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冕:那湖水有点灰有点暗

他在诗歌的林莽深处默默地辛勤工作着。他是默默地为诗歌播撒种子的人,施肥培土的人,修枝护花的人。历时数十年,他默默地做诗歌的义工,为培育新时代的诗歌,他无言,且无限地辛苦并快乐着。他是自愿的,没有人要求他这样做,他只听从内心的召唤。编辑林莽、主编林莽、组织者林莽、策划人林莽,一件件隆重的诗歌赛事在举行,在展开,朗诵会、发布会、研讨会,春天送你一首诗,华文青年诗人奖,驻校诗人,诗探索奖,红高粱奖----,他是中国诗歌界最忙碌的一个人,忙碌,默默地,他喜欢,且乐此不疲。在别人成功的时候,他微笑着送上无言的祝福,这就是我所认识的林莽。

就是这样,我们被上面那些乱花迷眼的现象遮蔽了,从而造成一个不容辩解的过错,我们忘了这个诗歌界最忙的人的最主要的身份是:诗人林莽。而且,他还不是一般的诗人,而是中国新时期诗歌革新运动中走在队伍最前面的、那些优秀诗人中的一员。和他站在一起的有芒克、多多、江河和根子,他们是白洋淀诗歌群落的成员。而白洋淀诗人群落是紧密地联系着诞生于北京的地下刊物《今天》的。是他和他的朋友们在动荡的年代为我们带来了充满水乡气息的新诗潮最初的潮音。

林莽的诗歌诞生于艰难的岁月,诞生于一个美丽而又让人伤心的地方——白洋淀。如同当年所有的青少年一样,他被无情的现实从学校和家庭驱赶了出来。他开始在远离父母亲人的陌生地漂泊。前途迷茫,无奈地忍受着孤独和悲伤。这是一代中国青少年无可摆脱的命运。他这样描写当年的心情:孤岛上的日子,既有正午的阳光,也有深夜的冷雨;没有星光和渔火,既凄楚又担忧;冬日的树木凋零,几丛芦苇在岸边摇曳;世界无依无靠。
  我读过林莽早期的一些画,我发现那湖水绿得有点灰、有点暗,泛着一种惨淡而白的光。不若我们今天所见的那种透明的、让人发晕的满眼绿意。林莽当年那些画面承载着他的无援的伤心与哀愁。记得那湖边坐着一位渔家少女,是背影,看不清她的面部,但也是忧郁的,迷惘的。那是他想像中的爱情吗?或者是他当年的一个梦?

林莽不仅画笔忠实于他的生活和时代,诗更是如此。我们因为享受着林莽的忙,使我们不能静下心来,享受他笔下的苦难岁月中的悲哀的心境。他的诗情同样来自白洋淀。白洋淀的悲伤是林莽内心的悲伤。穿越冥思的梦想,时光转瞬成为以往,在肃杀的秋寒中,我们听到一片秋天的悲凉和哀伤:大雁孤独的鸣声,像挽歌一样凄楚而哀痛,深秋里的人,何时穿透这冥思的梦境。秋天过去是冬天,冬天的白洋淀更是一派令人心疼的景象——
 
初冬的原野上,挣扎着违时的嫩苗
孤独的柳树,无奈地抖动着光裸的枝条
 
他的诗和画的广漠的背景都是那有点灰又有点白的湖水,那里充盈着他的特殊年代的记忆。1968或者1969,整个的时代都是这样“违时的嫩苗”在冰雪原野上“挣扎”的景象。林莽早期的诗中没有欢乐,尽管那土地是多情的,但依然掩盖不了内心的荒凉。最典型的诗篇是 《悼1974年》:
 
簌簌的雪花飘落在祖国的土地上
又是白皑皑的一年
 
城市冒着浓烟,乡村也在燃烧
一群瘦弱的孩子
摇着细长的手臂说
我们什么也没有,我们什么也不要
 
在那些沉重的夜晚
我觉得一切都丧失了生趣
连憎恨也软弱无力
 
   城市因何冒烟,乡村因何燃烧?憎恨因何无力?在他的画上所见到的湖水,带着寒意的、泛着惨淡的绿。那就是林莽忠实于现实的质朴。风格如人,正如林莽之为人,诚恳,忠厚,平实,没有虚幻的“乐观”,也不用夸饰的词语,用的是近于白描的线条和色泽。寒冷,令人想起当年艾青笔下的冰雪原野。白花花,空荡荡,一无所有的孩子伸出的手臂,也如同艾青当年战乱中乞丐的永不缩回的手。时代是不同的,而苦难则是惊人的相似。林莽以他诚实的形容表达了诗人对于时代的诚实。诗到底是属于心灵的,诗人的内心对于世界的洞察有多深,诗歌对于现实矛盾的揭示就有多深。

说到这里,我想到了自己经历过的时代。我和林莽是隔代人,我经历过的“春天”他没有经历过。他有属于自己的“秋天”。我写过我的春天,但我的春天是虚幻的,我们被时代所欺骗。所谓的百花盛开的早春时节,终于演成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阳谋”。我的虚假的“欢乐”被证明是盲从和轻信所造成。而他的秋天是真实的,他的朴实的诗句背后,是他自立而觉醒的人生。诗人的使命在于洞穿时代的残忍与虚伪,以锐利的批判体现诗人的使命。这一点,当年的我没有做到,而林莽所属的觉醒的一代做到了。

