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烈士王苏“夏家榜惨案”中被俘至死不向日军低头
近日,民政部发出公告,公布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其中湖北36名,而鄂州也有一位烈士名列其中,他就是新四军第五师鄂南独立团第五团团长王苏。1941年7月6日,中共鄂南县委和独立五团在夏家榜开会时,因叛徒告密,遭日军围袭,被俘后他坚贞不屈,被日军杀害,年仅28岁。记者昨日从鄂州市党史办详细了解了王苏的抗敌故事。
17岁受兄长影响加入中国共产党
王苏学名王儒林,又名王驤,化名王一鸣,生于1913年,鄂州市梁子湖区涂家垴人,父亲王玉堂,在涂家垴镇开渔行。1930年,王苏在其兄长王时雨的影响下,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同年,中共鄂城县委在太和李家庄举行“八一边境暴动”,因故失败后,涂家垴地区地主武装杨志甫的“还乡团”,大肆搜捕和屠杀地下党员及革命群众,其兄王时雨被杀害。此时,王苏更名为王驤,跟随中共鄂城县委书记林明炯到县委机关工作。
1931年冬,敌郭汝栋部对鄂南革命根据地进行多次“围剿”,苏区被分割。同时,由于党内肃反扩大化,林明炯等人被指控为改组派而遭杀害,王苏受到牵连,也被审查。因王苏是烈士家属,加之当时只有17岁,被看管一段时间后,送往红军7团特务连当兵。
在红军连队里,王苏不仅勤奋学习军事知识,而且作战勇敢,不久便升为特务连长。在一次战斗中,王苏负伤,后在群众家中养伤被俘,敌军多次审讯,他却始终以缄默相抗。一无所获的敌军,只好把他交给地方反动政府押解到鄂城,经家人出钱具保,才于1938年底被释放回家。
回到涂家恼时,当地党组织已经遭到严重破坏,一时无法与党组织接上关系,王苏只好隐蔽在家,暂时到涂家恼黎家祠去读书。为了解革命形势,他还常到武汉活动,购买了许多进步书籍阅读。
抗战爆发重与组织联系痛击日伪军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王苏曾多次到武汉寻找党组织,迫切要求参加抗日活动,但仍未接上关系。1938年11月,中共武昌区委宣传委员王水等同志,以“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宣传站”工作人员的名义,来到鄂城涂家恼地区宣传抗日主张。王苏很快结识了王水,并表明自己要重新入伍投身抗日,更将原名王驤改为王苏,以表示自己得到了复苏。同年,由中共武昌区委组织委员王建明介绍,王苏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8年11月中旬,在中共武昌区委领导下,鄂城涂家恼镇白云寺成立了“梁湖抗日游击大队”,王苏任第一大附兼第一中队长。梁湖抗日游击大队从实战出发,一般以中队为独立作战单位,有时以大队进行战斗。不久,大队就由一百五十人,发展到五百人,从而打开鄂南地区的抗日局面。
1939年5月初,金牛维持会会长柯有吉带领200多名日伪军,从金牛来到涂家垴打掳。代理大队长王苏获得这一情报后,立即召集3个中队,在日伪军返回金牛必经之路徐桥,做好了军事布置,准备伏击敌人。
下午4时,酒足饭饱的日伪军,扛着抢来的物资,摇摇摆摆来到徐桥,王苏抓住有利战机,命令机枪、步枪一起向桥上的敌人射击。激战一个多小时,日伪军不敢再战,夹起尾巴向金牛逃窜。这次伏击战打死打伤日伪军数十人,缴获枪支弹药一批,汉奸柯有吉被击伤溺水而死。
任独立五团团长遭杀害时仅28岁
1940年12月,鄂豫边区党委决定成立鄂南游击地委,派王苏回鄂南,任鄂南游击地委委员、军事部长。同时,成立了新四军第五师鄂南独立五团,王苏兼任团长。此后,王苏率独立第五团,在樊湖地区开展抗日活动。独立五团的抗日活动令敌人又怕又恨,妄图摧毁这支抗日队伍,常密派汉奸、侦探注视独立五团的行踪。1941年7月6日,中共鄂南中心县委以及咸宁、武昌县委的领导同志集中于樊湖,准备召开扩大会议。原计划在胡家大湾举行,后因故改变了计划,改在夏家榜召开,研究开辟鄂南根据地和迎接新四军五师两个团主力过江问题,会议开至深夜,并油印了为纪念“七七事变”四周年传单。
可是,我方行动早已被敌探悉,日寇计调日伪军数百人,于7月7日凌晨1时,包围了夏家榜。中心县委秘书彭湘莲和王志坚等10余人,在群众的掩护下,趁黑夜隐蔽渡湖,突出重围,而中共鄂南中心县委书记黄全德等18人遭敌围捕。
已隐身于群众之中的王苏见日伪军以“烧、杀”胁迫村民,为了保护村民,毅然挺身而出,痛斥日伪暴行,被敌逮捕。被俘的同志除王苏外,均被日寇惨杀,王苏被解赴鄂城,日寇企图劝他投降,但他坚贞不屈,后被日寇杀害于鄂城江边,年仅28岁。