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者楚文化的鄂州人
楚文化的挖掘者
1958年12月生,祖籍华容镇鄢家村人,1998年即为副研究馆员。 1977年下放段店镇养猪场,1979年考入武汉师范学院中文系(现湖北大学),毕业后留校。1988年调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负责《中国歌谣集成·湖北卷》的常务编辑工作,发起和组织了三届楚俗学术研讨会、巴楚文化学术研讨会,创造性地提出了“三维论证-五维操作”的学术研究方法,现为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秘书长。
人生感悟 人的最大价值在于创造
当我们从鄂州驱车到省民协时,鄢维新已经在办公室里等着了,可是还没落座,鄢维新就说:“今天不巧,我要去武汉市外宣办为一个外宣礼品定包装。”于是,我们便同鄢维新一起从武昌跑到汉口,原来他说的外宣礼品是武汉民间艺人的叶雕和剪纸作品。离开了外宣办,鄢维新又把我们带到了省民间工艺美术委员会,他说他每天下午都会从武昌赶到汉口来此上班,现在他的一半时间都用来推广民间艺人的作品,让民间艺人从后台走到前台。本以为民协是一个比较轻闲的部门,没想到鄢维新却成了我们采访时最忙的一个人,看来我们的采访不得不见缝插针了。
下放段店——
他真正地接触民间文学并爱上了它
出生武汉的鄢维新说着一口汉话,但对鄂州有着深厚的感情,因为在他五六岁的时候,每年暑假都是在鄂州乡下度过的。至今他仍然记得,当时因为不通车,从武汉坐车到葛店后,就只能走小路回华容,每次脚都走肿了才到。而下放段店的生活更是让他对鄂州的一草一木都非常熟悉,也就是在那时,他才真正接触了民间文学并深深地爱上了它。
上中学时,鄢维新就是武汉团市委组织的故事队队长,到处给人说笑话,讲故事。下放后,他最喜欢与能说会道的老乡们一起神侃,那些生动的民间故事吸引了他,直到现在,《汀泗桥的传说》他还记得清清楚楚。民间文学的诙谐、幽默使他能够坦然面对贫瘠的知青生活,在柴油灯下,他依然做着他的文学梦,写着那些从没想到过要发表的诗和小说。恢复高考后,他终于如愿以偿考上了武汉师范学院,而对民间文学的爱好使他在大学广泛涉猎这方面的书籍,他的毕业论文写的就是《古代笑话理论初探》。
“《关雎》是婚礼歌”——
敏锐的学术眼光让他有许多“新解”
研究民间文学能有什么新鲜的东西?而鄢维新却有很多“创造”,他说这一切都源于长期的积累、不停地思考和一双敏锐的学术眼光。而编辑《中国歌谣集成·湖北卷》更让他获益匪浅。
1988年,国家组织民间歌谣搜救活动,鄢维新从湖北大学抽调到省民协从事《中国歌谣集成·湖北卷》的编辑工作。整整4年,鄢维新埋头研究、整理湖北民间歌谣,掌握了大量的民俗资料,对歌谣有了比较成熟的概念,结合文献典籍、文物考古资料,许多“新解”从长期的积累中蹦出来:
——《关雎》是婚礼歌。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关雎》是一首情歌,而鄢维新则认为它是一首婚礼歌,因为在湖北京山流传这样一首歌谣:关关雎鸠在两旁,在河之洲陪新郎;窈窕淑女生贵子,君子好逑状元郎。鄢维新从各个方面论证自己的观点,让人不得不佩服其独特的创造性。
——《伐檀》应是先秦养老礼俗歌。传统上认为这是一首造车工匠在伐木劳动中唱的歌,对奴隶主过着不劳而获的寄生生活发出的愤怒的责问。而鄢维新却认为这是一首先秦养老的礼俗歌,并且用民俗等资料加以认证。
——猫头鹰是神鸟。鄢维新说,一向被认为是不吉利的猫头鹰,在楚国时期却是一种与凤齐名的“神鸟”。猫头鹰,古人称之为枭、鸮、鸱、狍鸮等。鄢维新说,从楚国时期的青铜纹饰来看,猫头鹰的名声并不坏。湖北江陵马山一号的楚墓墓主,其绢袍上绣有一种“怪鸟”。这“怪鸟”其实就是颇具代表性的楚凤,它是凤凰与猫头鹰的糅合。随着时代的发展,猫头鹰的身份开始变化。在许多汉墓上都可发现,在死者通向天堂的通道旁边的一棵神树上,都有一只猫头鹰。这种组合寓意死者的灵魂,经过猫头鹰的牵引而升入天堂。这表明,猫头鹰是作为交通“神”出现在人们的信仰崇拜中。
鄢维新还创造性地提出了操作性很强的楚俗研究方法论——“三维论证-五维操作”,他的许多“奇思妙想”正是通过这种方法加以论证的。他的这种方法论被许多楚俗专家认同,并运用在楚俗研究上。
建设“鱼文化研究中心”——
鄂州应做足“武昌鱼文化”品牌
2003年,参与过研究、开发宜昌的“巴楚文化”的鄢维新,曾在武汉黄鹤楼公园策划了一个展示巴楚文化为主题的游园活动,把土家摆手舞、巴山舞、巴楚民歌搬到了城市舞台,深受市民欢迎,既扩大了巴楚文化的影响,又带动了当地的旅游。鄂州的民间文化亮点在哪里?这也是鄢维新一直关注的问题。提起鄂州的民间文化特色,鄢维新侃侃而谈:鄂州虽然有三国吴王古都的历史,但相对巴楚文化而言,它的民间文化特色不是很有特点,实际上鄂州应该是一种“移民文化”。但它的“鱼文化”特点非常明显,可惜,鄂州这方面的文章还没做足,到梁子湖去吃鱼还只是一种最原始的休闲方式。
说起“鱼文化”,一向以求新为特点的鄢维新有了许多新的说法:“鄂州号称千湖之市,梁子湖的水质好而且鱼味鲜;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著名诗句,就是为武昌鱼打的最好的广告,而且他的广告效应是世界性的,这是多少钱也买不来的。能不能在梁子岛上建一个‘鱼文化研究中心’,包括一个鱼类博物馆(可以是活体的也可以是标本)和一个鱼文化博物馆,对各种渔猎方式和民俗进行一个全方位的展览,这样,梁子湖吃鱼归来,就有回味了。”
听着鄢维新的建议,一首诗从脑海里蹦出来,“君从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倚窗前,寒梅着花未”。这殷殷的故乡情与此时的鄢维新是何其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