面对他带着血丝与泪痕的1974,对比我曾经有过的虚假而天真的1956[2],面对他对于一个时代的成熟而深邃的揭露与批判,对比我的幼稚、天真与“顺从”——他的一曲哀歌,我的一曲颂歌,两个人,两个时代,两种诗,他选择的是直接面对和质疑,而我选择的是回避和顺从。我是如此地愧疚和遗憾!令人欣慰的是,毕竟一代新人从苦难的深渊走来了,带着他们的觉醒与抗议。这正如林莽说的:“仅仅为了在作品中找到自己,仅仅为了与心灵的真挚对话,那些作品是内心情感最自然的流动。在没有文学的年代,正孕育着一代文学新人的崛起。”[3]

[1] 2018年5月26日,在林莽诗歌研讨会上的发言。

[2] 笔者在当年的《北大诗刊》上曾发表过题为《1956年骑着骏马飞奔而来》,此诗后被收入臧力、西渡主编的《北大诗选》。

[3] 林莽:《心灵的历程》。此文写于1987年春。

2018年5月25日于廊坊师范学院文学院

作者简介:谢冕,1932年1月6日生,福建省福州市人。曾用笔名谢鱼梁。汉族,中共党员。1945 ——1949年在福州三一中学就学。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60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现为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谢冕1948年开始文学创作,曾在《中央日报》、《星闽日报》、《福建时报》等报刊发表诗和散文等。50年代开始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以及诗歌理论批评。著有学术专著《湖岸诗评》、《共和国的星光》、《文学的绿色革命》、《新世纪的太阳》、《大转型——后新时期文化研究》(合著)、《1898 :百年忧患》、《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等十余种,以及散文随笔集《世纪留言》、《永远的校园》、《流向远方的水》、《心中风景》等。谢冕还主编过许多大型丛书,如《二十世纪中国文学》(10卷)、《百年中国文学经典》(8卷)、《百年中国文学总系》(12卷)等。专著《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获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优秀成果奖。
  现为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并兼任诗歌理论刊物《诗探索》主编。

长按指纹识别二维码

关注京畿学堂

投稿邮箱:523090170@qq.com


(0)

相关推荐

  • 诗人样本||霍冰洁:《野蛮生长》

    诗人样本  |  个人专辑 主编:龙歌  山子  欧阳健子 美编 /梦雅 年 文/霍冰洁 年是长在故园的藤蔓 根脉吸收着思念的泪水 春天一来 它便生机勃勃 在童年嘹亮的呐喊声中 随着炊烟缭绕蔓延 年是 ...

  • 著名诗人诗评家黄亚洲徐敬亚谢冕叶延滨为《大家》微刊题字

    著名作家黄亚洲为本刊题字 著名诗人徐敬亚为本刊题字 著名诗评家谢冕为本刊题字 著名诗人叶延滨为本刊题字 <大家>微刊向全国诗人拜年了 <大家>平台主编西玛珈旺携编辑部创作人员祝 ...

  • 耿林莽:当代中国散文诗的一座高峰

                        来源:文学报   邹岳汉 耿林莽自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散文诗创作至今的这30余年,正是中国散文诗由复苏逐步走向繁荣的重要历史时期.仅就散文诗领域而言,上世纪50 ...

  • 觅食寻味 谢冕

    . 觅食寻味  谢冕       .        我在大学任教,平常做的是学术研究,也写些文艺评论方面的文章,这是我的正业.多年前离休了,不再那么忙了,有时间写些闲文.此中着力较多的是有关美食一类的 ...

  • 谢冕:读书人是幸福人

    文/谢冕 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的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由此我又想,那些失去阅读机会或不能阅读的 ...

  • 谢冕:等待伟大诗人的出现

    上世纪80年代初,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谢冕在光明日报上发表<在新的崛起面前>一文,为现代诗辩护,引发了关于新诗潮的广泛讨论,对推动中国新诗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以该文为代表的& ...

  • 【评论】谢 冕 || 西盟山间那一朵云——评诗人文清风作品

    ▲  关注 广东诗人,寻找惬意诗生活! 本专辑刊头书法为陈宜浩老师所题      文清风,字白廉,1967年出生,湖南永州人,云南省西盟县文联原主席,现提前退休.1981年开始诗歌创作,1986年任白 ...

  • 北大中文系教授谢冕谈阅读与人生

    北大中文系教授谢冕谈阅读与人生

  • 谢冕:诗歌就该是高贵的

    12月1日至2日, "21世纪中国现代诗第四届研讨会"在海口举行,数十名著名诗歌评论家.学者齐聚一堂.其中,包括被称作 "诗坛泰斗"."诗歌评论第一人 ...

  • 在ACR里处理雨中飞机片偏灰偏暗偏色的问题

    在ACR里处理雨中飞机片偏灰偏暗偏色的问题

  • 谢冕谈枕边书

    <中华读书报>征订正在进行,恭请读者朋友到当地邮局订阅.邮发代号1-201 您的枕边书有哪些?这些书为什么会成为您的枕边书? 谢冕:我把阅读的书大体分为三类:架上书.案头书和枕边书.其间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