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振东:廊坊自创的音乐剧《西厢》在壹佰剧院盛装上演
在传统的七夕之晚,在离家门不远的高档剧院——壹佰剧院,一场廊坊人自己编创的高水平的艺术音乐长剧《西厢》盛装上演,取得圆满成功。
这部由廊坊新绎文化传媒公司主创的音乐剧《西厢》,改编自我国元代著名文人王实甫的优秀戏剧作品《西厢记》。原作品是我国古典戏曲形成期最有代表性的经典之作,采用当时盛行的杂剧体制,共以五本二十一折,多本连演一个故事。原剧是讲年轻有才的书生张君瑞在进京赴考的路上,于洛阳的普救寺偶遇相国家的小姐崔莺莺,并为她的美貌所打动,便在寺庙之西借厢读书。强盗孙飞虎听说崔莺莺寓驻在寺庙内,即带人将庙围住,想把莺莺抢走做压寨夫人。情急之下,莺莺的母亲提出,如果谁能解围赶走贼兵,就把女儿许配给他。张生迅速而进,说自己的旧友杜确在附近为将军,可派人送信相请即可破贼。杜确率军将贼兵赶散后,崔氏一家得救,崔母却自恃自家是“相国门第”,而嫌张生家境贫寒,食言赖婚,只要张生与莺莺兄妹相称,完全背弃以前的承诺。张生跌入情海,忧郁苦闷,难以自拔,在红娘的帮助下才得以接近莺莺,并令两个人最终冲决了封建的防线。崔母知道事情的真相以后,绝不愿接受如此的现实,而是强逼张生进京赴考,将崔、张强行拆散。科考之后,有消息误传张生没有考中,崔夫人的侄子郑恒又来抢婚,正闹得不肯开交的时候,一举得中的张生荣耀而归,郑恒羞愧自戕,崔、张终得百年之好。
王实甫《西厢记》的故事题材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文人元稹所撰文言小说的《莺莺传》,在那篇小说中,主要讲述的是贫寒书生张生对没落贵族女子崔莺莺始乱终弃的悲剧故事,故事中有作者元稹自身的影子。金代文人董解元曾对《莺莺传》进行丰富和删改,创作出说唱作品《西厢记诸宫调》,这就是人们所常说的“董西厢”,其在人物塑造、思想内容等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王实甫《西厢记》在戏剧舞台上已经传演了八、九百年,尤其是,近百年来,就有昆曲、京剧、越剧、黄梅戏等众多剧种进行不断地翻演,有不同流派的众多演员扮演过剧中主要角色,剧内很多的人物与情节都为人们所熟悉,新的音乐剧效果会怎么样?会不会取得观众的认可?今晚的演出,给出了一个非常令人满意的答卷。
音乐剧《西厢》秉承着“传统艺术,当代讲述”的艺术追求,以当代人的思维视角,借助新的表现手法和手段,让这个传统的经典剧目,能够令当代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可看得进、听得懂、叫得好。与传统戏剧的演唱形式不同,全剧的唱词、道白均使用通俗的口语,音乐也全部使用现代感很强的西方音乐,甚至流行旋律,使剧情情感起伏明显,时而伤感抒情、时而紧张强烈,时而欢快轻松,非常富有韵味。
在舞台布置方面,也非常富有匠心。主创者很好利用现场舞台的广阔空间,将演员的表演分成上下两个区域,时而在上、时而在下、时而上下联动呼应,时而还有小舞台的活动旋转,使舞台表演场面既宏大壮观,又变化多样。尤其是著名的“酬简”一段,上下两个空间联动,将崔、张爱情终于实现的自由美好,充满诗情与艺术地呈现出来,取得了传统戏曲舞台所难以达到的效果。
在故事的讲述方式上,音乐剧《西厢》也有很大创新。音乐剧对原作进行了很好地继承,原作的主要故事情节如“惊艳”“借厢”“闹简”“酬简”“拷红”都进行了精彩呈现,使之与原作保持了基本的故事连接。然而,新的音乐剧也有不少独特的创新与突破,比如,全剧由普救寺前的一对石狮子来以见证人的身份进行讲述,这是原作中根本没有的,这不仅能够对剧中的故事与人物进行不断地介绍、揭示、穿插;而且以特殊的造型、滑稽的语言和动作,为全剧增添了许多欢快活波的成分,非常令年轻的朋友们喜欢。此外,在剧的结尾,舞台还分别呈现了张生落榜与考中两种结局,构思也非常新奇精巧。
当然,全剧也有一些美中不足的地方。原剧“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主题体现得不突出,佛教色彩稍浓重、张生自强而有才的一面表现不充分,部分曲词可再加精美等。不过,总地来说,音乐剧《西厢》仍是一部具有国内较高水平与创新性的剧作,完全可成为代表廊坊市文化和艺术较高水准的优秀之作,并一定能走向全国,获得更大、广泛的赞誉。
投稿邮箱:5230901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