无名氏的诗句在历史中沉寂了,而李清照的作品却变成了璀璨的星星。她站到了巨人肩膀上,在锤炼自己的同时也提升了前人作品的艺术境界。
其次,灵动的名词组合。
“柳梢梅萼”,“柳眼梅腮”;“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梅心惊破,多少春情义”……
从这些词句中,我们可以发现李清照的造词风格。——她以特有的感性触角将人和物融为一体,在物的形貌上嫁接人的情态,将人情物态融为一体,从而产生富有生机的灵动效果。
第三,浅白的口语表达。
“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无意思”、“没心情”都是极为浅白的口语,却能很直接地反映出李清照百无聊赖的生活情状。
这种手法在她的其他作品中也是俯拾即来。如:
“争(怎)渡,争(怎)渡,惊起一滩鸥鹭?” 《点绛唇》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声声慢》
“看去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清平乐》
“天上人间,没个人堪寄!”《孤雁儿》
词人造词灵动,文风端丽,偶尔的白话不仅不显得浅俗,反而如与人对话一般,给读者带来强烈的共振效果。
03
古时女子禁忌多,视野窄,生活单调,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人生做那么一两件与众不同之事便可津津乐道一辈子。
“试灯”是我国传统节日上元节的传统项目,在北宋尤盛。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乘着月圆之夜,百姓倾巷而出,赏月观灯,街里巷口,十里红妆,热闹非凡。
相传年轻时期的李清照便常常女扮男装,跟随丈夫外出活动,领略繁华盛景。
而“踏雪”更是被历朝墨客竞相传颂的一段佳话。宋人周炜在他的笔记小说《清波杂志》中有如下记载:
“顷见易安族人,言明诚在健康日,易安每值大雪,即顶笠披蓑,巡城远揽以寻诗,得句必邀请其夫赓和,明诚苦之也……”
此种情状,到底是苦是乐,抑或苦中作乐,乐中装苦,怕是只有境中人才能有切身体会了。
总之,试灯也好,踏雪也罢,桩桩件件,指的皆是他们夫妻之间的小情趣。而今,在词人的眼里,竟统统都无意思,没心情了。
这又是为什么呢?
04
北宋倾,做了亡国奴的李清照和所有偏安江南的遗老遗少们一样,心里有挥之不去的使命感。
踏雪巡城,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要的是慨当男儿的意气。但是作为一介女流,她只能把更多的希望寄托于真正的男人,包括她的丈夫。
但是她很快就失望了,高宗赵构和他的小朝廷几经折腾之后,很快就习惯于江南的小桥流水,红巾翠袖,只求苟安,不想收复失地了。
连她的丈夫赵明诚,也渐渐在高官厚禄和吴侬软语中渐渐松弛了绷紧的神经。在他的懈怠和冷漠中,李清照似乎又看见了莱州噩梦的影子。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许多评论者认为,这是全词中最伤感的句子。
“感风吟月”四人字,是她半生才情,半生情感、半生经历的精辟总结,而“老去无成”则是她对失败人生的凄凉哀叹。
尽管这一生,她痴于诗书,挚于爱情,忠于家国,但是生活却回馈了她什么呢?
国破家散,背井离乡,所托之物大半被毁,所寄之人时冷时热,最重要的是,年近半百,上天居然连一个子嗣都不曾赐予她!
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男权社会,除了做无谓的婕妤之叹,她又有什么底气去论说忠诚和背叛?
05
“庭院深深深几许”,46岁的李清照终于理解了欧阳修这句词里蕴藏的寂寞和清冷,从他的句子里,她找到了现实版的自己。
“庭院深深深几许”,46岁的李清照像一朵被秋霜打蔫了的惨淡黄花,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唯独在深深的幽闭中等待岁月的凋零。
“庭院深深深几许,”46岁的李清照也许没有想过,这只是她悲惨生活的开始,半年以后,她迎来了人生中最无助的时刻,那个至疏至爱的人溘然长逝了!
人间有爱,却终究敌不过岁月无情。从此,昔日所有的辛酸怨语都化为了温暖的回忆!
(林樰熳,海角女子,幽僻好静,喜与古人作伴。业余常做三事:写诗、读诗、说诗,愿我的文字能给您带来一丝清凉,欢迎关注!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樰熳小阁自序
樰熳者,海角女子也。因爱六出清冷曼妙之态,又补五行失木缺火之白,故名之也。数十年浮尘碌碌,并无建树。唯性乖行僻,嗜书眈诗,竟成惯性。
今欲再辟清虚,重理竹素,寄闲眸于江湖,锁光阴于文字,故造此虚楼幻阁,雾苑云台。若君有意,祈凌波微步,移来共酌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